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 广川 人 [a] ,是 西汉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于 景帝 年间任为 博士 、 武帝 年间任 江都国相 等职位。 提出了 三纲五常 、 天人感应 等学说, 春秋决狱 等制度;并向汉武帝进言 尊崇儒术 ,为 儒家思想 在 大一统帝国 时期扎根立足打下了基础。 生平. 位于河北省 枣强县 的 董仲舒石像. 早年用功读书,“三年不窥园” [3] [4] ,以研读《公羊春秋》出名 [5] [6] ,与 胡母生 齐名,景帝时曾任公羊 博士 ,武帝时任 江都王 劉非 相和 胶西王 劉端 相。 汉武帝 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 六艺 之科、 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 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 廣川 人 [a] ,是 西漢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景帝 年間任為 博士 、 武帝 年間任 江都國相 等職位。 提出了 三綱五常 、 天人感應 等學說, 春秋決獄 等制度;並向漢武帝進言 尊崇儒術 ,為 儒家思想 在 大一統帝國 時期紮根立足打下了基礎。 生平 [ 編輯] 位於河北省 棗強縣 的 董仲舒石像. 早年用功讀書,「三年不窺園」 [3] [4] ,以研讀《公羊春秋》出名 [5] [6] ,與 胡母生 齊名,景帝時曾任公羊 博士 ,武帝時任 江都王 劉非 相和 膠西王 劉端 相。 漢武帝 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策建議「諸不在 六藝 之科、 孔子 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3.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省 景县 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学者。. 著有《 春秋繁露 》《春秋决事比》(又称《春秋决狱》) [11]《 士不遇赋 》 [13]等。. [8] 汉景帝 时为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元光 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之 ...

  4. 董仲舒传电子全文,全文检索、相关于董仲舒传的讨论及参考资料。 有简体字版、繁体字版、英文版本。 漢書 : 傳 : 董仲舒傳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5. 董仲舒傳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董仲舒傳的討論及參考資料。 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漢書 : 傳 : 董仲舒傳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6. 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 广川 人 [a] ,是 西汉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于 景帝 年间任为 博士 、 武帝 年间任 江都国相 等职位。 提出了 三纲五常 、 天人感应 等学说, 春秋决狱 等制度;并向汉武帝进言 尊崇儒术 ,为 儒家思想 在 大一统帝国 时期扎根立足打下了基础。 生平 [ 编辑] 位于河北省 枣强县 的 董仲舒石像. 早年用功读书,“三年不窥园” [3] [4] ,以研读《公羊春秋》出名 [5] [6] ,与 胡母生 齐名,景帝时曾任公羊 博士 ,武帝时任 江都王 劉非 相和 胶西王 劉端 相。 汉武帝 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 六艺 之科、 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7. www.zhonghuadiancang.com › renwu › dongzhongshu董仲舒 - 中华典藏

    仲舒 (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 河北广川 (今河北景县)人。. 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 读书专攻《 春秋 公羊传 》,为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 孔子 ”之称。. 汉武帝时,大举 ...

  8. Dong Zhongshu (董仲舒; 179–104 BC) was a Chinese philosopher, politician, and writer of the Han Dynasty. He is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motion of Confucianism as the official ideology of the Chinese imperial state.

  9. www.guoxuebaike.cn › 20201222 › dongzhongshu董仲舒 - 国学百科

    2020年12月22日 ·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10. 西漢大儒董仲舒在〈三代改制質文〉-篇文字中提出了一個內容豐富、系統嚴密的古代歷史發展的理論。 這個理論簡稱三統說,據學者考證是模倣戰國時期騶衍的五德終始說而建立的。 騶衍的五德終始說在戰國後期即已十分流行,其影響所及包括秦朝及漢朝,秦始皇曾據此證明秦朝統治的正當性。 漢初亦有士人建議利用此說建立漢朝統治的正當性。 董仲舒為何要捨棄騶衍之說而提出新的理論呢?本文之作旨在回答這個問題,探索可能的原由,其途徑是考察騶衍五德說的內在缺陷,以及漢初的政治、思想兩方面的情況。 除此而外,本文最後試圖發掘董仲舒三統說對漢代法律文化的影響。 關鍵詞:三統說 董仲舒 文質觀.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中有一段相當長的文字,討論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變化的原則、過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