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公開論辯的程序

      • 內政部審理都市計畫、重要濕地、海岸管理、都市更新及土地徵收等土地案件時,審議委員經常面對案情複雜、爭點眾多案件或者案件中涉及專業性及技術性之特定爭點,而需要透過「聽證」—公開論辯的程序,忠實呈現雙方論點,將爭點釐清、使案情辯明,以作成正確決策。 聽證程序的核心功能在於透過嚴格的程序設計,保障人民權利,強化行政決策品質。 公平參與及實質有效參與,更是聽證程序能否貫徹嚴格性、要式性及公平性並得到各方信賴的基礎。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3月5日 · 聽證會是以接近司法程序般嚴格的方式進行:誰可以出席陳述意見、什麼樣的證據才可以被提出,誰可以對政府人員提出問題、進行辯論,都必須按照嚴謹的法定程序進行。

  3. 2020年10月7日 · 聽證程序是什麼?. 聽證(Hearing)係為落實英美法的自然正義原則——「兩造兼聽」概念,因此廣義言,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為了立法、爭訟與行政裁量等行為時,給予相對人、利害關係人、學者專家等以口頭書面提供意見之機會,均為聽證的概念 ...

  4. 2024年6月6日 · 檢察院對刑事案件作出控訴後,法院會就案件開庭聽證,那麼聽證是依據何種程序進行的呢? 答:在聽證開始後,法官首先會詢問嫌犯的身份資料,如姓名、父母姓名、出生地、出生日期、婚姻狀況、職業狀況、居所等,並須詢問嫌犯是否有前科,以及當時有否其他針對其之刑事訴訟程序在進行,如有需要,會向其宣讀刑事紀錄證明書。 法官須告知嫌犯有權在聽證中任何時刻作出聲明,只要該等聲明涉及訴訟標的,並告知嫌犯無義務作出該等聲明,且不會因沉默而受不利之後果。 如嫌犯願意在法庭上作出聲明,法官可以向其就案件的事實進行發問,並要求嫌犯解釋其所作的聲明。 然後,聽取輔助人、民事當事人的聲明,以及證人的證言。

  5. 聽證程序的核心功能在於透過嚴格的程序設計保障人民權利強化行政決策品質。公平參與及實質有效參與,更是聽證程序能否貫徹嚴格性、要式性及公平性並得到各方信賴的基礎。

  6. 2023年12月12日 · 一、公聽會是什麼?. 公聽會大多行政機關為了蒐集意見,邀請當事人、利害關係人或專家學者等出席,類似於舉辦座談會的形式,程序上並無嚴格的法律規定,實務上,可區分為自辦與公辦兩種形式。. 依據都更條例第32條第2項、第3項及第48條規定可知,實施 ...

  7. 臺灣聽證制度發展. 我國行政程序法於1999年公布、2001年施行,其中明文規定聽證程序之內容(第54條~66條),並分就不同行政行為訂定補充的程序要求要求舉行聽證之時機,包含行政處分的聽證程序(第102條、107條~108條)、法規命令的聽證程序(第155~156條)及 ...

  8. 2024年4月10日 · 一、聽證會的引進. 首先,其實聽證會,它事實上是民主程序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各位如果看新聞,或者甚至有時候看電影,相關的法律劇會看到聽證在美國其實是蠻盛行的,而台灣其實早期在都更程序並沒有所謂的聽證程序,只有公聽會程序,我們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