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下午兩點才看完20s個病人、病歷要花時間好好寫...根據和信醫院的說法,這些不都是很平常、應當,甚至還會引以為傲的做法嗎?

  2. 以口耳相傳方式,或單憑著記憶中螢光幕前出現過的名醫印象在求診,不但不讓人放心,我們也很難分辨名醫與好醫師的差別在哪裡? 你知道嗎? 在我們調查的十一個科別中,全台灣區域醫院以上的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就超過四千七百位。 然而一般人能夠掌握的醫療資訊極少,「我,找對了嗎? 」這個問題,可能經常困擾著你、我。 為此,《商業周刊》團隊花了六個月,試圖畫出一份台灣好醫師地圖。 這並不容易,因為這是國內有史以來首度進行的調查工作,就連政府機構、醫療院所或學術單位,或礙於非客觀中立,或因執行難度過高等原因,都未能順利推動。 而這項破天荒的調查工作,目的有兩個:期望能滿足國人對醫界資訊透明化的需求;此外,也希望藉此樹立好醫師榜樣。 調查工作剛起步,我們就碰上兩個難題,究竟,好醫師的標準是什麼?

  3.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4. 醫師A健保的手法太誇張。健保署專案審查發現,有少數醫師以自我看診名目,半年內申報五十八次診察費及藥費;還有醫師申報自做大腸鏡及切片檢查。健保署表示,醫師雖可替自己看病,但若有違常理者,健保除不給付費用外,還可依偽造文書、詐欺罪將醫師移送法辦。

  5. 《蘋果》報導,醫界和網友昨繼續論戰和信應否收治八仙傷患,多人認為該院此次遭砲轟,部分原因與黃達夫、和信副院長謝炎堯近年發言有關,兩人曾以「 要有醫德 」批評他院醫生, 遇重大災難卻以無設備人力為由推拒急救,是雙重標準 。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這篇講得這麼清楚...雙聖該不該切腹以謝國人? 傳說中的杜老爺是也 ! http://mypaper.pchome.com.tw/bear1002. Harvey0517. V4. 文章: 4613.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22, 2008 3:52 pm. 來自: 曾咖. Re: 和信引起醫界大反彈 與這2人有關. 由 Harvey0517 » 週二 6月 30, 2015 11:55 pm.

  6. (1) 小陳從小就擔心晚上睡覺時,有人會躲在床底下,現在成人了還是一樣。 他決定去看心理醫師,他跟醫師說:「每晚上床睡覺時,總是擔心有人. 躲在我的床底下,我困擾得快發瘋了。 醫師說:「放心的交給我解決吧! 每週來我診所三次,只要一年時間, 一定可以找出原因,根除你的恐懼。 小陳問:「看診費用多少? 醫生說:「每次 500 元。 小陳說:「我回去考慮看看。 半年後醫生在街上遇到小陳:「怎麼沒到我診所來治療你的恐懼症? 小陳說:「是這樣的,一次 500元,每週三次,一年要7萬8千多元, 沒想到,我只花了300 元,一位酒保就趕走了我的恐懼。 醫生面帶疑惑的問道:「真的? 酒保怎麼治癒你的恐懼? 小陳說:「他告訴我,把床腳鋸掉,就不會有人躲到你床底下了。 (2)

  7. 40歲. 50歲. 是身體變差的大關,使工作更力不從心。. 大家覺得. 40歲後,因為變老所以使工作更辛苦的衰老部位 (除了老花),還有哪些? 50歲後,身體會有哪些明顯變差的感覺,使工作更辛苦? 60歲後,有哪些明顯變差的感覺,使工作更吃力? 光整天坐在椅子上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