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8日 · 雜誌. 連年缺工7000人 竹科人才荒怎麼解?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7-11-08 10:41. 文╱黃漢華.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 30 多年這幾年面臨人才內有推力外有拉力的窘境找不到人才已經不只是個別企業的難題甚至也將危害國家經濟發展近年來人才赤字已被認為是台灣的國安問題這個現象連號稱最多科技新貴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竹科園區也不能倖免。 竹科是台灣的經濟命脈,更是科技業的火車頭。 這裡超過七成的產業是半導體,創造 2.3 兆元產值,占 GDP 總額的 13%。 如果連這裡都缺人才,台灣的經濟優勢恐怕剩不了幾年。 竹科人才荒到底多嚴重? 《遠見雜誌》直擊現場。 許多廠商反應,為了找人,徵才活動辦得比過去更多、更勤,仍然招不滿人。

  2. 2020年11月30日 · 以下是 5 個重要原則。 原則 與工作內容相符. 如果職業工會的類型和實際從事的工作無關,被勞保局查知後將被取消資格,例如原本參加保險業務職業工會,後來轉行擔任房屋仲介,就應該改為加入不動產營業員職業工會,並重新加保。 原則 位於工作所在地. 若工會所在地和工作地點不同,申請職災給付時易產生爭議,可能無法獲得給付。 原則 收費合理. 大多數工會的入會費在 500~1,000 元之間,月費則大多為 100~200 元,勞健保費用通常每季或每 2 個月收取一次,如果收費太高,或是勞健保的預繳金額太多就須注意。 原則 營運正常、按時繳費. 觀察工會的營運和財務狀況是否正常,例如是否定期召開大會、是否積極推展會務等,另外可向勞保局和健保局查詢工會是否有欠繳保費,以免領不到給付。

  3. 2020年5月29日 · 其實,根據勞保局規定,不論是非自願離職者,或是已經按照企業規定辦理退休者,只要勞保年資合計已滿 15 年,且尚未達到請領「老年給付」的資格,就可以用「被裁減資遣員工」身分續保勞保,同時也會影響請領失業給付的資格。 上述的「老年給付」,指的是「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而非「老年年金」或「老年一次金」,若要滿足請領條件,必須符合下列任一規定: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 1 年,年滿 60 歲或女性被保險人年滿 55 歲退職者;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 15 年,年滿 55 歲退職者; 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 25 年退職者;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 25 年,年滿 50 歲退職者; 擔任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合計滿 5 年,年滿 55 歲退職者。

  4. 2024年5月3日 · 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的你,準備好了嗎? 勞動部安排各類青年就業服務資源,協助你探索自我、規劃職涯方向;今(113)年 5、6 月在全國辦理的 3 場次大型就業博覽會、38 場次校園徵才活動及 36 場次職涯及就業準備相關活動課程資訊以及就業服務資源,一次報你知! 勞動部和大專校院合作補助辦理校園徵才活動,自 2 月起已陸續登場,預計辦理 97 場,提供 16 萬多筆職缺,經統計至 3 月,已辦理 27 場次、12 萬多筆職缺,共有 4.1 萬名青年參與,初次媒合近 2 萬人。 在畢業季前的 5 月還有 38 場次,共計 4.5 萬筆的職缺。 除了校園徵才,勞動部自 5 月起陸續在屏東、臺中、臺南、新竹、花蓮等地區預計辦理 5 場次主題式大型徵才活動,提供 1 萬 1 千筆職缺。

  5. 2021年10月25日 · Part 1 第一印象,決定你的機會. 【把瑣碎工作做到極致讓人看見你】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盡全力做事很簡單, 但做一段時間後難免職業倦怠覺得老闆主管怎麼都看不見自己的努力這時不妨多留心原來工作流程中的細節找到讓人對你留下好印象的契機還記得我初入職場就擔任董事長祕書整整三個月都在做些瑣碎的基礎工作大部分是蒐集資訊整理資料超級枯燥。 跟我同期進公司的夥伴,有的沒多久就選擇離開,我卻堅持留了下來。 整理資料不枯燥嗎? 怎麼可能不枯燥! 但是待在董事長身邊,每天都像開寶箱一樣,被交辦許多新任務,學新東西的快樂比枯燥來得更多! 當然,因為經驗尚淺,每次交出董事長交辦的任務成果,都很難一次就受到認可。 工作再簡單,也能做出價值.

  6. 2024年5月24日 · 5年來新高! 畢業恐慌度破表 94%九年級生想先就業 (圖:shutterstock) yes123 求職網進行「Z 世代職涯規劃與畢業恐慌症調查」,結果在今天 (24 日) 出爐即將迎接畢業季,新鮮人求職季的到來,準備踏出校園的「九年級生」,94% 想馬上找工作,還沒畢業就已開始找工作的求職起跑者達 68%,其中兩成六已獲錄取;新鮮人期盼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平均為 33,133 元。 該調查顯示,在「今年應屆畢業或退伍」的新鮮人當中,有 94.1% 想「先就業」,代表要「繼續進修」的,僅佔了 5.9%。 因此「九年級生」計畫先投入職場的比例,多於去年的 93.1%,以及前年的 90.2%,並回升與疫情前一年(2019 年為 98%)相當,創 5 年以來的高點,。

  7. 2021年11月16日 · 雜誌. 〈書摘〉看見的影響力:華頓商學院教你看清自己如何受影響,做最好的決定. 時報出版 2021-11-16 09:17. 首先,請各位想一個自己最近做過的決定,任何決定都可以,例如買哪種早餐穀片、看哪部電影、午餐去哪裡吃;或是更為重大的決定,像是跟誰出門約會、支持哪位候選人、這輩子要從事哪一行。 各位為什麼做了那個決定? 為什麼最後挑了那個選項? 這個問題似乎很好回答,雖然答案五花八門,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方向:你你你。 你的個人偏好,你喜歡與喜歡的人事物;你覺得某個人幽默風趣、魅力十足或許是不錯的男女朋友;某某候選人政治立場和你一樣所以選他。 我們這樣選就是因為覺得這樣好,按照自己的意見與想法行事,答案太明顯了,根本沒什麼好講的。 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