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4日 · 李蓮英知道慈禧心中不快連忙向太后賠罪稱家中奴才不察行為狂妄必定撤下匾額讓原本生氣的慈禧反而更喜歡他的聰明謹慎。 覺察他人的祕密、心中想法,別急著顯露自己的聰明,應該進一步把「觀察力」轉化為有意義的行動 ,例如幫助主管解決 ...

  2. 2017年1月13日 · 因為慈禧太后剛當上太后那一年正好主管當年的科舉張之洞本來是二甲第一名慈禧太后看了他的文章覺得寫得好其實慈禧太后識字不多不知道她為什麼就覺得好就親手把張之洞從二甲第一名點到了一甲第三名欽點探花

  3. 2019年7月31日 · 作者為歷史作家也是補教名師擅長將歷史故事與職場和生活結合提供不同的思考切入點例如以康熙和慈禧朝廷中的派系鬥爭為例闡釋主事者不見得要消除辦公室內的小團體可借力使力導向良性競爭。 2《歷史的賭局》

  4. 2015年11月29日 · 步驟1:設身處地. 碰到事情的時候先想,「如果我是那個人,在這一刻,我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讀過無數的案例之後,進展到下一個層次,就是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想,「如果是我讀過的那些人,他們在這時候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如果是秦始皇會做出什麼決定? 唐太宗會做出什麼決定? 孔子又會做出什麼決定? 那麼在決策時,你就有無數的智慧寶庫任你使用。 步驟2:揣摩通透. 碰到一件事,不是看一次就能明白。 很多學生問我,為什麼他自己讀《史記》,不能得到和老師一樣的結論。

    • 尊重道德信仰與價值觀
    • 尊重他人的尊嚴和權利
    • 了解自我的領導優勢和潛能
    • 以道德高度教導部屬

    齊景公打算把寵愛的女兒嫁給晏子,因而前往晏子家喝酒,看到了晏子的妻子後說,你的妻子既老又醜,我把年輕美麗的女兒嫁給你吧!晏子聽後,十分鄭重地回說,我的妻子的確又老又難看,不過她在青春美麗的時候把自己託付給我,我也接受了,如今縱使君王賜予愛女,但我怎麼可以違背妻子的付託呢?於是十分委婉而堅決地辭謝了。

    燕國遊說之士泯子午到齊國晉見晏子。他言之有物,在他的著作中,可作為治國經緯或讓晏子深有感悟的文章多達 300 篇,晏子因此誇獎他是千萬人之上的名士。但是他一見到晏子,居然害怕到說不出話來。晏子試著以緩和的神情想讓他感到輕鬆,用彬彬有禮的態度想讓他感到舒坦,經晏子一番情緒撫慰後,他才有辦法盡情地回答問題。

    孔子曾說,晏子可以恰如其分地用 3 種不同的方式,侍奉 3 位風格迥異的君王(齊靈公、齊莊公和齊景公),他真是個賢能的人;不過晏子當了 3 位國君的丞相,卻無法教誨百姓,是個見識淺薄的人。晏子聽到這番話後,去會見孔子說:「我和那些想用德行去求官位的人不相同。我接濟宗族中幾百家親友,令他們得以祭祀祖先,我也接濟幾百家窮困的百姓和士人,因此他們才能生火煮飯,我是為了他們才去做官的呀!」晏子離開後,孔子向他的弟子說,晏子把自己的俸祿送給親友和百姓而不誇耀,以德行輔佐 3 個國君而不邀功,他是真正賢德的人啊!

    有一回齊國的太卜(負責宮廷陰陽占卜的官員)告訴齊景公:「我能夠讓大地震動。」齊景公很疑惑,便問晏子這是真的嗎?晏子沒回話,離開後便去找太卜說:「前些時候我有觀察天象,我看將會發生地震了吧?」太卜說:「是啊!」晏子便說:「君王問過我有關你能讓大地震動的事了,當時如果我在君王面前實在地說,恐怕你會有欺君的死罪,但要是不說明白,又擔心君王惶恐不安。我看還是你自己去跟君王解釋吧,如此既可解君王的疑惑,你也可以免於欺君之罪。」晏子說:「忠於君王難道一定要去傷害別人嗎!」晏子離開後,太卜立刻進宮向齊景公說:「按照天象,大地本來就會震動的,不是臣讓地震動的。」 朝中有位叫陳子陽的人聽了這件事以後評論:「晏子被景公詢問的時候默然不回答,是不想讓太卜陷入欺君的死罪;自己前去見太卜,要他去跟君王解釋真相,是不想...

  5. 2020年12月25日 · 分享. 收藏. 家長式領導包含「威權」「仁慈」「德行」3 個面向。 前兩期分別論述「 高威低仁低德 」和「 低威高仁高德 」兩種領導風格,本期將討論最具家長式領導特徵的「高威高仁高德」。 這是一種接近「恩威並施」的領導風格,領導人除了執行因權位而來的合法威權以外,也能視情境彈性地以仁德之心善待下屬。 柏楊先生在《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中評論中國 5000 年的諸位君王,他認為只有 5 人稱得上「大帝」: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前秦宣昭帝符堅、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康熙玄燁。 而從家長式領導的 3 個構面來看,只有唐太宗李世民符合「高威高仁高德」的標準。 不過,許多君王會頒布詔令,大赦天下,藉此向上天祈求保佑人民,以展現仁德;唐太宗卻對他的官員說:「自從有天下以來,我不曾也絕不發布赦令。

  6. 2021年2月23日 · 孫策這年十九歲,帶領孫堅舊部,逐漸嶄露頭角,袁術彷彿看到了當年孫堅的影子,一方面暗自警惕,一方面又忍不住讚嘆道:「如果擁有像孫策這樣的兒子,死也可以瞑目了! 袁術雖然知道孫策的能耐,但他不敢給孫策更高的封賞,害怕這頭猛虎會難以控制,這讓孫策漸漸認清事實,他必須另外尋求發展。 亂世之中,有的是機會。 揚州刺史劉繇與袁術為敵,孫策提議道,他可以會同舅舅吳景、堂兄孫賁,為袁術除去劉繇跟長江一帶的敵對勢力。 袁術同意了。 袁術認為自己歷時多年都無法平定列強,孫策又怎麼可能辦得到,於是資助金錢與少許兵馬,靜觀其變。 然而,孫策以此數百人與父親部將為基礎,後來聚眾至六千人,渡江轉戰,戰無不勝,勢如破竹,沒有人敢與之交鋒。 孫策少年有為,比劉備、曹操還早立下戰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