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心心念念的秀英花(學名:Jasminum officinale),與茉莉花同為素馨屬,又被稱為素芳花、素馨花,不同的人念著不同的名,一樣令人心醉神迷。 新莊郡鷺州庄三重埔的張林達氏,早在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就將秀英花從福建漳州引進臺灣種植。

  2. 2017年3月30日 · 新北市三重以往是秀英花產地,花價可比擬黃金般貴重。在淡水河兩岸與台北市大稻埕,秀英花與茶共同創造了貿易榮景。三重地方人士近年復育秀英花,盼望成為機捷著名地景。 秀英花是香花的一種。

  3. 素方(學名: Jasminum officinale ),又名秀英花、蔓茉莉,為木樨科 素馨屬的一種植物。 原產於 印度 、 喜馬拉雅山脈 、 喀什米爾 。 花期約6-10月, 花 可提煉香花浸膏做香料原料,並可為 茶葉 賦香。

  4. 2010年10月2日 · 有「三重四月雪」之稱的香花植物:秀英花,又被稱為:素馨花、蔓茉莉,在日據時代,花朵曬乾後,製成香片、外銷南洋,是三重、蘆洲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5. 別名: 秀英、山秀英、白鷺鷥、青藤仔. 簡介. 素馨屬常綠或半落葉木質藤本,原產東亞至南亞熱帶地區,台灣中南部低海拔山區普遍可見。 以嫩枝纏繞攀爬,蔓長可達10m。 對生披針形或長卵形葉,長3~5㎝、寬1~2㎝。 葉腋開單花或於枝端伸出聚繖花序。 花白色,裂片7~11,花徑3~4cm,有芳香。 花後或結紫黑色圓形漿果。 開花期春至夏季。 栽培. 半日照至全日照溫暖環境,濕度高生長良好。 生長強健,介質乾才澆水,冬末春初施用1次長效性綜合肥料。 冬季休眠期可以進行強剪,剪除細弱雜亂枝,來年促進萌發新枝,開花更繁盛。 繁殖使用扦插、壓條法。 應用. 枝條的攀爬纏繞性強,可用於構造較細的棚架、欄杆或陽台鐵窗攀爬用,或於牆面設置網架等架構供其攀爬,達到壁面綠化的效果。

  6. 而在五華國小,透過張明祥將秀英花帶進校園,促成五華與三重社大跨平台的合作模式,包含教學農場蔬菜種植、可食地景、魚菜共生系統等一系列的食農教育,讓師生體驗實作;學校也將秀英花融入全校的特色課程中。

  7. 三光國小樓上的秀英花. 李澤村居士得知,社大復育的第一朵秀英花開了,也前來觀看,澤村居士沒想到那麼小的盆栽也會開花,認為三重社大的「風水」,比他家門前的「風水」好,應該更適種秀英花,於是將門前兩盆秀英花捐出移到社大,這兩盆秀英花目前種植在光榮國小校門口。 從李澤村居士那裡,了解秀英花過去的榮景,發現除了復育秀英花外,應該還有很多東西、很多故事可挖掘。 2011-12年,三重社大舉辦秀英花志工培訓班,目標是找到一群有心的夥伴,請李澤村、李松茂、余正良、張明祥來當培訓講師,從此有更多的生力軍,投入秀英花文史採擷與復育工作。 追花到淡水. 透過李澤村居士的朋友介紹,聽說淡水農會有秀英花,明祥和月于追花二人組決定去淡水一探究竟。

  8. 秀英花原產於印度,是一種香花,富含精油,可做香水,也可做花茶。 翻開日治時期的古地圖,可以看到三重和蘆洲,都是一片白色花海。 連橫曾經寫詩,描寫當年勝景,你可以去遙想就是說:「大橋千尺枕江流,畫舫笙歌古渡頭,隔岸素馨花似雪,新風吹上水邊樓。 台灣光復後,三重和蘆洲仍普遍種植秀英花,我們採訪了幾位花農和茶商,聽聽他們對秀英花的回憶。 秀英花不只是經濟作物,也是長輩們的青春回憶,例如鄭秋琴的母親,鄭蕋女士,已經九十多歲了,仍記得當年採花吟唱的歌謠。 儘管長輩們念念不忘,然而隨著時空變遷,在民國五、六零年代,從農業社會進入工商業,秀英的風華榮光,也逐漸成為歷史。 近幾年來,經由三重社大的努力,與地方人士及各單位的合作,一起復育秀英花、推廣秀英花。

  9. 尋找秀英. 在三重已絕跡的秀英, 原本以為只是長輩們口中的一段回憶; 卻因為無數的偶然,得以見到秀英廬山真面目。 從花盆移至庭院、從校園推向社區, 從未想到,見到復育的第一朵秀英花綻放, 竟是如此艱辛不易。 越洋專訪 前三重社大校長 張琦凰. 美麗的錯誤 文蔡育琳. 天龍國到三重埔. 笑說曾經是「討厭的天龍國人」的前三重社大校長張琦凰,現在定居在法國巴黎。 當初來到三重社大是膽顫心驚,因為對不熟悉的三重埔,印象相當不佳~環境髒亂、多流氓、民風強悍。 從2005至2013年,在三重埔蹲了八年,從副主任做到校長,琦凰校長逐漸了解三重人的個性,用兩個字直接來形容,就是台語的「土直」:「要就要,不要就不要;強烈而直接,沒時間跟你囉嗦! 」。 「很多美好事物,都不是經過精心策畫,全賴老天爺巧妙安排!

  10. 2019年7月23日 · 尋找超過百年記憶的香氣 張明祥復育秀英花. 百年前的清光緒年間,就有人從福建漳州將 秀英花 引進台灣,曾是新北市三重、蘆洲地區花茶與香水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