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7日 · 5方法替代體罰.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打罵教育對孩子會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像是出現焦慮及憂鬱症的風險高、長大後情緒控制較差、對同儕互動的侵略性較高及日後的語言能力較差等等,所以爸媽需認清打罵的處罰方式只會讓孩子因恐懼而停止當下行為,無法學會正確的行為,千萬別再讓自己的怒氣凌駕於理性了! 1.詳細告知孩子「為何做錯」 當孩子出現一些不對的行為,如搶同學玩具、大哭大鬧不吃飯等,等到孩子情緒平靜時,以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文字緩緩跟他們說:爸爸媽媽對他犯錯表達難過傷心(不是生氣),然後描述他的行為,並告知為何不能做那些事,最後教導他正確的行為。 重點擺在教導上,孩子才會一點一滴地學習及進步! 2.讓孩子獨自冷靜.

  2. 2023年3月25日 · 你一定要努力讓自己對他人的生活感興趣。 用心記住重要資訊. 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天生擅長記住姓名和日期。 但是,有記住他人資訊的人,往往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創造出更強大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一段時間沒有見到某個人,之後遇到他,還記得他妻子的名字,或者記得他的父親正在接受疾病治療,雙方就會自動變得更加親近。 每個人都喜歡被記得,但不是透過到處打聽的方式─想要成功記住別人的情況,需要付出一些努力。 加深對人們的生活、興趣和職業的了解. 這在工作中尤為重要。 一定要記得,多數協議都是在建立起親切友好的關係之後才達成的。

  3. 2020年10月14日 · 「如果不確定孩子是否需要協助,可以詢問,那你需要爸媽怎麼幫你嗎? 讓孩子來回答,同時也可以教育孩子,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而除了抒發情緒之外,如果遇到哪些事情,比如霸凌、性騷擾,這一類比較重大的事情,一定要告訴爸媽、讓爸媽處理,建立起互信關係,孩子才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真的告訴爸媽。 」薛媛云說。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健康問 Heho 健康問題歡迎. 傳訊息找解答. 10 分鐘有品質的親子相處,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別忽視孩子「反抗」警訊! 少碎念可改善親子關係. 胎兒性別幾週決定? 5 大常見預測鑑定問題,看這篇就對了! 雖然很多爸媽已經了解傾聽孩子說話的重要性,但當我們跟孩子一起相處的時候,常常會陷入一種「不知道該說什麼」的窘境,只想得出一句,「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4. 2023年4月14日 · 爸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爸爸媽媽是孩子主要的模仿對象,所以你們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到眼裡,包括價值觀、情緒管理、做人處事、解決問題還有品德的建立等等,主要會影響孩子四大層面: 1.大腦健全發展. 良好的教育及家庭氛圍,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發展。 2.同理心的培養. 適當給予孩子滿滿的愛,孩子都能感受的到,並且會開始學習怎麼愛人。 3.情緒穩定. 小時候若缺乏愛和安全感,長大後會比較有情緒不穩定或沒自信的情形。 4.面對外在的適應力. 在充滿快速的環境長大,爸媽若適時給予支持及協助,孩子會有足夠的抗壓性及適應能力來面對。 5 大教養類型,你是哪一種?

  5. 2022年1月5日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大腦發展的一種疾病,主要會在幼兒、兒童時期開始出現明顯症狀,症狀分成2大類,一類是「注意力不集中」,一類是「過動衝動」,如果2類症狀都有就稱為「混合型」。 目前還不確定完全的成因,但可以看到過動兒的大腦腦區有些發展的比較慢,會讓專注力下降,或是無法控制情緒,語言發展也會比較緩慢;但除了這些之外,過動兒還會伴隨其他的共病,例如過敏等,所以可能不完全只有腦部的問題。 我的孩子總是講不聽、叫不動? 這些狀況就要特別注意! 雖然小孩子也常會有一些叛逆的狀況,跟爸媽唱反調,或是不願意乖乖遵守規矩,好好溝通多半還是可以看得出來孩子是不是「理解」或是「有聽進去」,但如果出現了以下幾種狀況,可能就要特別注意: 需要很多引導才能專心,甚至沒有效果。 別人說話常常感覺沒在聽。

  6. 2019年4月6日 · 日期:2019 年 4 月 6 日 作者: 林以璿. 情緒本身是頭腦和身體每個器官與細胞之間的橋梁,有著訊號放大的作用。 它其實不光是「頭腦的產物」,情緒的影響還會落在每一個細胞。 預防醫學專家楊定一在新書頭腦的東西中表示一個人遇到情緒上的失落和創傷會結結實實地落在身體在細胞的層面留下一個疤一個印記。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人受到很大的創傷,很難去解開。 HEHO君為讀者們摘錄了一段書中的精彩片段,全文如下: 情緒,本來是身體運作最好的連結工具,我指的是作為頭腦、神經和身體每一個細胞之間的連結。 透過情緒,能快速轉達頭腦的指令,讓這些訊號幾乎同時擴散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7. 2023年8月28日 · 通常是無聊或是便便時,小寶貝會嘟著小嘴,顯得一臉委屈,這就說明太無聊,這時候爸媽不妨多與寶寶說話;同時,這也可能是孩子需要小便的信號,如配合小臉變得通紅,這可能就是變便前兆了。 只要爸媽能夠掌握這些表情密碼,都可以在孩子大哭前游刃有餘哭,更有效率地照顧孩子呢。 文/媽媽寶寶 圖/楊紹楚. ※本文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 媽媽必學讀心術! 寶寶「皺眉頭」微表情是不開心? 這3招教妳秒懂小寶貝情緒. 育兒路上,很多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那就是永遠讀不懂寶寶的情緒。 由於小寶寶不會說話,爸媽只能從表情以及哭聲來判斷。 然而,有些Baby的表情比較豐富,就算沒有哭鬧也會擠眉弄眼,這時爸媽們就更不知道,寶貝「皺眉頭」是不是心情不好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