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〇按《說文》爟或从亘作烜,古玩切。 《集韻》《類篇》《正韻》仍之。 《正字通》云:周禮夏官司爟與秋官司烜所掌不同,音切亦異。

  2. 烜 ( 部 +6畫,共10畫, 倉頡碼 :一日一( FMAM ), 四角號碼 : 9181 6 , 部件組合 : ⿰ ).

  3. 字詞:烜,注音:ㄒㄩㄢˇ,部+6畫 共10畫 (次常用字),釋義: [形] 1.火勢旺盛。. 《玉篇.部》:「烜,盛貌。. 」 2.明亮、顯著。. 《爾雅.釋訓》:「赫兮烜兮,威儀也。. 」 [動] 1.晒乾。. 《易經.說卦》:「雨以潤之,日以烜之。. 」 2.照亮。. 《劉知遠 ...

  4. 讀音. 字句. 古韻. ㄒㄩㄢˇ. (1) (形容 詞 ) 盛大;顯著。 《爾雅·釋訓》:「赫兮~兮,威儀也。 (2) (動 詞 ) 晒乾。 《周易·說卦》:「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之。

  5.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1.火勢旺盛。 《玉篇.部》:「烜,盛貌。 」2.明亮、顯著。 《爾雅.釋訓》:「赫兮烜兮,威儀也。 」1.晒乾。 《易經.說卦》:「雨以潤之,日以烜之。 」2.照亮。 《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他又不通個名目,把小李村圍住,烜天地燒著草垛。 」清.王夫之〈九昭〉:「華鐙烜於永夜兮,羽蓋飄而陰晝。

  6. 左:日,右:。國語發音: xuān xiǎn ㄒㄩㄢ ㄒㄧㄢˇ 粵語發音: hyun1 syun2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日部·六》晅:《集韻》《韻會》𠀤許元切,音暄。日氣也,引《易》日以晅之。《釋文》晅,乾也。本又作暅。 按《易·繫辭》今本作烜。

  7. 按:此字易與「亙」字混,如「恆」或作「恒」,然「亙」中作一撇、一橫折、兩斜點,篆形作「」,象「舟」於目的地間往返長久之形。 兩字原本音義並不相同,俗寫互混而已。

  8. 讀音: 字 義. 1. 迴旋。 2. 同「宣」。 宣布;宣揚。 3. 姓。 4. 連接;連綿不斷。 5. 橫貫。 6. 遍;窮盡。 7. 引入。 8. 通。

  9. 字詞:焮,注音:ㄒㄧㄣˋ,部+8畫 共12畫 (次常用字),釋義:[名] 火氣。《廣韻.去聲.焮韻》:「焮,火氣。」 [動] 炙、燒。唐.杜甫〈〉詩:「勢欲焚崑崙,彌焮洲渚。」宋.范成大〈大熱泊樂溫有懷商卿德稱〉詩:「瘴風如焮,嵐月似煙昏。

  10. . 」 釋 義. 小 中 大 列 印 意見回饋. ︿. 字詞:亘,注音:,二部+4畫 共6畫 (無),釋義:「亙」的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