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30日 · 作者:邱紹雯. 動不動就哭、暴衝、反抗、退縮,爸媽面對寶寶這些惱人行為時,應該先了解背後代表的「心事」。. 在網路討論區上,哭、暴衝、反抗、退縮,是最令小小孩父母感到困擾的情緒行為。. 孩子絕對不是故意要和父母作對,只是年幼的孩子,面對 ...

    • 請先確定孩子的身心狀況
    • 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
    • 育兒小叮嚀

    聽力相關檢查 記得我們家老大 5 歲時,有一陣子常讓我們氣到頭皮發麻!因為平常乖巧聽話的她,開始叫不動、講不聽!有一天,太太偶然發現她似乎兩隻耳朵的聽力不同,嚇得我們趕緊抓她去看耳鼻喉科。結果…左耳內有一顆超大耳垢!清理之後,不但兩邊聽力沒有差異,行為問題也真是改善不少。 經過這次事件,往後當我們發現小孩的行為有明顯的變化時,即使他們已經會說、會表達,第一件事還是確認他們的生理需求:肚子餓?覺得冷、熱?有沒有喝水?不舒服?通常,這樣的關心與注意都能預防負面情緒的產生喔。 姐姐沒有說對不起! 有一天,兩個大的在玩鬧時起了衝突,由於等會就要出門,趕緊處理後就請出電視保母安撫他們,我們好去準備。一切就緒、關了電視後,要他們去換衣如廁時,老二說什麼就是不肯。 一開始以為是因為還想看電視,但問東問西問...

    1. 以身作則 如前所述,若父母期待孩子能聽他們說話,自己必須先當一個好的傾聽者。我們是否常常在孩子話還沒說完前就打斷他們? 當孩子受到尊重,他們也會懂得尊重人,即使一時忘記,透過提醒他們也能很快地做到。否則,在耳濡目染下,孩子第一個不尊重的對象可能就是我們自己了! 2. 一字訣 與孩子的對話請簡潔扼要,甚至,只要關鍵字即可!作家 Adele Faber 及 Elaine Mazlish 暢銷書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提到,有時一個字就很有效!例如,吃完飯沒有收盤子,只要說「盤子」,而非「你忘記做什麼了?為什麼每次都要我提醒啊,下次請記得好嗎?」的連珠砲。當然,要「清楚及簡單的提醒」有效,孩子...

    生活的忙碌與壓力,讓我們常常錯失許多「對話」的機會,與孩子的交流多數成為單向的命令與討價還價。正如成年的我們,對於老闆走過來丟一句話就走感到厭煩,也對於父母交代事情總是不清不楚感到挫折。孩子也是,他們可能曾經努力試著聽話,但我們沒有注意到。 也許,孩子想聽話,但他們不知道我們正在跟他們說話。如果,說話時充滿了眼神的交會、肢體的接觸;孩子從話語中充分瞭解我們的期待,同時帶著適時的鼓勵,我相信,聽話,才是他們本來的樣子喔。 文/醜爸 編輯/媽咪愛 文章出處:孩子,你有在聽我說話嗎?

  2. 2019年7月20日 · 從這個例子去看孩子,會發現其實他們: 優惠活動. 1. 哭鬧不是無理取鬧. 孩子很多時候不是胡鬧,只是不斷地想要「執行自己的意志」。 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成為「獨立的個體」;要成為獨立的個體,就必須不斷地嘗試執行自己的意志。 這是為何大人說了再說、罰了又罰,孩子仍舊會憑著本能再去嘗試。 嘗試不成-->氣餒-->哭。 因此,幼兒的生活中其實充滿了挫折,不但要面對自己因年幼的無能,還要應付大人們的干擾 (不能摸、不行拿、不准爬! )。 因此,我們覺得他們草莓、無理取鬧,但大哭一場,對他們而言其實只是剛好而已。 2. 擁抱不是妥協也不是獎勵. 回到剛剛夫妻吵架的例子,當希望生氣中的先生可以抱抱妳時,是否心中會有「哼哼,抱我你就輸了」的想法? 不會。

  3. 2019年7月20日 · 父母做錯請道歉!如同上一點的「身教」,當父母表現出不恰當行為時,「道歉」一方面讓孩子知道認錯是學習正確行為的第一步,另方面父母也可藉機讓孩子知道自己對於犯錯行為的感受,並示範如何表達。4. 無論對錯,都要同理

  4. 2016年7月26日 · 1. 聽不懂人話. 以前聽得懂,現在突然之間都聽不懂了,讓阿慈一直懷疑愛兒是糙影狼了,想帶寶寶去耳科檢查一下。 2. 瞬間忘記媽媽的提醒. 寶寶以前是個謹慎而且不喜歡犯錯的小孩,所以媽咪的提醒,通通謹記在心,簡直可當選十大傑出寶寶。 現在的寶寶完全被外星人附身,昨天才剛說過:「不可以把東西放到茶杯裡」而且還因此罰站,今天阿慈離開去餵妹妹吃飯,寶寶就默默地把東西放到茶杯裡喀拉喀啦攪拌。 說不能碰妹妹的藥膏,藥膏剛放在床上,一沒注意就被寶寶拿去當道具,更慘的是,不知道塞到哪裡去,行蹤成謎。 3. 偶發性的堅持要人命....意見很多的年紀. 過去寶寶太小,生活大小事都任憑媽媽安排,呈現母子均安的情形。 例如:一時找不到紅色圍兜兜,就先拿外出用的灰色圍兜兜,再找不到,先拿妹妹的來用。

  5. 2019年9月24日 · 步驟1:把否定、批判憋回去. 步驟2:描述情境,命名情緒. 步驟3:陪伴孩子找情緒出口. 步驟4:教孩子下次如何表達. 步驟5:提供孩子新的選擇. 優惠活動. 原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千萬別再孩子情緒失控時說教,這只會造成反效果喔! 建議爸媽線處理孩子的情緒,再處理事情。 在孩子情緒被安撫之後,也才能順利溝通。 步驟1:把否定、批判憋回去! 你以為在否定這樣的行為,但孩子會認為父母在否定他,例如: 不要哭! 不要鬧! 不准丟! 怎麼那麼皮! 為什麼弄成這樣! 幼兒寶寶最需要. 已售出 107. 每週新品. 媽咪愛編輯. 達人媽咪推薦,等你來評價! 已售出 999+. 本週特價. peichun su. 愛用慕斯系列的媽媽覺得寶寶用起來好香,而且寶寶很喜歡泡泡洗手好開心.

  6. 2019年1月28日 · 原因是他們擔心媽媽不見就永遠不會出現了,若要建立孩子的分離焦慮早點成熟,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遊戲,從認知著手。 從六、七個月開始,家長可以和寶寶玩躲貓貓,讓孩子知道,媽媽躲起來了但其實還在。 也可以在門後跟寶寶互相敲敲門,讓他知道媽媽在這邊會回應他,離開前也可以先告知孩子,讓他們知道媽媽還會再回來,有助於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幼兒寶寶最需要. 已售出 32. 騎乘玩具. 王廷妤. 包裝很棒,收到商品沒有損傷,滑板車孩子也很喜歡,價格實惠! 已售出 999+. 戶外玩具. Miusha. 兩個孩子都非常喜歡這吹泡泡,不小心動到了也不會輕易漏出. 已售出 303. 3~6歲兒童玩具推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