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robertharding.com

      圖片: robertharding.com

      •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礁體,稱為藻礁。
      zh.wikipedia.org/zh-tw/藻礁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藻礁. 藻礁 是由 藻類 形成的 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有 紅門 的 ...

  3. 藻礁 是由 類 形成的 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類死亡後鈣化的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有 紅門 的無節 ...

    • 歷史
    • 生態
    •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案爭議

    史前時代

    該地生物礁約於7500年前開始生長,此時主要是以石珊瑚目為主;而以珊瑚藻為主的藻礁約於4400年前開始發育,可能是因為當時環境開始不適合珊瑚生長。:68-69

    現代

    為保護尚存健康的桃園藻礁,2014年7月7日,桃園縣政府針對觀新藻礁約4公里區域,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劃定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重要棲息環境,稱為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桃園在地民間團體認為,應將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為保護等級更高的自然保留區。但桃園縣政府花費新台幣920萬元請台灣濕地學會調查,建議「明智利用」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後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審議通過劃設為分區經營管理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核心區禁止改變或破壞原有自然狀態,未經許可禁止進入,民眾進入緩衝區必須提出申請,每日承載量限制200人。

    綜觀全世界的生物礁生態系,桃園藻礁不僅是全世界少見以殼狀珊瑚藻為主所建構的生物礁,也是台灣目前以殼狀珊瑚藻為主所建構的生物礁中面積最大且殼狀珊瑚藻純度最高的現生藻礁生態系。 如同珊瑚礁,藻礁也能成為各種生物棲息的空間,如酋婦蟹屬等肉食性水生動物。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曾利用「水下聲景」探索藻礁,發現當中有許多甲殼類動物發出的聲響。:70-71 由於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設立,在南邊7公里較為健康的藻礁區域,目前僅有觀新藻礁有較多的定量生態研究資料。保護區內含豐富海洋生物及鳥類生態:據調查,藻礁具有高度的物種生物多樣性,動物密度為新竹香山溼地的八倍、臺中高美溼地的五倍。2017年,相較於白玉藻礁,除了發現大潭藻礁具有許多疑為新種的殼狀珊瑚藻,也發現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顯...

    2017年,台灣中油計畫在觀新藻礁北邊的大潭藻礁建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工業港,工業港的建蓋範圍達900公頃,將覆蓋大潭藻礁約230公頃的藻礁面積。由於所施作的工業港剛好位於桃園藻礁南邊7公里健康藻礁的中間區域,除了會造成邊緣效應導致棲地破碎化外,所帶來的港區突堤效應,將造成南北兩邊的藻礁區域泥沙淤積更為嚴重,進而危害白玉藻礁及觀新藻礁(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生態。而支持三接工程規劃的學者林幸助認為,大潭藻礁生態不好、應「明智利用」,不僅受到桃園在地民間環保團體及超過百位生態學者反對,也替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是否能維持生態系健康蒙上一層陰影。 2018年10月5日,行政院院長賴清德表示,如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通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案環境影響評估,天然氣發電能滿足電力需求...

  4. 藻礁生態系. 壹 、認識藻礁 . 一、藻礁如何形成 藻礁,從字面上的含義,是由藻類形成的岩或石塊。 簡單來說,和社會大眾較熟悉的珊瑚礁形成方式類似,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的鈣化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體。 然而,不是所有具鈣化體的大型底棲藻類都可以形成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大都是由紅藻門的無節珊瑚(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桃園藻礁,見下圖)或是綠藻門的仙掌(Halimeda spp.)死亡後的鈣化體(例如大堡礁或加勒比海的環部份組成)。 殼狀珊瑚在海洋沿岸生態系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不僅是海洋中的初級生產者,亦為重要的造生物。

  5. 海編說藻礁生態系的真面目其實是在各種不利正常生態系運作的環境條件下組合呈現的一種生態風貌。 站在不同立場,看的角度也不盡相同,而用科學數據來證實,就是最好的例證。 跟著海編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刊載於 《科學月刊》第 500 從科學數據的角度看見藻礁的真面目〉 2023.08.15. 從 1980 年代臺灣的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發展至今,有關生態保育能引起全國矚目、媒體爭相報導、政府增編鉅資,甚至還需要動用到全民公投的案子,至今只有一件,就是桃園大潭區中油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所引起的「藻礁之爭」。 其實用「爭」這個字並不準確,生態環保議題的決策從來不是、也不應分個輸贏,而是服膺生態運作的原則,在多樣的環境與生物條件中,找到一個平衡的出路。 問題重點在於,這個平衡要如何產生?

  6. 3 天前 · 藻礁台灣北部石門 一直到墾丁都有我們現在就是選擇因為它不是一點點從北到南都有.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幸助.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所在的地方 ,生態並不豐富,因為過去突堤效應的破壞,預定地上的部分區域被泥沙覆蓋,生態沒有觀新保護區那麼多樣。 桃園在地聯盟 潘忠政. 殼狀珊瑚藻一年四季都在造礁春天特別旺盛怎麼會是科學數據下的沒有生態。 中研院研究員 陳昭倫. 有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對於解釋藻礁演化歷史很重要,相信這裡有滿大的族群存在。 臺灣濕地學會常務監事 陳章波. 柴山多杯孔珊瑚是一級保育,那是因為當年在柴山才看到,現在這裡很多,其他地方找找,都有的話,要不要降級?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林惠真. 你要看生態有多豐富,看它的頂級消費者有多少。

  7. 」是由生物將鈣離子固定後堆積形成的石灰質體,具有造能力的生物包括藻類、海綿、珊瑚、苔蘚蟲、管蟲、貝類、藤壺等。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是由藍綠菌所形成的疊層石 (Stromathite),形成年代在34億年前,可在澳洲西 部發現。 二疊紀 (約2.5~3億年前)是地球發展 史上重要的成期,許多生物都在此時期形成。 以往世界上會造的生物不僅有珊瑚,但經過長時間演替後,三疊紀後,現生珊瑚逐漸取得優勢,成為現今海洋中最重要的體建造者,因而生物的名稱就漸漸被「珊瑚礁」所取代。 造珊瑚是指一群能形成碳酸鈣質骨骼的刺胞動物,與體內共生之微小的單細菌類,經由一系列複雜的生理過程,使碳酸鹽和鈣離子結合,形成固態的碳酸鈣骨骼,經由日積月累的堆積形成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