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7日 · 研究顯示不同的菌株會帶來不同的功效。建議多加了解以後,挑選符合自己健康的菌株。研究較多的菌種包含乳酸菌(Lactobacillus)、比菲氏菌(Bifidobacterium)及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若以保健為目的,建議可以輪替服用不同菌株的益生菌

  2. 2017年3月10日 · 改善便秘的生活習慣. 多活動。 運動及體能活動能讓腸道蠕動更順暢,每週目標為15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會稍微喘、流汗)。 培養良好抒壓習慣。 身心壓力會影響自律神經功能,而腸道卻又是全身自律神經最多的器官。 建議每日5-10分鐘的舒壓練習。 為自己預留一些時間,進行呼吸練習、瑜珈、靜坐、太極拳等放鬆活動。 讓身體有效休息,不把今天的壓力帶到明天。 嘗培養規律排便習慣,有便意不要憋。 建議每天固定讓自己有一到兩次蹲馬桶的時間。 餐後腸道蠕動較快,就算沒有便意,還是可以拜訪廁所。 盡可能不要忽略排便的感覺,這會讓我們對身體訊息越來越不敏感,錯過了時機,便便變得更硬,就更難排了。 避免一心多用。 現代人習慣一邊如廁,一邊看書報或滑手機。

  3. 2015年11月11日 · 藉由鼻沖洗器具,以微溫生理(等張)食鹽水來沖洗鼻腔,將鼻腔過多的分泌物、痂皮及粉塵等物質出,讓鼻腔維持濕潤乾淨。 若使用適當溫度的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是舒適且無刺痛感的。

  4. 2017年9月7日 · 這讓你減除第一輪需要取得多少食物的壓力,利用內在智慧來引領自己什麼時候可以選擇停止吃某個食物,不需要把餐盤空。 提醒自己留意自己的飢餓及飽足感分數。

  5. 2017年11月6日 · 80%的醫師同意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減少術後併發症。 然而,美國Johns Hopkins醫院的統計發現手術患者中,一半以上營養狀態不佳,但只有2成接受營養飲食諮詢。 若能透過正確的營養調適,提供身體所需要的原料,就能加速復原能力,儘早恢復以往體力及元氣。 需停用的營養品. 談及「該吃」什麼之前,需先提醒大家「不該吃」什麼。 有些營養品及草藥會影響凝血功能,或與麻醉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因此建議在術前1-2週就要先停用。 常見的包含紫錐花、聖約翰草、魚油、納豆、銀杏、某些中草藥及高劑量的薑、薑黃、大蒜及維生素E。 若不曉得平常服用的營養品是否該停用,保險起見,建議還是停掉較好。 食物則影響不大,舉個例子,需停用劑量高的大蒜萃取物,但吃大蒜則不會影響。 至於藥物,停用前建議請示醫師。

  6. 2018年1月19日 · 其實大部份人的失眠症狀皆由好幾個因素所影響,睡眠問題超過一個月,或已影響生活功能,就應該尋找專業人員,經由病史問診、理學及神經學的檢查、睡眠問卷、心理測驗、各式檢查來釐清病情及根本原因。

  7. 2017年10月6日 · 腸道好菌的食物:認識益生質. 膳食纖維及益生菌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明確,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太認識「益生質」。. 含有益生質的食物不但能維持腸道健康功能,目前已有研究發現攝取益生質食物能夠改善身體發炎、免疫功能、體重及各種慢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