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16日 ·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育敏解釋,「霸凌」可說是嚴重校園暴力的前身,分為幾種類型: 1. 口頭攻擊或語言傷害:例如取笑女生發育中的胸部和外觀。

  2. 本期目錄. 根據報導,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間,韓國藝人雪莉、具荷拉、日本藝人木村花、韓國排球選手高友敏等,皆因受網路霸而自殺;台灣藝人楊又穎、楊可涵在2015年也因為長期遭受網路霸先後選擇輕生。 你是否曾想過,在未能被看見的報導背後,又有多少人正飽受網路霸,甚至走上絕境? 全球有70.6%介於15〜24歲的年輕人,遭受網路暴力、霸和騷擾。 許多兒童或青少年很重視網路世界中的人際關係,期盼得到認同。 本期《大家健康》雜誌以「網路霸」為封面主題,除了提供八個轉念撇步,幫助被霸者轉換心態,面對不理性的攻擊,也提供網路詐騙常用招數,讓父母可以機會教育,教孩子辨識網路詐騙的信號。 若親友遭逢網路霸,也可參考報導中「求助資源」,尋求協助。 網路霸成新世代夢魘,4關鍵讓其更具傷害性

  3. 2022年6月17日 · 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台灣每一百位青少年至少有2位曾被網路霸;最常發生網路霸凌的平台在「線上手遊/線上遊戲」,其次為Fb、IG。. 網路霸凌受害者有31.1%會情緒不穩、易怒或躁動不安、17.2%有自傷或自殺企圖。. 董氏基金會號召12所學校、21位名人響應 ...

  4. 2019年3月10日 · 霸凌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加心理健康的風險. 一項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經常遭受霸凌的青少年可能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機會。. 近年來,網絡霸凌(指透過手機、社群媒體或網路所進行的所有霸凌行為)已成為一個 ...

  5. 2021年2月1日 · 根據美國網路霸研究中心(Cyberbullying Research Center)在2016年一項針對12至17歲美國學生的調查中指出,孩子最常遇到的網路霸凌,就是刻薄卑劣的評論、網路謠言,或遭受與種族或性方面有關的言語攻擊。

  6. 2019年3月27日 · 為此,董氏基金會推出創新形式的心理健康宣導影片「天使親吻過的聲音」,以MV的方式,找來該曲原唱歌手王豔薇及新生代演員姚亦晴共同演出,期望能吸引更多青少年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7. 2021年4月15日 · 為幫助青少年預防網路霸凌的傷害,董氏基金會設計了「網路霸防治宣導教材與教案」,結合視覺藝術手作活動,提供校園老師教學運用,並與大台北地區多所國高中合作,帶領青少年了解網路霸凌議題及因應之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