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12月17日 · 我們公司在推行所謂「百國」,也就是希望員工可以到一百個國家旅行,增廣見聞,孔子曾經周遊列國,那時的國家都城和都城之間都是土匪,孔子的旅行條件比我們現在人還要嚴苛,但他仍然周遊列國,也因此他才能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導師。

  2. 2014年8月28日 · 明湖不夠澄淨,還是 千佛山被煙霧遮擋了? 儘管如此,湖畔步道仍是遊人如織,植物仍在色彩最富之時,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卻一點也不寂寞。 我隨著遊人向東走,不久就遇見「明湖居」,大概為了勾起「王小玉說書」的記憶而起造 ...

  3. 2011年9月26日 · 大一把大學可能玩到的東西都玩得差不多了,最知性者有參加書法社;最放蕩者莫過於大一最後一天和小林泡 LUXY;最熱血者就是同時參加好多系隊外加一個田徑校隊;最空虛者還是大一最後幾個禮拜一周只上三堂日文和三堂國文課;最值得暗爽者終究瘋了一

  4. 2014年8月3日 · 這半年,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寫北京保全阿姨給我來信,原文如下: 經歷過一些人事、感受過知識的甘美,也寫過一些文字 對文字的理解已不再「溝通」的層次了

  5. 2015年11月24日 · 先講取名,電影叫作唐山大地震沒問題的,因為發言者不了解西方電影取名的慣性,通常,西方電影喜歡取一個「意象的集合」的名字,像是《芝加哥》、《Casablanca (卡薩布蘭卡)》 (台灣譯作《北非諜影》)、《Melana (瑪蓮娜)》 (台灣譯作《真愛伴我行》、大陸似乎譯作《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台灣或大陸偏向取「貼切」的名字,可能這樣比較方便租影帶業者製作目錄吧,「意象的集合」有個好處,就是它像夢的「凝縮作用」一樣統合了電影裡重要的意象,儘管有時不貼切,但西方人就是在意這個──簡潔、以小搏大。 什麼叫貼切? 把自己對電影的理解取作名字嗎?

  6. 2011年6月24日 · 雖然片中可見武士道和騎士精神之間的刀斧劍戟,但導演內心最推崇的還是美國本土的愛國主義 (Patriotism),這點由前面問題意識中推演三族群位階關係中可證,桂河大橋在一番波折後竟然還是墜落了,但作為觀眾的我們心中美國人那光明的印象卻還是留存著

  7. 2012年10月29日 · 於是我到誠品挑了一本外國高中生準備 SAT 的單字書,想要在考前把這本 WORDSMART 背得爛熟,我想就算是外文系的高手,單字量能超越這本的應該也屈指可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