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4日 · 希臘神話中,雕刻家畢馬龍先生,愛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來的女神像,於是,他每天對著雕像說話,最後,雕像竟然變成一位真正的女神——畢馬龍效應是一個「自我應驗預言發展」,常被用在教育或社會階級的研究上。 聽起來是一個癡迷雕刻家的故事,為何跟教育有關? 畢馬龍效應又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國小進行社會實驗,證明透過人們正面或負面的期望,會大幅影響現實結果。 在這個有名的實驗中,羅森塔爾先告訴學校師長,某某某學生比其他人還要聰明、有前途,要求師長保密,以免影響預測的準確性。 到了期末時,那些被隨機挑選的某某某,成績真的是全校最好的,性格也有所轉變。

  2. 2021年1月27日 · 首頁 » 婚姻真心話 » 心理學家:無法與他人親密,其實是因為內心住了一個被嫌棄的自己. 專欄作家 發表於 2021-01-27. 看留言討論. 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愛”與“被愛”是每一個人的真實需求。 但實際上,有一部分人需要愛卻無法因為愛而與他人產生親密關係。 於是,本應給人帶來甜蜜、美好、回味、纏綿的親密關係,卻給當事人帶來失望、痛苦,甚至膽怯和怨恨。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人,往往是因為內心住著一個被嫌棄的自己。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類情感的心理原理。 人最初的情感通常產生於原生家庭。 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被養育、被照顧、被愛的方式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成年後的親密關係模式。

  3. 2019年8月9日 · 諮商心理師,加拿大認證催眠治療師,美國動物溝通師,中國二級咨詢師。 曾擔任小學專任輔導老師的經驗,擅長處理兒童情緒、人際及行為問題,並且能與家長溝通親職教養技巧,深受家長好評。 除了擔任輔導老師,更受邀在兩岸各平台擔任駐站專家,除了以文章提供教養資訊外,並於線上解決孩子的疑難雜症。 同時也應邀在各地舉辦講座、開設有關兒童團體、成人紓壓、桌遊等身心靈成長工作坊。 看作者所有文章. 我要回應.

  4. 2020年3月8日 · 專欄作家 發表於 2020-03-08. 看留言討論. 都說「調皮的孩子」討厭,大家紛紛避之不及。 而「調皮的孩子」也頻頻上熱搜,網上的評論幾乎都是一邊倒: 「調皮的孩子」就是欠管教! 孩子的錯,都歸咎於家長沒有將自己的孩子給教育好! 每當孩子犯了錯,家長捨不得懲罰孩子,孩子心中的小惡魔會愈發猖狂,久而久之便成了大家口中的調皮的孩子! 前段時間,網上一段關於「調皮的孩子」的影片引發了全網的關注! 事情發生在中國四川省遂寧市,在一輛公車上,一個7歲的男孩莫名其妙用腳踢了坐在後面的一個年輕男子好幾下。 可能大部分人都是內心氣憤,或者是責罵孩子一番,也就過去了。 可這男子接下來的舉動令大家都震驚了!

    • 1.5歲」語言不足的尖叫期
    • 5歲~3歲」發展自我的尖叫期
    • 「3歲後」抗議挑戰的尖叫期
    • 尖叫行為與家長教養態度有直接關係
    • 家長面對尖叫的好方法

    身體不舒適、對外界環境有意圖與需求,語言受限而尖叫。 仍不會說話的幼兒會尖叫,常常是反應生理上不舒服,如肚子餓、生病、累了,等。語言有限的孩子,受外界過多的刺激而興奮與不適時,會用尖叫或哭的行為來反應。當孩子有表達的意圖,如想要拿水壺、想抱抱..等,焦急之下會直接用尖叫方式表達。

    為反對而反對、試探大人、吸引注意力與為達到目的尖叫。 2歲是孩子尖叫的高峰期。1.5歲的孩子「自我」的觀念開始增強,會以「我不要!」或「故意不要」來證明自己,而許多大人認為孩子小而過度禁止,如「不可以,你還不會!」,讓想獨立卻詞彙不足的孩子,很難表達出他的需求,急躁到用尖叫來表示不滿。 有些孩子會試圖用尖叫來引起大人注意、試探大人反應、甚至用尖叫讓大人妥協而達到目的。

    3歲後的孩子,能使用的詞彙較多,尖叫的情形會逐漸好轉。 這時期孩子若會尖叫,多數是在反應不滿,如「為什麼不行,我就是現在要!」抗議或挑戰大人,希望事情能夠順他的意。這時期孩子情緒發展較複雜,遭遇挫折卻無法完整表達情緒,也會用尖叫嘶吼等行為來表示,要適度引導情緒表達,才不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人際互動能力。 小提醒:有特殊問題的孩童,如過動兒、語言遲緩、自閉症等。由於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語言比同年孩子差,甚至有固著行為,會更頻繁用尖叫來表達,請家長有疑問,盡速尋求專業諮詢與治療。

    除了年齡,排除特殊疾病,家長您的教養態度,影響著孩子發展過程尖叫的行為與出現頻率。 一、大人沒有耐心回應孩子 當孩子試圖用語言跟家長溝通與表達想法時,家長由於忙碌而沒有及時的回應,容易造成孩子失去耐心,習慣用尖叫大鬧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來達到目的。 二、大人過度禁止、也不提前預告 在孩子想學習獨立的過程,大人常過度禁止,認為孩子不會,結果造成孩子的情緒失衡,用強烈的尖叫大鬧等方式抗議。大人也時常沒事先告知就禁止孩子,如突然把玩具拿掉不給他玩,要求孩子馬上來吃飯等,讓孩子容易失控尖叫與反抗。 三、孩子尖叫,大人就妥協 孩子在公共場合尖叫,讓大人感到丟臉,或是大人因忙碌而沒空了解孩子尖叫的原因,為了息事寧人而急著妥協,讓孩子養成用尖叫來控制大人、逼迫他人屈服、達到目的的習慣。 四、大人常對孩子吼罵...

    一、了解尖叫原因、協助表達需求 針對較小的孩子,需要大人先耐心觀察原因,再試著說出孩子說不出的需求或情緒,如「你是不是想要拿這個?」、「做不好所以很生氣嗎?」、「弟弟覺得好興奮所以大叫啊!」、「身體不舒服嗎?」,這樣通常能減少尖叫的頻率與習慣。 二、冷靜的應對、鼓勵用說的 孩子尖叫時,最忌諱大人大聲斥責回應,如「閉嘴!我要打人了~」。若大人的反應越大時,孩子也會模仿大人,增強尖叫行為。盡量保持冷靜、甚至直接抱抱孩子來緩和孩子情緒,再和緩的語氣糾正孩子,如「你這麼大聲叫,媽媽耳朵痛到想哭了?來!告訴媽媽怎麼了?媽媽喜歡你用說的!」。 不壓抑孩子情緒,而是引導孩子用言語說出情緒與感覺。 三、忽略、離開現場、冷靜隔離 在家時可適度的忽略孩子尖叫,讓孩子理解尖叫來達到目的是無效的。或者讓孩子到房間隔...

  5. 2019年8月20日 · 「我是為你好」聽了讓人不爽,因爲其實是在指責他:「你做得還不夠好」 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發表於 2019-08-20. 看留言討論.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我覺得你設計的東西好像比較單調。 「我是覺得等你累積更多經驗,寫出來的文章可能會更吸引人一點。 「你再多看看別人的食譜,煮出來的東西會更有味道。 這些明明是出於好心而給的建議,時常是不僅對方感受不到你的美意,還惹得對方不高興。 為何這些建議讓人受傷或不爽呢? 這些你以為的「建議」,其實是在告訴對方:「你做得還不夠好。 而且我們的文化很習慣用「我都是為你好」、「我沒有惡意」來合理化這種行為。 重點是:一個人經過努力才獲得這些成果,你卻不費吹灰之力,就用負面評價傷害了對方。

  6. 2022年7月22日 · 朝陽的父親永平,在離婚之後重新組建了家庭。 他會在牌桌上大肆炫耀兒子的成績,也會給錢給物;卻在女兒撒個嬌的情況下,丟下兒子就走;買鞋子,卻不知道兒子穿幾碼;後媽對兒子的欺負,作為父親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不明白,物質是無法彌補親子之間的缺口的。 久而久之,父親的缺位就成了孩子的遺憾,演化成了悲劇的偏執。 美國教育家赫伯特曾說過:“一個稱職的父親,抵得過一百個老師。 ”在這部沉默、壓抑的劇中,單親孩子朝陽很少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