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甲文昌祠又稱大甲文昌宮,原為義塾,正殿主祀文昌帝君,創建於光緒13年(1887),由原大甲鄉紳捐銀興建,設義塾於左右兩廂房,為當地崇揚文教之地。. 期間歷經日治時期公學校使用、昭和10年(1935)因地震而修建,戰後曾有軍警系統住戶暫住。. 民國74年 ...

  2. 大甲文昌祠(又稱大甲文昌宮)位於臺中市 大甲區,於民國74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1] 原為 義塾 ,建於 大甲城 西門的舊大甲街西側,主祀 文昌帝君 、 朱熹 、 韓愈 、 魁星 。

  3. 大甲文昌祠建於西元1887年(清光緒13年),又稱文昌宮、孔子廟,廟裡供奉文昌帝君、孔子與韓愈,文昌祠的興建,開啟了大甲地區的教育風氣。 文昌祠最早為義塾,是大甲地區首開設立的學校。

  4. 文昌祠,當地人稱文昌宮,又稱孔子廟,為指定之三級古蹟。 文昌祠建於光緒13年供奉文昌帝君、孔子及韓愈。 每年農曆2月3日為其祭祀日。 文昌祠現有孔門里長春俱樂部借用場所聚會,並負責管理清潔廟宇內外環境。 廟中現有「人物權衡」與「文明氣象」兩塊額及其它文物。 為清同治元年,大甲舉人何清霖居於地方上之需要申請在大甲興建文昌祠,內設義塾,早期用老伒講學之所,也是讀書人集會之地,當時門庭若市,人潮絡繹不絕,每逢孔子誕辰更為熱鬧。 由於該廟無其它收入,以致整修困難,加上光復後又遭軍眷侵佔,被劃分十三個房間,更是雪上加霜,後經政府列為三級古蹟,因而獲得重生的機會,目前仍在整修當中。 由於主神為文昌帝君,每當考季來臨前,仍有民眾前往祭拜。

  5. 大甲文昌祠基本資料. 項目:歷史沿革. 創建:大甲鄉紳建文昌祠於光緒13年。 古蹟:民國74年11月27日,內政部以台內民字第37272號函告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現為市定古蹟。 管理單位:大甲區公所 地址:大甲區孔門里文武路116號 電話:04-26872101 (大甲區公所) 導覽解說:每週六日上午10~12點 出版專書:大甲最早的學校--第三級古蹟大甲文昌祠導賢解說手冊/蔡明憲等撰文。 中縣志願服務協會民國91初版。 建祠歷史. 項目:歷史沿革. 清領台灣後,漢人不斷北上,諸羅縣幅域過於遼闊,管理不便。 雍正元年,將諸羅縣增設彰化縣、淡水廳,大甲屬淡水廳管轄。 乾隆、嘉慶間,墾民大量入墾大甲,至嘉慶21年 (1816)鹿港巡檢署移駐大甲,大甲稱街。

  6. 文昌祠的興建成為大甲歷史上重要建築物,是傳道、授業、解惑之處,為崇揚文教之地,不僅提供了舉賢育才的場所,提升了地方文化水準,堪稱是大甲文教的先驅,奠定大甲文明氣象。

  7. 2024年3月16日 · 大甲文昌祠(又称大甲文昌宫)位于台中市 大甲区,于民国74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为三级古迹,现为直辖市定古迹。 [1] 原为 义塾 ,建于 大甲城 西门的旧大甲街西侧,主祀 文昌帝君 、 朱熹 、 韩愈 、 魁星 。

  8. 地址: 臺中市大甲區孔門里文武路116號. 電話: 04-26872101. 主祀神明: 文昌帝君. 陪祀神明: 五文昌帝君 / 朱熹 / 孔子. 創立起始年: 1887.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光緒年間(1885) (《臺中縣志住民志》宗教篇,臺中縣政府,2010 ) 建立沿革: 清朝同治元年(1862),本地舉人何清霖(同治6 年丁卯科王贊元榜)深感1311地方上文教的需要,申請於大甲興建文昌宮,內設義塾,崇揚文教,此事雖經批准,但在經費與廟地兩缺的情況下作罷。 至光緒11 年(1885),新竹知縣方祖蔭,恩貢生陳肇芳(光緒8 年壬午科)再度申請興建文昌宮,經嚴司馬批准,由陳肇芳、林鳳儀、王崑崗等人承命興建,例貢生謝紳棠捐菜園為廟地。

  9. 這座陪伴當地居民一百多年的文昌祠,原為義塾,文昌祠的興建開啟了大甲地區的教育風氣,也可以說是大甲地區最早的學校。 文昌祠平面格局為兩進、兩廊帶左右護室,第一進三川殿與第二進正殿同為三開間,為清領時期的典型祠廟型制,是書院與廟宇之複合 ...

  10. 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創建於光緒13年(1887),主祀五文昌,並設有孔子牌位,在地人也稱呼此為孔廟,每年固定舉行春秋祭。 臺中市大甲文昌祠 |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