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6日 ·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一書為余英時所作當中集合四篇獨立論文跨時幅度從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 除了第一篇〈中國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 (1978)著力在上古時期,其餘三篇〈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以及續篇〈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轉變〉 (1979)則主述東漢、魏晉之際。 四篇文章成文時間亦不一,足足相去二十餘年,第二篇〈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的轉變〉發表於1956年,是最早完成的一篇。 這與余英時的研究歷程相吻合,在1950年代至完成博士論文的期間,他專精於魏晉南北朝及漢朝的社會經濟史,拜於錢穆與楊聯陞兩位大師門下。 在兩位老師的訓練下,練就一番卓越的治史功力,同時掌握東、西方思想精要,也使得他更能從大格局中的「變」去思考中國史。

  2. 2021年8月5日 · 總的來說余英時治史有三大特色: (1) 領域極廣:橫跨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 (2) 範圍極闊:上自春秋戰國,下至當代,都有專題論著; (3) 擅於援引西方理論有別於錢穆的牽強附會余英時用狐狸」、「刺蝟」 (出自伯林 Isaiah Berlin) 分戴震與章學誠,拿柯靈鳥 (R. G. Collingwood) 的歷史思想與章學誠的相提並論,都是經過咀嚼、消化,言之成理。 余英時對政治保有遙遠的興趣,一生反共,對兩岸三地受壓迫者發不平鳴,這與傳統儒家講究「外王」相一致。 惟其不同意錢穆一味守舊,傾向循序漸進的西化,以實現民主自由為總目標,頗有「吾愛吾師,吾猶愛真理」的況味,以及自由主義的思維。

  3. 2021年8月8日 · 余英時博士在當時正處於上述兩種史學寫作的典範之間一方面他既是專精研究古代儒家的經典文本另一方面卻又不斷追問著歷史與他所處的時代之間的關聯也就是實踐倫理上的問題這點在他的著名論文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中體現的最明顯。 這樣一種夾雜在兩種典範間的歷史寫作也鼓舞了好幾個世代的學人,尤其在那個被中國國民黨獨裁專制的時代,台灣的學者多半在歐美等地留學後,就心心念念著要把西方古今帶有民主或啟蒙色彩的文本引進台灣學術界,乃至大眾政治的領域之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9月25日 · 2020/09/25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余英時首次提出他理解紅樓夢的範式即所謂兩個世界說」。. 大觀園的世界. 余氏說:.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創造了兩個鮮明而對比的世界。. 這兩個世界,我想分別叫它們作「烏托邦的世界」和 ...

  6. 2021年9月12日 · 余英時教授可說是繼胡適錢穆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當代中國思想史學者但是說來慚愧我雖然喜歡歷史但是卻一直怕讀不懂而不敢碰余教授的著作隨著余教授於今年八月辭世在傳統蓋棺論定的習慣下讚揚他的人以及咒罵他的人紛紛冒出頭來讀了幾篇網路文章之後心得如下: 許多讚揚他的人以及咒罵他的人都不曾認真的去讀他費盡心思完成的著作,大家只是根據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偏見,跟風式的發表制式的評論(請參考綠藍紅媒立場顯明的報導) 。 為了更清楚的了解余教授的學思歷程,我決定好好的讀一本余教授的著作來紀念這位當代大儒,首選就是這本的「歷史與思想」。 余教授在自序中這樣說: 為了照顧到一般讀者的興趣,選在這部集子裡面的文字大體上都屬於通論的性質,凡屬專門性、考證性的東西都沒有收進去。

  7. 2021年8月7日 · 我覺得錢穆確實是這裡的一代宗師余英時念錢穆的書也受益于錢穆的開闊因為錢穆一方面自信於自己的學問一方面也還是讓余英時同時瞭解其他人的看法錢穆還稱自己的 著作並非一味鉤沉而是隨時去用最新的材料與研究另外再加上余英時的父親是研究西洋史餘自己也覺得如果說五四開始的文化改造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的話那麼他也首先瞭解一下西方是怎麼解釋文藝復興的。 那時候的學者,學貫中西其實是普遍的現象。 一方面,他們敬畏西方,一方面,他們對中國的文化依舊懷有自信。 所以,他們常常以西方論證中國,同時也拿中國去衡量西方。 但總歸有一個立基,於是立住腳跟,思想彼此分野。 又如五四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主流還是奔著如何西化去的。

  8. 2023年3月5日 · 已逝的余英時教授是典型的中國知識人他不喜歡把人看成某一種分子」,所以改稱 「知識分子」為「知識人」 ),除了專注於本業的歷史研究之外也關心政治的發展生前稱讚台灣的民主政治支持香港的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堅持五四以來追求民主自由科學的立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余英時回憶錄與一般的自傳不同它的重點放在歷經中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世局變動中余教授是如何在自由香港與美國及不自由中國的土地上獲得養分經由反覆思考與辯證來完成他的一家之言。 基本上這本《余英時回憶錄》雖然只有短短231頁,但是含金量滿滿,要認真研讀所提到的幾位大師的作品,恐怕一輩子都讀不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