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家人團聚圍爐的日式客廳「起居室」「起居間」,日本人在家中是如何度過的呢?日本的「居間(起居室)」就是所謂的客廳,在這裡喝茶、看電視、家人相聚放鬆的主要場所,而「茶の間(起居間)」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在昭和年代會放置「卓袱台(矮圓桌)」,大家圍著圓桌跪坐著吃飯。
    • 療癒心靈的藺草香!天然素材製成的多機能「榻榻米」日式房屋最先讓人聯想到應該是「榻榻米」吧~榻榻米是日本特有的地板材質,榻榻米(畳TATAMI)一詞的來源據說是動詞的「TATAMU」,以前的「榻榻米」指的是用稻草編成質地較薄「蓆子(MUSHIRO)・粗草蓆(KOMO)・涼蓆(GOZA)」等鋪地墊的總稱,不用的時候將它們疊起來收納。
    • 日式房屋的收納空間「壁櫥」「押し入れ(壁櫥)」是收納棉被等物品的空間,也就是「多啦A夢」睡覺的地方,這樣一講就秒懂了吧!?壁櫥可說是小朋友的最愛,當作遊樂場,玩躲貓貓之類的,一個屬於自己小小的空間,對於小朋友來說好像秘密基地一樣。
    • 常存日本人生活中的信仰「佛壇」與「祭壇」日本傳統住家內設置了佛間,裡面擺放了祀奉佛像或祖先牌位的「仏壇(佛壇)」,特殊日子也會請僧侶到府,在佛間進行追悼法會。
    • 法隆寺。法隆寺是607年聖德太子在奈良縣建造的建築物,被稱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1993年更被列入日本第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在廣闊的寺院內建有多座木造建築,其中五重塔很有名,高度為31.5米,重疊的屋頂越往上越小。
    • 東大寺。東大寺是安放奈良大佛的寺院。743年聖武天皇下令建造廬舍那大佛後,經過漫長的歲月製作而成。安放大佛的大佛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院內還有很多後世建造的建築物,包括以仁王像聞名的南大門、二月堂、法華堂。
    • 嚴島神社。嚴島神社是位於廣島縣廿日市市嚴島的建築物,1996年被登記為世界遺產。在593年建成,為推古天皇的前身的神殿,1168年根據平清盛的命令完成了現在的寢殿造神社。
    • 姫路城。位於兵庫縣的姬路城因其白色城牆和形狀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白鷺城”。建於1346年,在1951年被列入國寶,1993年更被列入世界遺產。最引人注目的是屋頂重疊的天守閣,在7層的大天守上連接著3個小天守。
  1. 2021年11月27日 · 若是前往位於東京以南神奈川縣的川崎市立日本民家園,您可以看到大量保存良好且獨具特色的日本傳統房屋。這些傳統建築由日本各地地區搬遷過來,為了能更妥善地進行維護及保存。

    • 細賞建築美學──日式建築&和洋折衷式樣
    • 宿舍、民宅、神社、武德殿,有階級也有巧思
    • 車站、州廳舍、銀行具和洋特色
    • 認識東洋建築元素──必賞日式老屋特色16選

    日本政府在台50年,所有的建築式樣約可概分為2種,一是傳統日式建築風格,一是加入了西方多種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前者有其固定的規格;後者種類相當多元,包含了新古典主義、巴洛克、現代主義等,主要因為設計的建築師曾留學英國或師承英國建築師,在日本無發揮的舞台,於是選擇遠赴台灣,將所有的創意在此生根發芽,也造就了獨有的建築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包括辰野金吾(東京車站、台灣菸酒公賣局)、森山松之助(辰野金吾學生,代表作臺灣總督府、台南州廳、台北州廳)、近藤十郎(台北帝國大學附屬病院,即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長野宇平治等。

    傳統日本建築有一定的標準,木建材是基本元素,多用於官舍、民居、小車站與神社等設計。針對官方宿舍頒訂的法制條例,上到市長官邸、廠長宿舍、職員居所,什麼樣的配置一清二楚,例如座敷應有6疊或8疊榻榻米,床之間該用哪種等級床柱,都有規範。 使用的建材與工法大同小異,通常以黑瓦、雨淋板、邊竹夾泥牆最常見。比較特別的是,為了因應台灣氣候,屋宅都會抬高用以防潮;另外,窗台下的氣窗,也是為了散發濕氣而增添的設置。 神社依照社格大小作為興建標準,除了伊勢神宮因為太過尊貴不列入社格以外,其他均按照官社與民社興建。官社裡有「官幣社」、「國幣社」大中小階級之別;台灣最高者為台灣神社,屬於國幣大社。 在空間配置上最能看出建築美感的,包括本殿及事務所。本殿設計包含神明造、入母屋造;台灣現存神社多為入母屋造,至於金瓜石神...

    將日本近代和風建築與洋風建築語彙融合的,概稱和洋折衷建築,這種形式在明治維新後興起,台灣有相當多老屋案例留存。這類建築在日本造屋基本結構上添加許多西方元素,如新古典主義、維多利亞、巴洛克及文藝復興等,是建築師對於自身所學的展現,也是另一種建築學派的歸屬。 和洋折衷建築在屋頂上有馬薩式、圓頂形式,代表建築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南地方法院,門廊與門廳以華麗的希臘立柱打造,繁複的花紋、勛章、彩帶,以泥塑工法雕琢,細節精緻,引人入勝。 哥德式設計也運用在台灣的歷史建築上,包括花蓮港出張所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原名台北幸町教會,1916年井上薰)。其他尚有牛眼窗、拱心石、牛腿飾柱、山牆等,均是欣賞的重點。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詞彙是重要的線索。本單元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一窺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遊賞之餘,有更多知性的收穫。 1. 01──緣側 傳統房屋中的外廊部分,可以作為連接屋內外到庭園間的過道空間。為了防颱、防風、防雨而設置雨戶(擋雨的實木板),兩旁也有設置可容納雨戶板的空間,稱為「戶袋」。 1. 02──床之間(凹間) 傳統和室裡一處內凹的空間,通常設於座敷內,組成要件包括床之柱、床板、床框、床脇、天袋、地袋,以及付書院。床之柱代表房屋的格局,官階身分越高,床柱使用的木頭就越珍貴;床脇位在床之柱左右一側,被稱為「違棚」,有兩段式的棚架,通常用來放置書籍、茶具和藝術品;天袋、地袋意指上下儲藏格;付書院為床之柱左側外凸的窗台空間,整個形式稱...

    • 木材與簡約形式。傳統日式建築的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就是對木材的使用。由於古代日本地震頻繁,不可能採用石材建築,因而選擇木材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為了展現對木材的敬意,古代建築師開發出在建造木造建築時,不使用任何一根釘子的工法。
    • 宗教與神靈的建築。神道教是日本的原生宗教,佛教則是在 6 世紀時引進日本。這兩種信仰都各有自己的美學觀點。在全日本都能找到神道教神社與佛教寺廟,對初次訪日的遊客而言,可能會對兩者的差別感到困惑。
    • 城堡與防禦工事建築。在 15 世紀末,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國家分裂成許多部分,並各由一位「大名」(daimyo,即藩主)所統治。這些大名需要城堡,以作為軍事防禦的要塞。
    • 現代日式建築。明治維新始於 19 世紀晚期,且讓天皇重返日本政治的核心地位。隨著英國、德國建築師被請到日本,協助建造大型石樓與紅磚樓,西洋建築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特別是在東京車站一帶。
  2. 2019年12月10日 · 日本近代建築的特徵. 日本「近代建築」是1891年濃尾地震發生之後,考量西方建築之耐震性而發展出的建築方法。 日本人學習 歐美的制度、知識和文明的「文明開化」運動,對建築界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例如日本的一些工廠,還有日本國會所在地「國會議事堂」等建築物都是西洋風格。 但是,也有許多結合西方建築與日本傳統工法、日式風格和與西洋風格融合在一起的建築物。 日本有名的建築物. 日本有許多著名的建築物,例如傳統建築、大城市中林立的建築等等。 歷史悠久的日本城與神社寺廟,以及日本民家,其木造建築很有韻味。 另外,近代建築中的創新設計建築也很值得一看。 日本城、神社與寺廟. 日本代表性的 建築是城、神社和寺廟。 擁有耐震性高、追求外觀造型美感的建築物等等各式各樣的建築。

  3. 第二次世界大戰 之後,日本建築師才在國際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包括 丹下健三 等建築師的現代設計,以及 代謝運動 等理論,當代,日本建筑的特点在於对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关注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坚持,以及其在东西方建築風格之间的平衡 [3] 。 史前時期( 繩文 、 彌生時代 建築) 2或3世紀的 佐賀縣 吉野里遺跡 ,圖中為重建後的民宅建築. 重建後的吉野里遺跡「豎穴式」建築. 重建後的吉野里遺跡,圖中建築的稱為「物見櫓」 日本並沒有任何史前建築的實體遺跡存在,而《 古事記 》、《 日本書紀 》等古老文獻幾乎沒有與建築有關的記載。 考古的挖掘和研究工作結果顯示,當時的房子有著樹葉或泥土製成的屋頂。 在高溫和潮溼的地方所建造的房子使用木質地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