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6日 · 最簡單的分類是肢體性騷擾和言語性騷擾前者是要有物理碰觸才會構成但後者只要用嘴巴說出造成當事人不舒服跟性相關的言語就會構成。 延伸閱讀. 職場性騷擾違法竟9成吃案! 雇主「責無旁貸」法規怎麼說? 比較複雜的分類則是「條件交換」和「敵意環境」,條件交換指的是若被害人願意被摸或被騷擾,就可以換到學校或職場上比較好的待遇(例如拿到高分、加薪)。 圖/取自性騷擾分類除肢體性騷擾與言語性騷擾外,也可分為「條件交換」和「敵意環境」。 Unplash。 攝影者Heike Trautmann。 (示意圖)

  2. 2023年2月8日 · 根據臺北市禁止從事妨礙安寧行為之區域範圍及時段規定在台北市各類噪音管制區晚上10時至翌日上午8時不得從事使用擴音設施從事寺廟含未立案宗教場所)、廟會婚喪等民俗活動 。 如果有違反以上規定,經通報後環保局會到場稽查,一旦有違規事實,不需量測噪音值即可取締違規行為,並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同時令其立即改善;如果還是未遵行的話,根據「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常見問題 」,是可以按次處罰的。 延伸閱讀. 鄰居鋼琴彈超好,也算噪音? 律師告訴你「叫警察」到底有沒有用. 燃放爆竹及施放煙火製造噪音,是不是有管制? 解方|以台北市為例 → 這情形可直接向環保局檢舉. 在晚上10時至上午8時這段時間,是不可以施放專業爆竹煙火,以及會發出笛音或爆音的一般煙火。

  3. 2023年7月5日 · 步驟一中斷性騷擾過程破壞當事人對峙局面. 簡單來說,找到能帶走被害人的理由,像是「你能陪我去買咖啡嗎? 」或分散加害人的注意力,好比對方若是職場高層,就用請教問題的方式帶開。 另外旁觀者也能以玩笑方式化解危機,像是跟加害人說「你這樣說根本是活在50年前」「你是業務嘴吧? 這樣說超油」等等。 Advertisement. 圖/取自Pexels。 攝影者Viktoria Slowikowska。 步驟二|警告可能涉及性騷擾的加害者. 接下來旁觀者可評估局面,若與涉及性騷擾的加害人有一定熟度,關係還不錯,那可於事後明示或暗示對方行為不恰當,例如「你上次的對話害我捏把冷汗耶」或用提問方式說道「你知道上次那樣說有風險嗎? 還是我想太多了? 步驟三|關心被害人,表達同一陣線的態度.

  4. 2023年6月2日 · 黃維琛說一旦有勞工申訴性騷擾事件雇主就要依相關辦法啟動調查及處理該懲處的要懲處且要設身處地從勞工的角度提供幫助若雇主沒有盡到防治責任或事件後沒有處理依法可處新台幣10萬到50萬元罰鍰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勞工一旦申訴性騷擾事件雇主就須依相關辦法啟動調查及處理。 取自pixabay。 繪圖者RosZie。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性騷擾申訴事件調查結果,光是2022年就接獲申訴2086件,其中成立1515件、不成立457件、撤回114件,行為樣態包括言詞羞辱、毛手毛腳、偷拍、偷窺、跟蹤尾隨、展示騷擾文字或暴露隱私處等。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確認送出.

  5. 2023年6月7日 · 勞動部指出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第1項規定凡是僱用3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雇主必須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及申訴懲戒辦法」,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一旦有相關申訴事件或知悉相關事件必須依照所自行訂定的辦法即時啟動調查處理一旦有職場性騷擾相關申訴案件雇主必須即時啟動調查處理。 取自Unplash。 攝影者Sarah Cervantes。 對於被騷擾者,雇主必須設身處地,採取具體有效之措施。 當事人如有輔導或醫療之需要,雇主須協助引介專業機構,給予完善的保障,讓受害者不用繼續處於有受性騷擾疑慮之工作環境中。 此外,雇主也應透過考核及監督,確保懲戒或處理措施可以有效執行,避免相同事件和報復事件再度發生。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確認送出.

  6. 2023年6月2日 · 首起事件是前民進黨黨工31日在臉書自述事發時她還是學生主責一個專案跟著攝影團隊出外拍攝沒想到在回程的路上導演竟趁大家熟睡時性騷擾不僅按著她的頭靠上肩膀在她假裝醒來並藉故起身後還一邊說著累了吧看妳很疲倦」,一邊愛撫與按摩她的後頸下巴肩膀和胸口。 該黨工當時嚇到不斷以「這是長輩的關心」「是我的錯覺」等理由來合理化這些行為並安慰自己,沒想到對方還在廁所堵她。 該黨工說,之後上報主管,沒想到時任婦女部主任的許嘉恬竟反問,「所以呢? 妳希望我做什麼? 」,二次面談時許更說,「那妳當下為什麼……,不跳車? 我不懂,妳怎麼沒有叫出來? 圖/《人選之人》核心人物「亞靜」(王淨飾)在戲中遭遇黨內同事性騷擾。 翻攝自Netflix。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7. 2021年10月29日 · 雷丘律師用八點檔口吻,透過《小心,原來這樣也有事》一書,說明隱藏生活中可能「出事」的各種情境和法律眉角,如鄰居製造噪音,警察到底能不能管等糾紛,省去「吉來吉去」的勞民傷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江湖就有挨刀可能。生活與法律密不可分,民眾卻常認為「不干我的事」「我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