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簡介. 北宋 西元960-1127. 政和鼎. 全高23公分,口徑19.1×19.3公分,腹徑10.7公分. 此鼎鑄於北宋徽宗政和六年,為徽宗賜與寵臣童貫,作為家廟祭祀之器。 全器器形、紋飾仿商代銅鼎型制,器內銘文採西周賞賜銘文體例,體現了代復興上古三代禮制的意圖。 0%

  2. 人十八學士圖 軸. 文物圖檔編號: K2A000857N000000000PAA. 朝代: . 類別: 繪畫. 形式: 軸. 本幅尺寸: 173.5x102.9. 說明文: 蒼松挺立,高大湖石峙立於須彌座花台,紅、白、粉紫牡丹栽植於石隙中,珍花奇石爭奇鬥豔。 畫中文人端坐,預備聽琴會友,案頭列爐焚香,青煙裊裊而上,呈翹足鶴型,與背景長松搭配,具有「松齡鶴壽」畫意。 童僕或抱琴於前,或執羽扇立於旁,或捧盒或瀹茗。 後方擺置剔犀漆盒、品茗瓷碗及珊瑚樹盆玩。 藉由器具鋪陳擺設,彰顯出文人雅士閒居生活的高雅格調。 畫中人物圍坐於「四面平」黑漆桌案,案面鑲有癭木,花紋奇麗。

  3. 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提升政府資料開放品質、促進故宮資料在教學及個人賞析上之傳播,特別自104年起更新「故宮Open Data專區」,提供文物圖像及文物基本資料在教學用途範圍內免費下載。 同時,也整合了原有文字性和數據性資料的資料集,也歡迎各界多加利用。

  4.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960-1126)相當流行的題材,其中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最為有名,他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的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 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

    • 宋國鼎1
    • 宋國鼎2
    • 宋國鼎3
    • 宋國鼎4
  5. 英宗坐像. 英宗(1032-1067)坐於寬綽的紅漆御榻上,身穿淺黃色的常服,乍看非常樸素。 但紅色窄袖內裏,滿佈金線細密織成的團龍紋樣,黑色的靴面裝飾著許多圓點花樣,雖然低調仍掩不住華貴氣息。 英宗在位四年便駕崩。 此作應是由宮廷畫家繪製,製作時間可能在他即位之初的1063年,到其子宋神宗1069年奉其神御於景靈宮祭祀期間。 明孝宗坐像. 重要古物 2019年6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明孝宗(1470-1505)像是正於朝堂聽政,穿著十二紋章的龍袍,坐在精雕細琢的寶座中,背後矗立巨大屏風,地面鋪上華麗織毯,整個人宛若淹沒於充滿龍紋的繚亂象徵圖案中。 這件坐像品質極佳,精確繪製的繁複紋飾,以及屏風上信筆揮灑的生動雲龍,反映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明代宮廷製作的超凡水準。

  6. 品名. 汝窯 青瓷紙槌瓶 「奉華」銘. 朝代. 北宋 十一世紀後半至十二世紀早期. 尺寸. 全高22.4公分;口徑4.4公分;底徑8.6公分. 類別. 陶瓷. 材質. 瓷器. 古物分級. 國寶. 簡介. 圓口微侈,加嵌銅釦,細長頸,斜肩,筒狀碩腹,平底無足。 胎體較薄,全器滿釉支燒,呈色天青,釉薄處微現粉色光澤,積釉處出現冰裂紋。 底周排佈五枚支釘,面刻乾隆皇帝〈詠汝窯瓶〉御製詩,詩文內容為:「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而舊鐵餘釘。 合因點筆意為靜,便不簪花鼻亦馨。 當日奉華陪德壽,可曾五國憶留停」。 詩末署「乾隆戊戌仲夏御題」款識(乾隆四十三年:1778),並鈐「古香」、「太璞」兩印。

  7. 玉器. 珍玩. 共21筆. 詳細資訊 孟子註疏解經. 詳細資訊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 詳細資訊 新刊淮南鴻烈解. 詳細資訊 新刊校定集注杜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