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紐約時報》在8月27日推測,中國認為引進外國疫苗會打擊中國民眾對中國國產疫苗的信心 [306],繼而阻礙全民疫苗接種計劃的推行,而完成審定的藥監局直到2021年8月仍沒有對復星一直爭取引入的「復必泰」發出上市許可,當局已經到客製化的最後步驟又 。

  2. 2021年12月29日,因「COVID-19疫苗公費預約平臺」已暫緩使用,衛福部 疾管署網站推出疫苗地圖「COVID-19 防治一網通」,提供接種服務的醫療院所地點、時間與疫苗廠牌,方便民眾查詢 [31]。

  3. 2020年12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率先核准使用輝瑞製藥與BioNTech合作研發的 辉瑞-BioNTech 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 [79] 。.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務院召開的疫情防控記者會上宣布,國藥集團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 [80] 。. 2021 ...

    • 歷史
    • 多聯疫苗與多價疫苗
    • 接種時間表
    • 開發階段
    • 爭議
    • 保存方式及潛在危害
    • 保護力評估
    • 參考文獻

    重要預防性疫苗發展表

    此份列表專注於預防性疫苗的研發歷程,較早期的疫苗以其發展或試驗年份為主,近代則以上市或最新試驗為據。疫苗對公共衛生有極重大的貢獻,儘管目前只有天花成功地從世界上滅絕,但亦有多種疾病在實施疫苗接種後數目巨幅減少,如小兒麻痺、B型肝炎等。 1. 1567年,史上記載第一種疫苗方式為人痘接種術,用以對抗天花 2. 1796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發明牛痘接種術對抗天花 3.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4.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5. 1890年,首支抗破傷風、白喉疫苗 6. 1892年,法籍猶太裔微生物學家沃爾德瑪·哈夫金發明首支抗霍亂疫苗(1885年西班牙人Jaume Ferran i Clua首次為人類接種霍亂疫苗,但其結果不被科學界接受) 7. 1896年,首支抗傷寒熱疫苗(typhoid fever) 8. 1897年,法籍猶太裔微生物學家沃爾德瑪·哈夫金發明首支抗鼠疫疫苗 9. 1921年,首支抗結核病疫苗(卡介苗) 10. 1926年,首支抗百日咳疫苗 11. 1927年,首支抗結核疫苗 12. 1932年,首支抗黃熱病疫苗 13. 1937年,首支抗傷寒(typ...

    多聯疫苗

    可針對多種病原體的疫苗;注射一劑後可一次預防幾種疾病。例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疫苗」(DTaP)是百日咳桿菌抗原(aP)、白喉桿菌類毒素(D)及破傷風桿菌類毒素(T)混合疫苗。

    多價疫苗

    可針對單一種病原體的多個類型(例如:多個血清型抗原)的疫苗;注射一劑後可廣泛預防同種病原體不同菌株或變異株。例如:肺炎鏈球菌疫苗現在均采多價疫苗,常見的有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23價多糖體疫苗(PPSV23)。

    疫苗接種時間表為提供最佳的保護,兒童在其免疫系統成長至能對部份疫苗產生反應,便應接受疫苗。一般來說,兒童需接受加強劑以達至對產生疾病全面抵抗力。因此產生了繁複的疫苗接種時間表。在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負責向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接種時間表的增加。該委員會建議所有兒童應接受A型肝炎、B型肝炎、小兒麻痺症、腮腺炎、痲疹、德國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B型流感、水痘、輪狀病毒、流行性感冒、腦膜炎球菌病及肺炎的疫苗.建議中的大量疫苗及加強劑(至兩歲需接受二十四次注射)引起能否接種全部疫苗的問題。為解決完成所有接種率下跌的問題,當局設立了不同的通知系統。市場上亦提供了不同的結合疫苗(例如:普雷維納(英語:Prevnar)及MMRV疫苗(英語:ProQuad)),以單次接種提供對多種疾病的抵抗力...

    疫苗開發在通過動物實驗階段後,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藥品管理局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單位的規定,要開發兼顧安全、有免疫反應、與保護人類功用的新型臨床疫苗,會有四個階段,有I至IV期臨床試驗。 1. 第I期 1. 疫苗首次人體實驗階段,此階段主要觀察疫苗在醫療院所環境中,針對少數較低風險的人體注射疫苗後,觀察疫苗在人體的安全性與反應狀況、測試其劑量、確認其具免疫原性,另外也收集人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 1. 第II期 1. 在第I期疫苗評估順利通過後,疫苗會經由受控制與保護的醫療環境,進展到更廣泛的臨床評估,第II期會需要更多資金投入,接種數百到數千人,針對不同年齡、種族、性別等族群進行疫苗評估,檢視對於不同族群其作用是否不同,以改善疫苗的安全性及效用。 1. 第III期 1. 此期疫苗開發...

    「疫苗爭論」集中在疫苗的益處和風險。疫苗被廣泛認定為能減少許多疾病的流行和影響。各國和國際 公共衛生組織視 接種為他們對抗拒疾病的戰略重點。保健組織和醫生 的共識是透過大型接種活動來達至個人及群體免疫是剷除或控制致命疾病的一個根本和有效的組分。

    為延長疫苗有效期限,並減少製作和儲存成本,過去一度大量使用硫柳汞(thimerosal)(進入身體後代謝成乙基汞後於18天內排出體外)做為局部抗菌劑。但由於有些兒童可能是因使用相關疫苗,導致神經發育異常及心臟疾病,因此除了少數的流行性感冒疫苗,局部抗菌劑在美國、丹麥等多個國家中逐步淘汰,但可能用於製造過程。許多父母希望疫苗的製作可以避免使用此類化學藥劑,而有越來越多的疫苗儲存,已被要求完全避免或微量使用該抗菌劑,但美國布希政權已於21世紀初推動取消部分相關限制,並將藥廠可用水銀量提高以利疫苗的保存。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無科學證據證明疫苗內的硫柳汞(乙基汞)對人體有任何危害。雖然美國減少硫柳汞(thimerosal)的使用,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亦認同無科學證據證明用硫柳汞...

    保護性關聯值(Correlates of Protection,CoP)可用以評估疫苗的保護效力,一般是用已完成的臨床三期受試者免疫檢驗數據訂出的一組指標閾值數值,例如中和抗體的滴度可作為指標之一。疫苗保護力不能僅看單一指標,必須參考整組數據。

    "Anti-vaccinationists Past and Present" BMJ 2002;325:430-43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MR: Science and Fiction. Exploring the Vaccine Crisis; MMR and Autism: What Parents Need to Kno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apid Responses to book review, 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4
  4. 免疫學研究指出,由於不同的引發模式可以刺激不同的抗體生成,為達最佳預防效果,使受接種者能產生最有效的抗體種類,因此一般醫療人員會在較佳的時程建議幼兒接受疫苗接種 [8],有時為了增強單種疫苗效力、減少疫苗之間的排斥性,還必須追加施打,因此

  5. 2020年3月13日 · 截至2022年11月6日,全球已施用129.2億劑COVID-19疫苗,68.2%的世界人口至少接種了一劑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 [64],以色列等國因施打率超前成為最早解除防疫的國家之一 [65]。

  6. 莫德納在2021年4月13日表示,追蹤超過3萬名已經接種兩劑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參與者6個月後,至4月9日有900宗確診個案,顯示疫苗在6個月後的整體有效率仍達到90%,而預防重症的效力則為95%,莫德納同時稱已供應全球約1億3200萬劑疫苗,包括美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