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謠言8、地震時該往冰箱躲比較安全?. 正確觀念:大多數家庭的冰箱並沒有「固定」,地震劇烈搖晃時,反而可能先因為傾倒而遭壓傷或受困;建議平時應該和家人一起檢查居家空間是否安全,家具是否妥適固定,等地震來臨時,才能有效減少受傷的機會 ...

  2. 地震發生時,找到一張堅固的桌子「趴下」,躲在桌子底下「掩護」並抓住桌腳「穩住」。. 如沒有家具就需要就地蹲下掩護,用手邊的物品、例如背包或枕頭保護頭部。. 同時他強調「不必特地去開門」!. 因不少傷者是在往外跑途中跌倒,或遭掉落物砸傷 ...

  3. 近期許多確診者康復後傳出有「 長新冠 症狀」案例,症狀可能與血管、肺部、腦部受到傷害有關,時間長達6個月左右;然而英國有研究發現,6個月之後,這些康復者在感染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的風險增加。 侯盈仲醫師表示,有些民眾在染疫前 血糖 恐已達臨界點,染疫後造成身體發炎,也就直接產生糖尿病症狀。 侯盈仲醫師強調,目前沒有人可以保證,確診後就不會再染上 新冠肺炎 ,儘管染疫康復者在3個月內再度染疫的機率較低,但病毒可能基因突變,恐讓民眾再次陷入感染風險之中。 若病毒造成身體發炎,2次發炎的症狀絕對不會比第1次輕微,血管反覆發炎可能增加硬化危機,因此呼籲三高患者務必多加注意。 確診者可多喝水、活動筋骨 以維持身體血液循環.

  4. Home. 文章專區. 新冠肺炎. 心臟病接種mRNA疫苗易引心肌炎、心包膜炎? 6種人最好先評估. 分享文章. 字體 小 中 大. 瀏覽人次: 49973 返回列表.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 疫苗 相關指引資料顯示,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圍心臟周圍的纖維組織發炎。 這兩個情況可以單獨或同時發生(心肌心包膜炎),發病的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 腸病毒 、腺病毒、 流感 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起心肌及心包膜的發炎反應。 兩者皆為COVID-19併發症之一 嚴重會致命.

    • 甲狀腺癌10大癌症排名?109年,台灣10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甲狀腺癌名列第7,新增罹癌4932人。
    • 何謂甲狀腺癌?根據國泰綜合醫院「認識甲狀腺癌」衛教內容,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蔡明霖醫師說明,「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一般民眾中,經由醫師的觸診檢查,約10分之1的民眾有甲狀腺腫瘤,其中以女性為占多數。
    • 甲狀腺癌如何診斷?甲狀腺的篩檢評估除了理學檢查的視診及觸診,最重要且檢查方法方便快速的影像檢查是甲狀腺超音波,且不具放射線,可清楚檢視每個角落,找出可疑的結節,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提高癌症診斷率。
    • 甲狀腺癌警訊有哪些?誘發甲狀腺癌的主要風險因子除了遺傳及輻射暴露,其它原因尚不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強調,甲狀腺癌在早期大多無明顯不適,單靠症狀相當難以察覺,需定期以超音波檢查才有機會早期診斷。
  5. 「心臟沒有癌症,心臟衰竭等於是心臟的癌症。 」「所有心臟疾病的末期都會走到心臟衰竭,過去被診斷為心臟衰竭,病人及病患家屬浮現的第一個念頭往往就是:壽命不長了! 」其實,即使心臟病情走到了心臟衰竭,也不見得是心臟末日,還是可以逆轉病情的。 程文俊表示,尤其是現在藥物治療一直在進步,不斷有新藥問世,可改善症狀、降低死亡率,況且現在的運動復健治療,對於有些心臟衰竭病人也可以達到戲劇性的改善效果。 程文俊在基隆長庚醫院服務期間,首創「心臟衰竭中心」,並設立一個病房環繞的玻璃透視心臟復健中心,也就是在心臟科病房中央以玻璃隔成一個可以進行心臟運動復健、類似健身房的空間,週遭有心臟內科醫師緊急待命,復健科醫療人員就比較安心,可以放手為病人進行積極性復健治療。 (全文詳見《常春月刊》420期) 返回列表.

  6. 新冠肺炎. 牛津AZ疫苗副作用多、保護力差? 羅一鈞這樣說. 分享文章. 字體 小 中 大. 瀏覽人次: 44006 返回列表. 台灣即將取得第1批新冠 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預計在22日後,能夠收到COVAX通知,我方已準備好書面文件,但走完流程疫苗何時能抵台則無法預估;另外,外界擔心牛津 AZ 疫苗 副作用 較多, 保護力 也比較差,指揮中心回應,牛津AZ 疫苗副作用 發生比例較低。 2月22日後會收到COVAX通知 指揮中心仍未聯繫上德國 BNT 公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