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9日 · 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今19日於立法院接受觀光相關產業代表的陳情舉辦振興台灣觀光相關產業座談會並當場與行政主管機關對話表達訴求傅崐萁在會中直接向交通部詢問若5月底前對岸釋出善意我方是否會釋出相對應的善意取消赴陸禁團令獲得交通部次長林國顯給予正面承諾傅崐萁表示為因應各行各業百工百業的陳情國民黨黨團特別舉辦此次座談會8年來許多產業代表都非常憂心且面對挑戰雖然過去可能很孤單但國民黨這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一定會全力協助全國百工百業的基層業者。 他說,國民黨與所有部會皆有良善的溝通,也有強大的監督機制,促使所有部會動起來,讓基層產業各位鄉親夥伴能受到協助。

  2. 2024年3月28日 · 台智光行賄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陳重文案延燒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顏若芳林延鳳今28日連袂赴監察院具名陳情呼籲監察院儘速約詢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和柯文哲也要求現任台北市長蔣萬安應將歷年議價資料以及議員不法施壓的證據全部移送調查而不是亂無章法歹戲拖棚讓該負責的人得了便宜還賣乖。 林延鳳指出,柯文哲為了卸責,稱2017年沒有3M費率,卻被自己拿出關鍵資料打臉,公式就是柯任內訂的,而蔣萬安市府原允諾提供議價紀錄全文,竟反悔稱「內部資料不予提供」。 她說,蔣萬安市府既證實柯文哲簽訂超乎母約費用上限的子約,讓台智光多賺2500多萬元,卻又不願正面表態柯是否涉及圖利與瀆職,令人好奇蔣是否「人前罵柯、人後護柯」,只為預留2026、2028年選舉時的談判籌碼或攻防子彈?

  3. 2023年8月23日 · 2023-08-23. 邱 璽臣. 含冤自殺 地籍測量 套繪爭議.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因地籍測量問題所導致的土地糾紛不在少數,許多地主因此受害、土地權利受損,甚至訴訟纏身。 台灣公民財產權益保障協會今(23)日指控罪魁禍首是地政單位重測與測量便宜行事。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則表示,地籍測量套繪爭議多,受害者恐含冤自殺,政府應補救更正。 為解決問題,陳椒華協助召開「地籍測量套繪爭議公聽會」,邀地政、國產、法務等相關單位及各地受害者參加。 陳椒華說,這場公聽會讓各地受害者公開反應問題,請行政部門針對地籍測量爭議研議改善,進行補救與防範。 陳椒華表示,每年因地籍測量產生的產權爭議多達二千餘件,影響國民財產權利甚鉅,而目前曝光的糾紛案例僅為冰山一角。

  4. 2021年1月25日 ·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監察史上受理陳情73年第1案獄政史上創舉」,監察院今25日指出監院上月109年12月起創設視訊陳情緊接著本月27日將受理監察史上第1件監所受刑人視訊陳情案件

  5. 2024年5月2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的京華城案爭議延燒,柯已被列他字案被告;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和顏若芳今(2)日表示,當時都審會議有非常多委員,持反對意見,其中有3位關鍵委員,2位被換掉,1位為任期到職被換掉,這過程相當離譜誇張。 許淑華說,被換掉的這些人,都是不聽時任副市長彭振聲的話,時任委員宋鎮邁、黃台生等人對申請案持反對態度;之後柯市府繼續召開都審會議,就都不再被邀請,還有1位民間推派的委員持反對,「也是都不聽話,因此被換掉」。 「第1次會議有些人持反對,但到第2次後全數都安靜了! 」許淑華說,最後第3次拍版定案為彭振聲主持,調閱錄音檔案後,其中一位委員竟然表示「京華城好可憐,真的很可憐」。

  6. 2021年8月7日 · 2021-08-07. 編輯部. 勇鷹號命名 國防布 洪仲丘案.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空軍保指部花蓮庫長少校李敦鵬日前為了二度申請延役遭拒前往總統府前無預警下跪陳情事後空軍人評會給予一大過處份不料案件送進國防部部長邱國正不滿處份太輕要求請聯一研擬予以撤職究辦。 從入伍開始,無論官士兵生,軍方非常重視養成「軍人氣節」,新訓時就連向班長「點頭」問好,都會立即抓來痛電一番,再多莊嚴肅穆的場合,軍人只有行舉手禮的份,面對是長者靈堂,非常少見的可以脫帽行鞠躬禮,要行跪拜大禮,除了父母,那只有被俘、槍決,否則雙膝絕不碰地。 如果讀者還記得,前兩次軍人在公開場合下跪,距今都不超過十年。

  7. 2022年7月23日 · 2022-07-23. 編輯部. 台北市長選舉 國民黨 李貴敏.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屈彥辰/台北報導.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日前前往萬華龍山寺參拜時,有激動陳情民眾大聲抗議,陳情男子當場遭架離,甫獲邀擔任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競選團隊發言人、國民黨立委李貴敏今(23)日批評,把人扛走算什麼「以民為先」? 李貴敏說,陳時中和警方是不是該講清楚,把百姓架走的法令依據在那裡? 祇有陳時中才能在那裡的依據是什麼? 其他人不行嗎? 難道陳時中還沒當選就已經高百姓一等嗎? 尤其警政署不是說警力吃緊,不足以支應跟騷問題和動物保護工作嗎? 為什麼現在有人力、花公帑,來當陳時中的隨護呢? 為什麼卸任官員竟然高人一等? 民眾未來是不是不可以頂撞或有不同意見? 難不成民眾不准跟陳時中理念不同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