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6日 · 但就大多數人的狀況而言,看電視、聽電視入睡,往往睡眠品質都不夠好。 若深層睡眠時間太短,退化性疾病很快找上門。 房間裡最好不要放電視。

  2. 2022年3月5日 · 研究的對象為 58 名成年人,他們被要求在每晚睡覺前的一小時自我報告其媒體使用情況。除了他們正在消費的媒體種類(電視、Podcast、書籍等),他們還要記錄使用媒體的地點(在床上或休息室)以及他們是否有多工使用(例如看電視時同時使用手機)。

    • 人為什麼會做夢?快速動眼期睡眠 Rem 是什麼?
    • 做夢的好處:促進大腦記憶、認知與情緒功能
    • 做夢會不會影響睡眠品質?怎樣算是「常」作惡夢?
    • 睡好覺、做好夢的祕訣:建立好的就寢環境、生活習慣

    《現代醫學》(Modern Medicine)期刊表示,睡眠是人類大腦休息的時間。既然腦袋要休息了,為何還會做夢?事實上,睡眠周期中有稱作「快速動眼期睡眠」(rapid-eye-movement,以下簡稱 REM)的階段,大約發生在入睡後 90 分鐘,整個周期約 10 分鐘。在此階段,眼球快速活動著,腦袋也很活躍,但肌肉是癱軟的、無法反應。 專家曾做過實驗,若喚醒正處於 REM 時做夢的生物,等他再度入睡時,仍然會回到該周期並做夢,顯見做夢是無可避免的。(延伸閱讀 / 枕頭選得好,睡覺沒煩惱!4 點購買指南,擊退失眠、肩膀與頸椎痠痛)

    為什麼人會做夢?各方專家爭論多年,不過大量證據顯示,做夢能促進大腦記憶、認知和情緒功能運作。做夢時腦中的紅血球會增加,活化腦細胞,對於老化的腦或恐將失智的人來說,更是一件好事,能推測做夢是防止腦袋僵化的功臣之一。 也有其它研究指出,不少夢境都是超現實的,如果做到超現實的夢,代表你的大腦正建構突破日常格局的思考,對於激發創意思維很有幫助。甚至,有時候做夢還能想到你清醒時想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做夢會不會影響睡眠品質呢?答案是會的。如果做美夢,其實有助於活化腦部,不過如果夢見令人恐懼、感到威脅或創傷,甚至因此驚醒的「惡夢」,那可要注意了。 做惡夢很正常,但有些人一周會做 2~3 次惡夢,或一晚做兩次惡夢,頻率就有點太高。頻繁地做惡夢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和清醒時的體力、情緒,甚至有人會開始迴避睡眠,拖到不得已才會睡,導致失眠或睡眠不足。如果遇見這樣的情形,記得求助睡眠專科。

    那我們該如何睡好覺、做好夢?首先,睡前別攝取咖啡因和酒精,以免讓大腦無法正常休息;再來,確保睡眠環境全暗、無任何光源,最好睡前兩小時就讓房間昏暗,培養睡意;室內溫度也別太高,18~22℃ 是最容易入睡的溫度,體溫偏高反而不容易入睡。 另外,養成固定時間入睡、起床的習慣,別因為放假就特別晚睡或晚起,讓身體記住規律時間要睡覺,能幫助提升睡眠和夢境品質。 如果真的睡不著,建議起床做點別的事,別躺在床上等待睡意,因為大腦必須認知到床就是入睡的地方,不該讓你醒著,也比較符合 睡眠衛生。可以起來讀書、去客廳晃晃。(延伸閱讀 / 在家工作常睡不好?睡眠專家:小心 6 種壞習慣,害你離夢鄉更遠) 參考資料 / Ladders、Sleep Foundation、Advanced Sleep Medicine ...

  3. 2018年12月17日 · 案例一. 曾老闆在夜夜難眠的幾年後得知此一技巧,立刻以極大意志力予以貫徹,預先準備了好幾本與工作有關的雜誌,第一夜,他無法入眠時,立刻起身到書房看雜誌,當有了睡意才再上床,若再睡不著,則又重複前一動作。 第一夜,此一重複動作共八次,當六時鬧鐘響起時,他都只有淺睡眠。 第二夜起身次數降為七次,他每次起床到書房就做筆記記錄次數,第三夜只有五次,並偶爾進入熟睡期,第五夜則兩次,第九夜竟意外一覺到天明。 第三周之後,一周七天內還會有一、二天起來一、二次,但到第六周後,幾乎夜夜好眠,第十周後,他才敢於中餐後小睡十五分鐘。 二、全身肌肉放鬆法,幫助好眠. 克服失眠的身心放鬆法包括腹式呼吸法、靜坐冥想以及肌肉放鬆法等等。

  4. 2016年4月19日 · 原本只是想要坐在沙發上小憩一會兒,沒想到一放鬆就起不來,結果卻變成熬夜看電視,早上醒來疲憊至極的惡性循環,就連自己都感到懊惱不已,卻又無力改善。. 心理學家大衛 ‧ 波萊(David J. Pollay)在 《三個小承諾,預約更好的自己》 書中指出 ...

  5. 2023年6月19日 · Shutterstock. 說夢話不是睡眠障礙! 人為什麼會說夢話? 夢話反映內心祕密嗎? 專家表示,說夢話是人類睡眠行為的正常變化,與基因、記憶力、壓力、睡眠不足相關。

  6. 2017年5月10日 ·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想要讓時間運用發揮人生最大價值,第一件事就是找出自己的夢想,一旦能夠持續投入,一定會讓自己一步一步完成目標。 這個方法很多人都懂,然而若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能馬上說出答案的人卻不多,許多人在支吾後可能會說「我想要有錢」「我希望家庭幸福」「我希望工作順利」;若繼續追問「那你想要在幾歲前累積多少財富? 」「你希望的幸福家庭長什麼模樣? 」「你想要在幾歲時當到哪個職位? 」能具體說出詳細時間與細節的人,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