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腹部絞痛並伴隨腹瀉或便祕。這極可能是罹患腸躁症的症狀,這是胃腸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典型症狀為腹痛、腹瀉、以及便祕。病患表現可能是交替性地腹瀉與便祕、單純腹瀉、或單純便祕等。
    • 突然發作的腹部中央疼痛。這極可能是罹患了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當胃潰瘍向深部發展到第 4 層時,可穿透胃的漿膜層,稱之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幽門兩邊包括胃竇部,以及十二指腸的第一個部位叫球部,就是最常見潰瘍穿孔的位置。
    • 肋骨下方的上腹部鈍痛、刺痛或模糊疼痛。如果疼痛一直持續出現,例如呼吸急促等其它症狀,極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包括狹心症或是心肌梗塞。此外,如果是伴有噁心或打嗝的上腹部模糊性疼痛,也可能是心臟疾病,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者應當儘快就醫。
    • 油膩飲食後的右上腹脹痛。膽汁中有膽鹽,本身就容易結晶,如果飲食比較油膩,水又喝得少,膽汁變濃,小結晶變成大結晶,就容易形成結石,而出現結石後一旦在短時間再大量攝取油脂,就可能引發急性膽囊炎,往往是在飯後 2 小時左右發作。
  1. 2021年6月24日 · 從自我中心轉換為他人中心的過程中,會象徵性地置入「忍耐」這個意識,就是出於這樣的理由,如下圖所示。 方言文化. 然而在忍耐的同時,在得到他人的認同之前,必然會被必須忍耐、必須壓抑自己努力,這樣的「他人認同」所束縛。 如此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從心理層面來說,明明那個人沒做這件事,為何我就一定要做呢,如果他人做了和自己不一樣的事,既不想原諒也會覺得生氣。 延伸閱讀: 人脈經營好累人? 溝通專家的 11 條「無壓力社交法」,輕鬆建立職場關係. 那種負面、他人中心的意識,在無法消除的狀態下,就會被埋藏在心底。 無論你是否有所自覺,都會有想要一口氣發洩出來的衝動。 因此,在網路上不斷進行誹謗中傷,或者攻擊特定的人引發網路論戰,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意味著無法消除自己各種情緒的人正在增加。

  2. 2018年8月24日 · 藥物之外你的飲食習慣也可能是讓你睡不好的原因好比若晚餐吃太多或在 8 點半後才吃晚餐都可能讓身體必須在你入睡後持續工作消化食物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因此最好早點吃晚餐而且吃得愈輕量愈好

    • 情緒管理技巧 1. 轉移「注意力」:想著開心的事
    • 情緒管理技巧 2. 啟動「理性思考」:計算、翻譯
    • 情緒管理技巧 3. 設立「人際防火區」:避免與部屬接觸
    • 情緒管理技巧 4. 讓自己「習慣不方便」:不過度依賴手機

    只要一直想、一直看那個讓你生氣的對象或事情,情緒就不可能變好。越想越生氣!搞不好你的負面情緒還會變得更大。 「把注意力從生氣的對象上轉移」,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擺脫當下處境,才有可能轉移情緒,大幅減少焦慮、憤怒等等的情況。 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像是有些人會去吃甜點、看搞笑影片、找朋友聊天,有人則是讀自己喜愛的小說,如果你也是這種人的話,不妨隨時在包包裡放入喜歡的作家書冊。

    萬一是在開會,老闆碎碎唸個沒完,這時就算心裡再不爽,也不能拿小說出來轉移注意力,否則肯定是火上澆油,你更別想清靜了。怎麼辦呢? 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用有點複雜的「計算」或「翻譯」等理性思維,讓你「沒空、無法再想著激怒你的對象」。試著「在心裡倒著數數」,例如「100、97、94、91、88……」像這樣,從 100 開始每隔 3 個數往回數。最好是能在情緒還沒那麼焦慮,或只有一點點生氣時就這麼做,如此就可避免突然失控發飆,事後再來後悔。 負面情緒其實是來自於被稱為「原始腦」的大腦邊緣系統,掌管本能反應──主要控制人所擁有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讓我們產生本能的反應。「憤怒」是我們面對敵人時,大腦所作出的一種出於本能的防禦機制。而當我們「計算」或「翻譯」時,所使用到的部位是理性的「大腦新皮質」──...

    「怒氣」這種東西,具有從「強勢」處往「弱勢」處宣洩的特性。就像水總會從上往下流一樣。比方說,當你很煩躁的時候,部屬來找你講話,你會板著個臭臉,愛理不理的;可是換作上司來找你講話,你就算再不耐煩,也會和顏悅色地小心應付。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對「從上往下」的怒氣視為理所當然。如果一昧放任自己的情緒,將會失去周圍的人對你的信任。 當你處在負面情緒時,最好避免與部屬接觸,或是一把火上來,快要衝著無辜的人發飆時,趕緊試著把對方的臉想成「上司的臉」、「父母親的臉」等地位比你高、比你強勢的人的臉。萬一真的一時沒有做好情緒管理,事後一定要老實道歉。

    生活越是便利,我們就越容易焦慮,導致我們「等待」、「忍耐」的修養變得越來越差。為了重拾「耐心」,你不妨試試「一日不帶手機」,好好練習「習慣不方便」這件事。 現在大多數的人依賴手機,把查詢轉乘資訊或是餐廳營業時間、評價等視作理所當然。要是沒手機的話,就只能花時間看路線圖、親自跑一趟確認,或是改變主意,到附近其他有開門的店了。 「沒帶手機」這件事,意味著你得「多花時間」、「多忍耐」、「思考替代方案」,這種習慣不方便的練習,也是一種控制情緒的練習。目的在於讓你日後碰到意外狀況時也能不緊張、不焦慮的做好情緒管理。 生活中還有許多有意義的事,做好情緒管理,就能避免把生命浪費在生氣、焦慮等等的負面情緒上,不但「傷心」、「傷身」又傷和氣! (本文摘錄、整理自《輸給怒氣的人;活用怒氣的人》,方舟出版)

  3. 2019年11月28日 · 先了解原因先排除是否自己太過敏感得罪主管或功高震主還是主管個人的問題。 面對衝突:別衝動跑去火上加油! 冷靜思考處理方式,在談判時保持彈性。

  4. 2015年8月26日 · 1、你在抱怨. 人天生不喜歡聽人家抱怨,可是自己又是很喜歡抱怨的生物,真是件奇怪的事。 不論如何,別在跟人家交談的時候抱怨東、抱怨西的,這只會讓人覺得你很難相處,不想跟你走太近。 2、你只想著自己. 別忘了,「聊天」不是一個人的事,它需要雙方甚至多方的互動。 如果你只想著自己,只說自己,人家就很有理由懷疑你是不是太自戀。 多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也讓別人說說話。 另外,在臉書上不要一直更新關於自己的動態——今天吃了什麼、去了哪裡玩,其實大多數人真的不關心這些瑣事。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3、噼里啪啦地講,不會適可而止. 人家都用「長舌婦」這個負面的詞形容講不停的歐巴桑了,你還要效仿她們的行為嗎? 鋪天蓋地地講,只會讓聽眾覺得很累、很無聊。

  5. 2015年10月26日 · 你也曾感嘆沒自信壓抑了你的好實力嗎?. 事實上,自信不必是天生的,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給或旁人給,增強自信心。. 有自信的人總是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到前進的動力,突破自我極限,就像在潛能前面放了一面「凸透鏡」,讓成就產生「放大效果」。. 一旦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