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7月29日 · 五 年代作品〈軌道〉一詩,廣為各界傳誦,幾已有了定評,就是他五 年代的代表作, 原因就是「鐵軌代表的受壓迫的意象,表達了詩人的悲憫心懷。. 這首詩形容軌道是「被毒打而踵起來的,∕有兩條鐵鞭的痕跡的背上,∕蜈蚣在匍匐匍匐……∕ ...

  2. 2007年12月29日 · 然而,當我成長為青年後,雖然對自己很壞的品性一年比一年有更深的認識,但不知為什麼心情卻反而變得平靜多了。. 的確是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我至今還不能斷定其原因。. 這原因也許是由於某種極大地影響我的情況,使我心頭積聚著極度的苦悶,這 ...

  3. 2009年3月16日 · 「那當然! 」武田覺得非常無聊,雖然敷衍一聲,眼角卻也露出一絲笑紋。 「好像是托爾斯泰這麼說過:石頭掉在壺兒上,或者壺兒掉在石頭上,總是壺兒的不幸。 可是,在我看來,出乎意外地,遭殃的還不是那主人翁──人類嗎? --摘自 陳火泉「道」 陳火泉,臺灣彰化縣鹿港鎮人,民前四年生,受的是日文教育,讀的是應用化學,愛的是文藝,好學不倦,從日文寫到中文,是一個文學苦行僧。 為各大報寫過無數專欄,愛人的胸懷與清新的文筆,格外誠摯動人,既可以怡情,又可以勵志,深受廣大讀者的熱烈喜愛。 曾先後獲「國家文藝創作特殊貢獻獎」及「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散文創作獎」,是對人生體驗深刻的作家。 他的勵志散文,引經據典,亦莊亦諧,深入淺出。 在平實中,鼓舞人的心靈。

  4. 2009年4月14日 · 如今在空氣清靜機、離子產生器材的伺候下,會議卻老是草草結束。 時間一到,全員離座,誰也待不住。 健康第一,是反煙運動者的至高無上綱領。

  5. 2008年1月13日 · 因二二八事件而陷入低迷狀態的戰後台灣的新文學運動,不但沒摧毀這些中台灣文人的文學壯志,反而激發他們的雄心,他們把原本只是進行作品交流輪閱的鬆散組織《邊緣草》,重振旗鼓把詩誌改成《潮流》,於一九四八年五月推出戰後首見的中日文創刊的油印刊物。 「銀鈴會」就是詹冰與其台中地區的文友林亨泰、張彥勳、舊金堆、錦連等人合組的文學團體。 詹冰在《潮流》上發表的文章以論述為主,頗能見出他基本的文學觀點。 例如,應用現代醫學人體解剖的原理,分析莫泊桑的小說,從小說結構必須具備的幾項要素,以圖解的方式解析作品。 顯示他有文學作品解讀、剖析「科學化」、「規格化」的想法。 又如,他強調文學作品中,不可忽視人的尊嚴,不分白人、黑人,或任何人,「一切的人只要是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尊貴.... 」不得以任何理由損壞。

  6. 2007年7月29日 · 錦連表示,由於工作關係,他看到太多人生故事在火車站上演,尤其是在值大夜班時,空氣似乎全部靜止,只有壁虎與鐘擺聲,他覺得自己就像是牆上的壁虎一般,一輩子都要綁死在這個工作情緒中了。 他覺得應該要把工作上看到的百態化作文字,才能讓靈魂活過來。 而這也是錦連著作的詩集以「守夜的壁虎」作為題目的原因。 也因為這樣特殊的寫作題材,錦連有了「鐵道詩人」的美名。 錦連的詩作不多,卻非常受到推崇,他的詩集除了《守夜的壁虎》的之外,還有《鄉愁》、《挖掘》、《海的起源》等。 錦連曾以蜘蛛吐絲來形容自己的創作精神,而且,他認為自己還是一隻吝嗇的蜘咮,這是說明他的作品數量不多,更是說明他把寫詩看作像蜘蛛吐絲結網一樣的綿密多思。 的確,錦連一向獨來獨往,追求自己的創作方向,用自己的聲音來表現他所體會到的世間萬象。

  7. 2007年6月8日 · 「加彭尼」說自己是因為看到有人貪婪無饜,吸取別人膏血,卻受到法律保護,擠身上流社會,形成大盜賊是道德的,小盜賊卻是罪惡的,氣不過才以身試法、親自表演有組織的犯法。 「加彭尼」是當時家 喻戶曉的美國黑社會首領,這是一篇別開生面的「虛構」,顯示作者對文學的浪漫情懷,手法、構想都極為大膽,可惜後來沒有在小說方面繼續發展。 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留在日本岩手縣盛岡女子師範教美術。 不到三年即離職,赴中國上海「華聯通訊社」任翻譯,負責以無線電接聽日本消息,翻譯成中文,交給中國。 之後,又任職上海美專。 在盛岡期間,仍偶有詩作發表,但美術還是他的本業,只是對文學保有割捨不掉的濃厚興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