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當精神科醫師二十多年以來,一直以為精神科是最不可能收錯病人住院的科,一方面我們不可能把沒病的人收住院,另一方面,也沒有任何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會因為以為自己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要求住入精神科病房,但是最近這幾年狀況顯然了很大的變化

  2.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患者未必都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問題。憂鬱症患者大約有三到四成會合併身體疼痛的症狀,他們常在內科、外科及家醫科求診,在檢查不出身體任何問題後,才由各科醫師照會精神科醫師看診。

  3. 調查顯示,憂鬱指數的高低與醫師的層級、每天工作時數、每月值班天數有明顯關係! 層級愈低、愈年輕,像是實習醫師、住院醫師,憂鬱程度明顯比主治醫師來得高;以婚姻狀態區分,未婚比已婚嚴重;以執業地區分析,中部地區醫師憂鬱指數最高,花東地區 ...

  4. 最近的大學生憂鬱症比例那麼高嗎? 由 hc22 » 週日 3月 15, 2015 1:12 pm. 今年2月, 我去參加某佛教團體專門辦給教師的研習. 會中, 負責主講的一位交通大學某研究所的教師說:現在大學生每四人就有一人憂鬱症...... 我不在醫院工作因此有點懷疑這比例... 上網只查到 ...

  5. 麻醉科醫師陶昌文、內科醫師蘇熙文昨天也站出來聲援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針對憂鬱症提出「反篩檢、反服藥」的論調。陶昌文說,憂鬱只是一種現象,不是病;蘇熙文說,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中,有引起自殺這項,病人服藥前了解嗎?

  6. 初期在生理上則有睡眠困擾、腸胃道問題與疲勞、缺乏活力等症狀,最好能夠自我進行「憂鬱症」篩檢,或是尋求醫師幫忙。 王俸綱醫師強調,對於「憂鬱症」患者,親友們務必要給以支持取代責備、協助紓解內心苦悶。

  7. 知名精神科醫師江漢光的養生方法,就是身體力行他常勸慰病人的:「接受它、面對它」。 坦然面對人生難免的病痛,以平靜無欲、規律簡單的生活來回應,就能像他一樣,用爽朗的笑聲來過每一天。 江漢光精研憂鬱症、失眠、阿茲海默等精神神經疾病,曾任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任。 後來轉到書田診所看診,他看病有耐心且病人多,診間常有名人、企業老闆;只是門診常看成「午夜診」,診所一度還要在深夜給候診病人送茶和點心。 右耳全聾 折騰兩年才慢慢接受. 總是帶著笑意的江漢光,說起自己的病史也是笑哈哈的。 他說,幾年前一個夜裡,他結束門診回家吃麵時,耳際突然響起一連串放鞭炮般的「霹靂啪啦」聲,他旋即昏倒在地。 四、五分鐘後醒來,他診斷自己是「突發性昏倒」。 心想可能太累所致,就早早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