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23日 ·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 [4] (英語: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 [6] ,是一種具有 包膜 的 正鏈單股RNA病毒 ,屬於 冠狀病毒科 乙型冠狀病毒屬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 種 [10] 。 它的基因序列和 SARS病毒 及 MERS病毒 屬於同一譜系但不同 進化枝 ,是已知的第七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病毒的宿主包括哺乳動物和禽類動物,它造成了於2019年底 爆發 的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11] 。

  2. 2024年2月4日 · 引發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 (SARS-CoV-2冠狀病毒)容易發生突變而產生 變異株 (英語:Variant (biology)) ,關鍵病毒蛋白突變即可能意味著其出現,目前已有多個變異株在世界各地形成並傳播。 由於病毒 核酸 序列變異有可能導致 抗原漂移 ,而使得病毒得以逃避 宿主 免疫應答 ,並影響 疫苗 效力 [1] ,這種現象稱為 免疫逃避 (英語:antigenic escape) 。 已有五種被 世界衛生組織 認定為值得關注變異株,它們分別為 Alpha變異株 、 Beta變異株 、 Gamma變異株 、 Delta變異株 以及 Omicron變異株 。 變異株對照表 [ 編輯]

    • 名稱
    • 探測
    • 症狀

    此變種病毒有多個名稱,在英國境外有時稱之為英國變種病毒(英語:U.K. variant 或 British variant)。在英國,因為此變種病毒首先在肯特郡被發現,所以在之後將其稱為肯特郡變種病毒(英語:Kent variant)。 在科學用途中,此變種病毒起初被命名為VUI-202012/01(英語:First Variant Under Investigation in December 2020,意為「2020年12月首個被調查的變種」),但在2020年12月21日發佈的報告中,英格蘭公共衞生部(英語:Public Health England)將其重新歸類為值得關注的變種病毒。在代表新冠病毒基因組學英國聯盟(英語:COVID-19 Genomics UK Consortium)(...

    屬於B.1.1.7譜系的兩個最早的基因組分別於2020年9月20日在肯特郡和9月21日在大倫敦採集。這些序列被提交到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序列資料庫(序列登錄名分別為EPI_ISL_601443和EPI_ISL_581117)。截至12月15日,B.1.1.7譜系共有1623個基因組。其中519個樣本在大倫敦,555個在肯特郡,545個在英國其他地區(包括蘇格蘭和威爾斯),4個在其他國家/地區。 使用遺傳證據進行的反向追蹤表明,這一新變種於2020年9月出現,然後以極低的水平在人群中傳播,直到11月中旬。11月下旬,當英國公共衛生局(英語:Public Health England)(PHE)正在調查為何肯特郡的感染率儘管受到國家限制而沒有下降時,發現了與該新變種有關的病例...

    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對英格蘭100多萬人進行的社區傳播實時評估(REACT)研究,發現Alpha變異株的一系列與COVID-19相關的額外症狀,其中發冷、食欲不振、頭痛和肌肉酸痛是最典型的症狀。[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3. 2021年11月26日 · 維基百科 中的醫學內容 僅供參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詳見 醫學聲明 。 Omicron [註 1] ( B.1.1.529)是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的一種 變異株 。 [14] [15] 它於2021年11月9日首次在 波札那 被發現 [16] 。 2021年11月24日 南非 正式向 世界衛生組織 (WHO)報告 [17] 。 由於Omicron變異株顯示較強的傳染性及影響宿主免疫應答與疫苗效力的 免疫逃避 (英語:antigenic escape) ,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11月26日將本變異株列為「 需要關注的變異株 」(VOC)。 研究人員已經確定Omicron變異株存在五種亞型。

  4. 2020年3月13日 · 1月2日在英國首次發現的SARS-CoV-2變種VOC-202012/01已在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中被發現包括法國德國冰島台灣和中國大陸 [194]。 1月25日明尼蘇達州發現了巴西變種 [195]。 1月2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破1億人、死亡人數逾215萬人 。

  5. 2021年1月12日 ·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足跡遍布全球在傳播過程中一再出現新的突變種讓防疫工作與研究均困難重重。 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組織研究團隊,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 GISAID 資料分析三十萬筆以上的病毒基因序列樣本資料將病毒劃分為六大類型其中第六型佔目前流傳病毒類型的 99%日前中研院也成立新冠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 」分享資料,讓全世界均能即時追蹤病毒變異。 突變,到底怎麼變? COVID-19 疫情自 2019 年底爆發,隨著時間流逝,疫情不但沒有趨緩,多國甚至掀起二波感染潮。 在一年的時間裡,新冠病毒沒有被壓制,突變種還像雨後春筍般現身。 日前疫情重災區英國更出現了傳染力更高的新變種病毒。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新冠病毒變化得如此快速?

  6.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有很多和SARS相似病症,這種疾病病原體被認為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另一個分型,稱為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 ( SARS-CoV-2 )。 儘管SARS冠狀病毒和SARS-CoV-2被分類為同一個物種,SARS-CoV-2不是SARS冠狀病毒直接後代,而是分別傳播給人類。 疾病 [ 編輯] SARSSARS冠狀病毒引起嚴重疾病,通常以 肌肉疼痛 、 頭痛 和 發燒 等全身症狀為特徵,並於2-14天內出現咳嗽、 呼吸困難 和 肺炎 等呼吸道症狀 [7] 。 SARS患者血液中循環淋巴細胞數量也常常會減少 [8] 。 2003年 SARS事件 中,SARS冠狀病毒感染的確診患者中有9%死亡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