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明文 (1968年 — ),現任 新北市 教育局局長,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博士,曾任國小教師、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局長、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等教育司司長、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現任 新北市教育局 局長。 經歷. 畢業於 臺灣省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 、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博士,曾任桃園崙坪、忠貞、頭洲國小教師,之後任職於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學管課課員。 朱立倫 擔任 桃園縣 縣長時期,被延攬為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副局長,並升任至教育局長,之後擔任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等教育司司長、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以及參事。 2018年, 侯友宜 當選 新北市 市長後,出任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1] [2]

  2. 張明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序言. 張明文 (1968年 — ),現任 新北市 教育局局長,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博士,曾任國小教師、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局長、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等教育司司長、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現任 新北市教育局 局長。 經歷 [ 編輯] 畢業於 臺灣省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 、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博士,曾任桃園崙坪、忠貞、頭洲國小教師,之後任職於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學管課課員。 朱立倫 擔任 桃園縣 縣長時期,被延攬為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副局長,並升任至教育局長,之後擔任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等教育司司長、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以及參事。

  3. 張明文1968年 — ),現任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經歷 [ 编辑 ] 畢業於 臺灣省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 、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博士,曾任桃園崙坪、忠貞、頭洲國小教師,之後任職於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學管課課員。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10月14日 · 台灣現場. 曾想一了百了谷底再起衝刺張明文:「把新北市教育局長當人生代表作在中小學教育這領域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的政策影響力僅次於教育部曾是最年輕的地方教育處長最年輕的教育部司長模範公務員卻被以貪污罪起訴官司纏訟6年兩次判決無罪在這段不知道會不會被抓去關的日子擔心失去工作他如何能谷底再起? 張明文擔任公職超過30年,36歲任桃園縣教育處處長,是全國最年輕的處長;41歲任教育部中教司司長,是教育部最年輕的司長。 攝影 黃建賓. 文 陳雅慧. 2020-10-14 10:42 更新:2023-03-23 05:45.

  6. 2011年4月28日 · 前年十二月接管教育部中教司四十三歲的張明文是中華民國史上最年輕的司長不過在那之前他已在桃園縣政府當過最年輕的教育處長局長……。 現在來到首都這位年輕領袖要掌舵十二年國民教育張明文為何能脫穎而出他將領導台灣教育駛往什麼方向? 「我從花蓮師專畢業投入教育工作已有二十三年,」張明文提醒天下記者他說師專體系的團體生活訓練使他學會做事要有紀律凡事必求踏實。 張明文在桃園縣當國小老師時,人生最大野心莫過於當小學校長。 可是借調到教育局的因緣際會,替他打通更寬廣的路。 朱立倫曾說當年他當縣長為何提拔僅三十七歲的張明文當教育局長:「張明文在當副局長的三年期間,非常有想法,也很踏實,」因此他堅決「要給年輕人機會。

  7. 2021年10月29日 · 張明文教授生平簡述 張教授是兩岸華人第一位光學博士 (University of Arizona) ,是最早榮獲 SPIE Fellow 與 OSA Fellow 的台灣學者,也曾榮任 ICO 副會長。 張教授於 1981 年至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任教並擔任第二任所長,奠定中央光電的發展方向, 並帶領中央光電成為國內在光學研究與教育的第一學府。 張教授在中央大學服 務期間,擔任中華民國光學工程學會理事長,邀請多位國際光電學界頂尖學者 訪台進行交流,除積極推展學術外交外,也戮力推動我國光學工程的教育與研 究。 張教授對於台灣光電學界的巨大貢獻足為後人景仰,並做為學習之楷模。 門 生與親友感念其風範,共同募資在中央光電系與中華民國光電學會成立光學獎.

  8.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張明文.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山東淄博. 出生日期 :1941. 職業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畢業院校 :山東省工業幹部學校. 主要成就 :淄博刻瓷奠基者,中國刻瓷第一人. 代表作品 :《敦煌歸真》《紀泰山銘》 展覽貢獻. “魯翠瓷”畫面獲全國創新評比一等獎,“寶石餐具”投產出口達十年之久,設計註冊“山川” 刻瓷 牌商標,其作品連續六年榮獲國家銀質獎;微刻“論語”、“蘭花頌”獲國際金獎、銀獎,“寶石寨”、“暢想曲”獲全國榮譽金獎、特別獎,部省級一等獎四次及其它獎項共80餘項。 國畫“借得青山鑄千里”由人民畫報社收藏;“馬克思”像由西德馬克思故居博物院收藏。 1981年,首次將 刻瓷藝術 在西德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