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8日 · 醫師提醒,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應定期篩檢,尤其發現血便、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最好就醫諮詢,早期大腸癌容易治癒,5年存活率逾9成。

  2. 2018年3月6日 · 男子解尿有屁聲罹大腸癌.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6日電)45歲林姓男子出現頻尿、血尿,解尿時還有放屁的聲音,求診一度被當作泌尿道感染 ...

  3. 2023年3月16日 ·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今天上午在衛教記者會中簡報指出,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國健署提供50到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 國健署長吳昭軍致詞表示,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 除了定期篩檢,篩檢陽性者進一步接受大腸鏡診斷也非常重要。 國健署表示,研究顯示,篩檢結果為陽性者,罹患大腸癌風險較一般族群高20至30倍,若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會增加30%,如果一直未做進一步確診,大腸癌死亡風險將增加64%

  4. 2019年6月4日 · 一旦大腸癌出現3大症狀,大多都已是末期,例如糞便出血、糞便呈細長鉛筆狀或排便習慣改變,都是可能警訊。 他解釋,大腸癌的糞便出血和痔瘡出血不同,若糞便和血絲混在一起或血絲包裹在糞便外,大腸癌風險較高,但若是大便時旁邊有幾滴血,或是擦屁股的時候才出現鮮紅色血液,大多是痔瘡導致,不用過於擔心。 至於糞便呈現鉛筆狀,則是因為腸道中長了腫瘤,糞便通過時被擠壓所致;而排便習慣改變原因很多,像是腸躁症、乳糖不耐症等,但若出現上述2種症狀,同時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則應提高警覺。 吳俊穎建議,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最好從40歲開始接受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其餘民眾可到55歲再接受檢查。 此外,國健署也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可免費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5. 2022年1月13日 · 每4分20秒就1人罹 大腸癌連14年居首. 2022/1/13 10:36(1/13 13:37 更新).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3日電)國健署今天公布 最新癌症登記報告 ,民國108 ...

  6. 2019年9月27日 · 全台每年有1.5萬人罹患大腸癌,其中大腸癌轉移至腹膜的狀況是醫師眼中最棘手的難題之一,不僅治療難度高,患者也很難活過1年。 馬偕醫院引進 ...

  7. 2023年6月27日 · 康本初表示,很多民眾一發現血便,常常會自己嚇自己,認為得到大腸癌,就輕易放棄治療,這是錯誤觀念,有血便問題者倘能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