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6日 · 吳念真繼續剖析自己的情況:「最低潮的時候整個人就像個遊魂似的其實最不舒服的是早上起床時你會覺得日子又重複了你今天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跟昨天跟前天跟十天前有什麼不一樣沒有意義如果剛好天氣不好那就很糟糕了 ...

  2. 2013年7月23日 · 收藏. 2011年當時擔任精策公關公司執行長的嚴曉翠因部屬代擬知名導演吳念真hTC平板電腦代言廣告未事先徵得當事人同意導致吳念真在臉書上表達不滿。. 面對因部屬一時疏忽所導致的危機,嚴曉翠選擇跳上第一線承擔責任,並在臉書上坦言自己 ...

    • 憂鬱症列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全台罹患者最高恐近 90 萬人
    • 追求傑出表現的人才,往往是憂鬱症高風險族群
    • 精神科醫師:4 種易生憂鬱症的職場因子
    • 低潮過了就好了?憂鬱症是腦部疾病,請勇於找醫師求助

    中興醫院聯合院區身心精神科醫師詹佳真指出,據國際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憂鬱症罹病率達 3% 到 8%。換言之,若你所處的企業規模達 40 人,就可以推估企業中至少有一名同事飽受憂鬱症所苦。依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0 年統計,台灣目前勞動力人口計有 1100 萬人,按比例換算,罹患憂鬱症的工作者最高恐將近 90 萬人口。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為 2020 年世界三大疾病之一。憂鬱症不僅關乎工作者個人的身心健康,對企業來說,有可能是損失了優秀的人才。國內社福團體董氏基金會所提供的心衛手冊中指出,憂鬱症在 21 世紀是職場疾病的主流,員工沮喪、失能,帶給企業的成本損失,遠高過關廠或罷工。

    重視職場憂鬱症的聲浪漸起,勞委會於 2009 年也將因工作引發的精神病,納入勞保職災給付範圍,意在提醒企業主不只得保障工作者的生理健康,也要照顧他們的心理素質。 詹佳真認為,憂鬱症之所以會造成企業嚴重人力資源損失的關鍵原因在於,罹患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往往都是企業的中流砥柱,他們一旦生病,很有可能會因為不希望精神疾病影響工作表現或外在形象,進而選擇隱瞞或忽略,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人成長;過度的壓力,恐怕會成為壓垮工作者的最後一綑稻草。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更直言表示:「你的得力助手,就是最有可能罹患憂鬱症的那群人,」追求完美的個性,使得他們能在高度競爭的環境存活,進而表現傑出,但在高績效成就的背後,通常伴隨著情緒崩盤的危機。 葉雅馨強調,有 15% 的憂鬱症...

    葉雅馨點出,若將社會因素縮小範圍至工作環境,可以想見在高壓、時間急迫、工時較長以及同儕競爭激烈的工作性質,就容易將工作者推向情緒懸崖。若你曾經懷疑過自己有可能是憂鬱症的隱性族群,詹佳真提供以下 4 要素,讓你初步判斷,自己是否屬於潛在憂鬱症患者的族群:

    詹佳真分析關鍵原因在於,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仍舊停留在情緒疾病,認為「低潮」會過,人會「自然復原」,但事實上憂鬱症是生理更是腦部疾病,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康復,也因此,既是憂鬱症患者也是陪伴者的導演吳念真(已故大妹患有長期憂鬱症),曾用自身的經驗呼籲大眾:「當我們面對無法解決的疾病的時候,請不要相信自己,請相信專業、相信醫生,尋求專業協助。」 其次,邱永林認為,職場的不友善環境,會讓患者刻意迴避疾病。「大多數人將罹患憂鬱症,跟抗壓性不足、工作能力不佳做直接聯想,」這種想法會直接扼殺工作者面對自己得病的勇氣,企圖隱瞞病情,企業主、同事自然也不會知道他的病況如何。 邱永林坦言,自己在就讀大學時就曾經被指導教授提醒,應該要去心輔室「聊聊」,當時他才驚覺課業壓力讓他有了憂鬱症傾向卻不自知,「就連有專...

  3. 2020年11月11日 · 陳淑芳跟上台灣電影新浪潮從侯孝賢戀戀風塵》、楊德昌青梅竹馬》、吳念真多桑》,到近代導演林正盛天馬茶房》、馮凱陣頭和程偉豪目擊者》,都可見她的身影演藝人生宛如一部台灣電影史

  4. 2016年11月30日 · 編譯‧整理 硯文. 哈佛教授:正向思考無法解決問題! 遇到困難,這樣想才會有幫助.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公司受了一整天的悶氣,下班後你忍不住對朋友大發牢騷,結果對方卻不斷鼓勵你要保持樂觀、往正面去想,「現在經濟不景氣,還有份工作已經很不錯了啦! 」讓你不得不將滿腔的委屈、憤怒、嫉妒情緒硬生生吞回去,假裝自己一點也不在意…… 近年來,在各種書籍、課程、講座的倡導下,「正向思考」彷彿成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但是,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講師蘇珊.大衛(Susan David)(Emotional Agility)卻為這個現象打了個大問號。

  5. 2015年4月19日 · 步驟一:辨認你的錯誤推理. 盡責憂慮源自於你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失去控制的焦慮。 事實上,焦慮總是牽涉到對於未來的領會,你憂慮的對象總是一個可能的負面事件或情況。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對於未來的極大不確定性激發出盡責憂慮。 當你要求未來要是確定的,就犯了第一個謬誤;你要求保證一件壞事絕對不會發生,因此你極為憂慮地試圖避免。 但實際上,這沒有什麼作用。 對於未來的預測,充滿了可能性和暫時性,不信你問問任何一位愛惜羽毛的氣象學者吧! 步驟二:反駁思考當中的謬誤. 害怕犯錯與無法控制結果的恐懼,會助長盡責憂慮的火焰。 你不能控制所有事情,無論你的輪子如何高速運轉也不過是空轉,這種嘗試只是導致自我挫敗。 既然你不能控制每件事,那麼害怕失去控制,就毫無道理。

  6. 2019年9月26日 · 2019-09-26. ifanr 羚. 拚出一家公司卻不得不「閃辭」! WeWork 這位超爭議 CEO,做了什麼?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共享辦公室新創 WeWork 正在為挽救 IPO 做最後的努力! 備受爭議的聯合創始人亞當‧諾伊曼( Adam Neumann )在董事會的壓力下辭去 CEO 職位,現在他的身分是對管理決策無控制權的非執行董事長。 「最近幾周,我受到的密切關注已成為一種極大的干擾,」40 歲的諾伊曼在給員工的 信件 中寫道,「我已決定,辭去 CEO 一職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 過去一個月,圍繞在 WeWork 上市產生的一系列爭議已讓它的 IPO 演變成了一齣肥皂劇,諾伊曼的辭職不過是這齣鬧劇的最新劇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