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5日 · 台灣團結聯盟 ,簡稱 台聯 或 台聯黨 ,是一個 中華民國 政黨 ,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 中國國民黨 內 本土派 的黨員及 民主進步黨 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 由於偏向 臺灣本土化 及 台灣國家正常化 的政治訴求,故該黨普遍被歸屬為 泛綠 陣營的政黨之一。 2001至2008年支持民進黨的 少數政府 。 已故的前 中華民國總統 李登輝 雖非該黨黨員,但被該黨視為 精神領袖 。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 所獲得的 立法院 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 台灣第三大政黨 ,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二獲得一百萬 選票 以上的政黨。

  2. 台灣團結聯盟 ,簡稱 台聯 或 台聯黨 ,是一個 中華民國 政黨 ,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 中國國民黨 內 本土派 的黨員及 民主進步黨 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 由於偏向 臺灣本土化 及 台灣國家正常化 的政治訴求,故該黨普遍被歸屬為 泛綠 陣營的政黨之一。 2001至2008年支持民進黨的 少數政府 。 已故的前 中華民國總統 李登輝 雖非該黨黨員,但被該黨視為 精神領袖 。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 所獲得的 立法院 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 台灣第三大政黨 ,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二獲得一百萬 選票 以上的政黨。

  3.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或台聯黨是一個中華民國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中國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黨員及民主進步黨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簡介
    • 背景
    • 政治主張
    • 性質
    • 發展概況
    • 黃主文時期
    • 蘇進強時期
    • 黃昆輝時期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黨“,外文名:Taiwan Solidarity Union。是一個“台獨”色彩非常濃厚的台灣地區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是“中華民國”第九十五個登記合法的政黨,也是第三個以“台灣”為名的政黨,總部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7樓,其宗旨是“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支持“國家正常化”、“轉型正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奉前領導人李登輝為該黨的精神領袖。

    援引《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第五十四條:

    •中文名:台灣團結聯盟

    •外文名:TaiwanSolidarityUnion

    •簡稱:“台聯黨”

    •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黨”,英譯Taiwan Solidarity Union(TSU),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是“中華民國”第九十五個登記合法的政黨,也是第三個以“台灣”為名的政黨。“台聯黨”尊崇“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為創黨領袖及精神領袖。“台聯黨”同時也是“中華民國”支持國家正常化、台灣本土化運動的重要政黨。

    “台聯黨”的黨綱稱該黨的宗旨是“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台聯黨”是島內極“獨”勢力的代表之一,其政策綱領中最引人注目的為2001年7月30日推出的“兩岸政策綱領”。該綱領以“兩國論”、“住民自決”等“台獨”理論為核心,

    200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取得執政權,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首度在野,在大批國民黨支持者的抗議下,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前“總統”李登輝辭去黨主席職務並離開國民黨核心,台灣地區首次政黨輪替後,由於民進黨政府宣布核四停工一事激起朝野嚴重對立,另外國民黨提出兩周八十四小時的工時案也引起中小企業主的不滿,

    政局動亂國政大受影響。本已退休的李登輝透過“全國工業區廠商聯合會”理事長黃宗源與新光集團吳東升等子弟兵籌組新政黨,希望能藉此協助執政黨穩定政局。前黨籍桃園縣“立委”黃宗源語,他是黨證編號第三號,第一及第二號分別預留給前“總統”李登輝及現“副總統”蕭萬長。 由於李登輝的本土色彩,號召了若干國民黨內的本土派,及部分偏綠人士組成新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在2001年8月12日正式成立,首任黨主席為前內政部長黃主文。

    “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 “堅持中間偏左路線、為中產階級發聲、為弱勢族群奔走” “理性對話、優質政黨、平民政治、進步國家”

    1.“堅持台灣主體,邁向正常國家”

    2.伸張社會正義,落實公平均富

    3.捍衛本土產業,堅持照顧基層

    4.落實廉能政治,杜絕貪腐特權

    5.落實無障礙環境;扶助社會弱勢,支持樂生療養院成為國定古蹟,並規劃為台灣人權樂生園區。

    “台獨”本質

    由於“台聯黨”多次表示,其將走一條“中道”、“理性”的發展路線。所以對於該組織的性質,外界曾有不同的議論。但由於該組織是李登輝透過其親信一手策劃成立的,該組織也公開宣稱李是其“精神領袖”,所以外界多認為“台聯黨”的路線將與“李登輝路線”的“台獨”路線大同小異。2001年7月30日,“台聯黨”精心炮製的“兩岸政策綱領”出籠後,證實了人們的這種猜測。 首先,“台聯黨”稱,發展兩岸關係,應該遵循“台灣優先”的原則。眾所周知,兩岸關係應該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一些“台獨”分子卻往往將這種平等互惠關係扭曲為一種“台灣優先”的關係,以此來蠱惑台灣民眾,昭顯其是“最愛台灣的人”,進而企圖達到收買人心的效果。這與李登輝那些年來極力鼓吹所謂“本土化”異曲同工。其實,“愛台灣”沒有錯,“本土”本也無可厚非,但以“愛台灣”、“本土化”為藉口,行“去中國化”之實,就不能不讓人懷疑這種宣傳鼓動的真實用心了。對此,島內早有輿論指出,“一些人以台灣優先、本土化為名,意在再次激化統獨議題,這無益於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對台灣也非幸事”。 其次,“台聯黨”為“兩國論”、“住民自決”等“台獨”謬論招魂。該“綱領”稱,“台海兩岸關係的現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並存於世界,是任何人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這種對兩岸現狀的提法,事實上就是李登輝“兩國論”的翻版。黃主文也承認,之所以不用“兩國論”或“特殊國與國關係”這樣的字眼,只不過是“擔心文字過於簡化被人作文章”,其實質上贊同“兩國論”的心態卻再清楚不過。該“綱領”並稱,“此一現狀如有任何變更,必須……透過公正、公平、公開之投票程式,經由“中華民國”人民共同決定,並獲國際承認與制度保障,方得會諸實行”。這種台灣前途由“公投”決定的論調,又是模仿民進黨的“住民自決”論。黃主文也不否認“綱領”中的“投票程式”與“公投”並無兩樣。而眾所周知,“兩國論”是赤裸裸的“台獨”主張,“住民自決”在島內則是一些打著“主權在民”幌子、別有用心的人的“台獨”歪論。“台聯黨”在其“兩岸政策綱領”中公然為“兩國論”招魂、鼓吹“公投”,使該組織的“台獨”性質表露無遺。 最後,“台聯黨”主張繼續給兩岸交流設卡,從而在兩岸互動中又增加了一份不和諧的雜音。“台聯黨”雖然也在其“綱領”中假惺惺地稱應“逐步建立兩岸和平的建設性合作關係”,但卻頑固認為“現階段台灣有關戒急用忍之檢討與直接三通之規劃”,必須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等為“政策思考的基本前提”,這實際上是在走以前李登輝主政時和後來民進黨主政時台灣當局以“安全”為由,對兩岸交流設定障礙的老路。 綜上可以看出,“台聯黨”推出的“兩岸政策綱領”其實並沒有什麼新東西,它在內容上幾乎全是照搬李登輝和民進黨的“台獨”理論,只不過是在字句上作一些調整,有些甚至是原文照抄。這份“綱領”的出籠,再次表明“台聯黨”是李登輝和民進黨兩“獨”合流下的政治產物。也正由於“台聯黨”在兩岸政策上處處仿效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島內有輿論指出,“‘“台聯黨”’是民進黨第二”、“這是一個民進黨同路人的政黨”。甚至有輿論認為“‘“台聯黨”’成立後給社會的印象是:它幾乎和建國黨重疊”。此外,因為“台聯黨”是李登輝在島內反“獨”聲浪不斷高漲的形勢下推出的產物,其粉墨登場帶有李登輝“退而不休”搞“台獨”的濃厚色彩,所以,這個聯盟本質上也是李登輝的“台獨護衛軍”。

    與民進黨關係

    幾個月前,所謂的“李系政團”放話要組建新政黨,投入年底“立法委員”選舉,以幫助民進黨形成“選後穩定執政聯盟”時,民進黨高層樂不可支,認為今後在“國會”有了一支理念相同的可靠同盟軍,“穩定執政”不再是夢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台聯黨”和民進黨在年底“立法委員”選舉提名上的齟齬不斷加大,所謂“理念的合拍”並不能掩蓋二者在權力爭奪上的勾心鬥角。 後來浮出台面的39個“台聯黨”參選人中,具有民進黨背景的人就有9人。更主要的是,這些人將直接衝擊民進黨在各縣市的選情。例如宜蘭縣,該縣應選4席“立委”,民進黨已經提名3人,本來要使這3人全上就非常困難。後來“台聯黨”又推出與民進黨票源相當重疊的林逸民,這勢必瓜分民進黨3個候選人的票,使民進黨可能在宜蘭丟掉1至2席。此外,“台聯黨”提名民進黨“新潮流系”龍頭洪奇昌的胞弟洪茂澤參選彰化縣“立委”,而民進黨在該縣已經提名兩位“新潮流系”人選,難怪民進黨指責“台聯黨”“簡直是在胡鬧”。另外,據說“台聯黨”還有意推出民進黨該縣前黨部主任委員謝明璋加入澎湖縣“立委”選戰,而該縣總共只能選一席“立委”,民進黨提名現任黨部主任委員楊曜,本來與“泛藍軍”之間的苦戰就十分艱巨,“台聯黨”若再來攪局,民進黨將十分頭痛。民進黨內有人估算,照“台聯黨”這樣的提名,民進黨不僅原定的80席左右的目標無法達成,還可能被拉下到不足70席。李登輝以前講的“民進黨85席,另外有35席會來支援”簡直就是一句空話。 為了維持“泛綠軍”的合作不破局,從當時民進黨的動作看,其主要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向李登輝訴苦,希望他“管教”一下“台聯黨”,並開出一些選區,要求“台聯黨”“善意回應”;二是通過各種方式向“台聯黨”表示不滿,如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對“台聯黨”說出了“不要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的重話,黨中央副秘書長許陽明也指責“台聯黨”“撿現成的”,甚至罵其是“有敵意地在鬧場”等。陳水扁決定不出席“台聯黨”成立會,也是鑒於黨內對“台聯黨”的不滿。在各種因素考慮下,“台聯黨”也採取兩方面措施予以應對:一方面表示將適當調整提名計畫。但從當時情況看,“台聯黨”僅進行小幅的象徵性調整;另一方面則強硬地表態““台聯黨”的名單不需要任何政黨批准”,以顯示其“獨立性”,該黨並非外界傳說的是民進黨的“附庸黨”或“尾巴黨”。 那么,“台聯黨”為什麼要搶民進黨的票呢?其實,“台聯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台聯黨”奉行的是李登輝的“台獨”路線,其支持者本來就與民進黨的支持者有很高的重疊性。“台聯黨”想拿下“立委”席次,想跨過5%的政黨門檻,也只能在“獨”派支持者中動腦筋。當然,島內也有人認為,當時“台聯黨”提名人中,民進黨背景的占1/4,而有近2/3與“泛藍軍”重疊,應該主要是搶“泛藍軍”的票才對。其實,“台聯黨”提名的那些泛國民黨籍背景的候選人,基本上在“泛藍軍”中已經失去市場,很難在反李反“獨”的支持者中吸引選票。所以,從當時情形看,“台聯黨”與民進黨的所謂“合作”,與其說是在支持民進黨,不如說是在幫倒忙。隨著選舉的日益臨近,選戰的進一步白熱化,可以預計,“台聯黨”和民進黨之間的齟齬將進一步加深,不排除未來二者“合作”完全破局的可能。 此外,國民黨、新黨等黨嚴辭批判“台聯黨”以“本土化”為名挑起族群矛盾。總之,“台聯黨”這個“獨”派政黨的出現,不僅使台灣政局更加混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給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投下新的變數。

    基本實力

    在2001年底“立委”及縣市長選舉前倉促成軍的“台聯黨”,由於缺乏根基,整體實力比較薄弱。 (一)政黨認同度低。根據島內各種民意調查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台聯黨”自成立後,政黨認同度一直維持在2-3%之間,有關政黨形象的各項指標認同也一徘徊在2%-3%之間。民意調查同時也顯示,“急獨”選民是“台聯黨”的主要選票市場,“緩獨”選民是次要選票市場,且大多為50歲以上的閩南籍選民;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以及主張急統、緩統及維持現狀的選民多不支持“台聯黨”。 (二)基層實力薄弱。“台聯黨”雖然在2001年底“立委”選舉中獲得7.76%的選票,但在接下來的基層選舉中卻成績欠佳,如在2002年初的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選舉中只取得7個縣議員席次;在2002年底的台北、高雄市長及市議員選舉中,只在大本營高雄市獲得2個席次,提早出現泡沫化徵兆。 (三)黨員人數少。“台聯黨”在成立之初因經費問題緊張,並沒有積極招募黨員,在2003年之前總共只有102位黨員。但是自2003年後,該黨為壯大基層實力,已開始積極招募黨員,據說後來已招募到上千名黨員。

    組織架構

    “台聯黨”成立時間較短,主要以“立法院”黨團為工作重心,以“李登輝之友會”及圍繞在李登輝身邊的一些“台獨”組織為基層動員力量。 (一)在黨中央方面:雖然該黨黨章規定黨員大會為最高決策機關,具有修訂黨章、議定黨綱,選舉及罷免黨主席以及議決重大人事案等職權,但事實上,“台聯黨”的一切大小事主要由“精神領袖”李登輝幕後直接操控。現任黨主席為前“內政部長”、親李大將黃主文,秘書長兼“立院”黨團主任為林志嘉(原國民黨籍)、副秘書長為黃金郎、文宣部副主任為黃瑞華、行政部兼婦女部主任陳敏英、“國際事務部主任”為張禎祥、政策研究部主任為李先仁(原國民黨籍)、組織部主任為陳鴻基(原國民黨籍)。 (二)在“立法院”方面:總共包括黃宗源、陳建銘、廖本煙、許登宮、何敏豪、錢林慧君、蘇盈貴、羅志明、林志隆、吳東升、程振隆、黃政哲、王政中等13名“立法委員”。 (三)地方組織方面:“台聯黨”在北高市長選舉中失利後,為在台灣政壇站穩腳跟、避免在2004年“立委”選舉中走向泡沫化,“台聯黨”決定自2003年後積極發展基層組織,在各主要縣市成立地方黨部、招募黨員。3月28日,“台聯黨”的第一個地方黨部高雄市南部黨部成立,據稱共招募了500多名黨員,“台聯黨”並號稱要在年底之前在全省各地陸續成立地方黨部。 (四)外圍組織方面:基層組織薄弱的“台聯黨”主要依靠李登輝的民間支持力量及學術界、政商界的人脈進行選舉與社會動員。一是“李登輝之友會”,全台各地已成立了26個“李登輝之友會”;二是“台聯黨”全權接收了“台灣綜合研究院”、“國家政策研究院”以及李登輝在學術界的其他人脈,為“台聯黨”規劃選舉議題、選戰對策以及各種法案發揮了重要的“後援部隊”角色。三是“北、中、南、東社”,“台灣教授協會”、“醫界聯盟”等“台獨”組織成為“台聯黨”的重要擁護者與主要社會動員力量。此外,與李登輝李關係密切或長期支持“台獨”的部分企業成為提供“台聯黨”選舉經費的重要“金主”。

    政策主張

    以維護李登輝分裂路線為使命的“台聯黨”成立後,不遺餘力地推行“激進台獨”路線,獲得島內外“激進台獨勢力”的掌聲,認為其才是真正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政黨,“台聯黨”也由此取代日漸式微的“台教會”、“建國黨”等“激進台獨”組織,成為“激進台獨勢力”的總代表。 (一)大肆鼓吹“改國號、制定新憲”。“台聯黨”宣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於世界;台灣現狀的任何變更,都必須經由台灣2300萬人民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應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制定‘台灣基本法;台灣的未來就是’一邊一國‘,兩岸關係應該是’兩國關係‘”等等。“台聯黨”不僅在“立法院”積極推動“公投立法”,還集合島內“台獨”組織發動“台灣正名運動”大遊行,要求將一切冠有“中國/China”的社團、公司等全部改名為“台灣”,將“國號”改為“台灣國”或“台灣共和國”等等。 (二)阻撓發展兩岸經貿。為防堵兩岸經貿、人員交流的快速發展增強台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向心力,李登輝、“台聯黨”極力反對鬆綁“戒急用忍”、反對開放兩岸直接“三通”。叫囂“鼓吹加速三通,等同鼓吹加速統一”,兩岸若要就“三通”進行談判,必須在“國與國”的基礎上進行。 (三)在意識形態領域加速灌輸“台獨認同”。在李登輝主政的12年間,為斬斷台灣民眾的中華民族意識,李不斷在意識形態領域向台灣民眾灌輸“台獨意識”。下台後,李登輝更是不遺餘力地鼓吹台灣應加速培育台灣民眾的“建國意識”。李登輝聲稱,當前台灣最大的危機在於“國家認同”出現混淆,“要擺脫一個中國的糾纏,台灣內部必須有認同台灣的國家意識”。李登輝、“台聯黨”還鼓吹要徹底在思想、文化上與中國劃清界線,鼓動“教育部”全面揚棄過去中國小史地教材的“大中國”觀點,並要求在中國小推廣鄉土語言教學,將閩南話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等等。

    黃主文時期(2001年-2005年)。“台聯黨”成立當年,“李登輝之友會”、“群策會”及“李登輝學校”也相繼成立,四個單位在組織動員、人才培育與政策理念上相輔相成,所以“台聯黨”便在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獲得八十萬一千五百六十票,得票率為8.5%一舉斬獲十三席立委,在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前總統李登輝擔任召集人發起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活動,盡全力輔選民主進步黨陳呂配連任。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台聯黨”當選十二席,而在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中,席次更超越親民黨成為台灣第三大黨。

    然而,在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過程中,當時“台聯黨”黨主席黃主文一再遭批評利用全黨資源為其子黃適卓輔選,引發“台聯黨”內部反彈,加上因選舉結果不如預期,黃主文最後辭去黨主席一職,改由“台聯黨”首任秘書長蘇進強接任。

    蘇進強時期(2005年-2007年)

    蘇進強上任後,在2004年四月前往日本進行訪問並參拜靖國神社,引起高金素梅與新黨、愛國同心會的不滿與抗議,對此蘇進強強調,到靖國神社不是要對哪一個特定的陣亡者參拜,而是要對在神社中三萬名台灣英魂的“忠義精神”致敬,與軍國主義、戰爭主義毫不相干。2006年,施明德帶領紅衫軍發起百萬人民倒扁運動,藍營分別在六月與十月於立法院兩度提出罷免總統案,“台聯黨”當時選擇不表態,黨籍立委集體進場投下“廢票”。只不過,在十一月三日國務機要費案遭起訴後,一向不支持倒扁的“台聯黨”,卻出現態度大逆轉,首次明確表態將要支持發動第三次罷免,原因在於當時“台聯黨”黨中央有人評估,如果“台聯黨”“適時”出手,或許能夠接收對民進黨極度失望的選民。

    然而,在陳總統表示“一審被判有罪就下台”後,“台聯黨”黨團則研判,此時與民進黨切割,論政治實力,“台聯黨”恐怕難以奪走民進黨的選票,反而有可能因為支持罷扁而激怒支持選民。因此,最後縱使“台聯黨”不分區立委賴幸媛仍提出質疑“陳總統的話能信嗎?”但時任黨團總召的廖本煙與黃適卓、黃宗源等挺扁派立委則表示,聽完陳總統的說明,認為陳總統沒有貪污的動機,加上來自選民的壓力,最後“台聯黨”立院黨團大會做出決議,建請黨中央先“停、聽、看”民意反應,此提案後來也在“台聯黨”中執會通過。

    只是,當時卻仍有“台聯黨”提名的台北市長參選人周玉蔻自行公開表態支持三罷,並強調前總統李登輝跟她站在同一陣線。加上周玉蔻在選戰中,不斷將炮口對準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謝長廷,後續引發不少風波,蘇進強也因此遭黨內親近民進黨的黨籍立委質疑,“連周玉蔻都壓不住,怎么當黨主席?”北高選後,蘇進強則因“台聯黨”表現欠佳,宣布請辭為敗選負責。

    黃昆輝時期(2007年-至今)

    台灣團結聯盟歷經黃主文與蘇進強兩位前主席後,2007年1月由群策會秘書長黃昆輝出任第三屆黨主席。黃昆輝在就職典禮上宣示了“台聯黨”的定位及新方向,““台聯黨”是唯一以台灣為主體的在野黨,同時為伸張社會正義,要擴大照顧中產階級及弱勢族群。因此,“台聯黨”未來除了秉持原本台灣主體的立場,監督執政黨是否走台灣主體路線,更將在政策主張上發揮關懷社會正義、弱勢族群的精神,為中產、工農及基層民眾爭取權益。”

    “台聯黨”進一步在四月的“新黨綱、新黨章”宣示大會上,提出五項基本主張,包括:堅持主權在民,確立台灣是主權國家的定位,維護台海現狀,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發展戰略;以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的“新時代台灣人”團結台灣;在確保社會正義下,促進公平競爭;根除金權勾結、建立廉能政府。

    2007年10月29日,“台聯黨”中執會以違背黨的核心價值、不服黨的領導為由開除親近民進黨的廖本煙與黃宗源黨籍;爆發新“台聯黨”“清黨”事件與“新舊“台聯黨”路線之爭”。

    2007年11月起,陸續有黨籍立委黃適卓、何敏豪、尹伶瑛出走希望能爭取民進黨立委提名,但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後這些人都並未當選。

    而台北縣議員陳啟能、吳琪銘、台北市議員簡余晏、彰化縣議員趙惠如等人都自認是走“舊“台聯黨””路線分別與支持者選擇退出“新“台聯黨””加入民進黨;此外台北市議員陳建銘、新竹市議員李妍慧則祝福新“台聯黨”,宣布恢復無黨籍身分繼續問政。

  4. 台灣團結聯盟, 台北市. 41,825 likes · 717 talking about this. 台灣團結聯盟台聯黨以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為核心目標。 主要主張有: 1.依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反對未經變性手術即變更性別,進入女性專用空間。 ...

    • 42.5K
    • 841
  5. 台灣團結聯盟 ,簡稱 台聯 或 台聯黨 ,是一個 中華民國 政黨 ,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 中國國民黨 內 本土派 的黨員及 民主進步黨 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 由於偏向 臺灣本土化 及 台灣國家正常化 的政治訴求,故該黨普遍被歸屬為 泛綠 陣營的政黨之一。 2001至2008年支持民進黨的 少數政府 。 已故的前 中華民國總統 李登輝 雖非該黨黨員,但被該黨視為 精神領袖 。 事实速览 台灣團結聯盟, 英語名称 ... 关闭.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 所獲得的 立法院 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 台灣第三大政黨 ,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二獲得一百萬 選票 以上的政黨。

  6. 台灣團結聯盟是一個守護台灣為最高宗旨的政黨。 tsu.org.tw and 1 more link.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中天新聞,精彩大回顧. 67,274 views 3 years ago. 00:05 韓國瑜和陳其邁 00:57 韓國瑜和王世堅 02:00 蔡英文和賴清德 03:42 韓國瑜和邱議瑩 --- 以此影片記錄中天新聞為他的祖國中國所做出的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