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23日 · 過去常將憂鬱症與不知足、不努力或者不夠樂觀等「負面情緒」做連結,但其實腦科學專家指出,憂鬱症不是悲傷,更不是心情不好,而是他們的腦部情緒調節功能失常,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林皇利:「負面的情緒的部分呢,它其實只是誘發憂鬱症成因的一部分

  3. 2023年10月10日 · 遇到憂鬱症怎麼辦. 衛福部提醒, 自殺防治需要全民的參與,「一問、二應、三轉介」是指關懷詢問身邊的人,如果遇到有想自殺、憂鬱的人,應該關心、回應他的想法,並協助將他轉介給專業的醫療人員。 衛服部鼓勵民眾平常多關愛自己、也多關心身邊的人,一句問候、一個微笑,都能溫暖人心。 若您或身邊的人有遇到心理困擾,目前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都可以提供或轉介心理諮詢的服務,亦可撥打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 (諧音:依舊愛我)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或撥打生命線1995及張老師1980,亦可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 (封面圖/東森新聞) #聚焦真相. 更多. 聚焦真相/2管委會糾紛頻上版面 專家:房價大受影響. 05-16 06:00. 聚焦真相/房市交易量縮盤整 專家曝買房最佳時機.

  4. 2022年8月17日 · 根據統計,有以下原因者更容易出現輕生行為:患有疾病(如憂鬱症、酒癮、人格疾患);生理疾病(如慢性病、疼痛、愛滋);曾嘗試輕生者、家族輕生史、酒癮史或精神病史;離婚、鰥寡或單身者;無業或退休者以及童年歷經悲慟者。

    • 台灣200萬人有憂鬱症狀 醫:重度憂鬱者估破百萬。演藝圈天后李玟傳因憂鬱症驟然離世震驚各界。據衛福部《自殺防治手冊》指出,自殺族群七成以上有憂鬱症,而罹患憂鬱症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0倍。
    • 精神疾病是自殺重要風險!5大原因令患者束手無策。楊聰財醫師表示,研究顯示精神疾病是自殺的重要風險因子,從各個面向影響患者的身心狀況。一、心理痛苦。長期的情緒困擾、心理痛苦與絕望感,可能促使他們希望透過自殺達到減輕痛苦。
    • 台灣人出現憂鬱症狀不自知?憂鬱症也與遺傳有關?楊聰財醫師指出,的確有許多民眾可能出現憂鬱症狀不自知。憂鬱症是一種心理健康障礙,會導致情緒低落、失去興趣或快樂感、能量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下降、睡眠問題等一系列症狀。
    • 憂鬱症有哪些治療方式?常見抗憂鬱藥物有哪些?最重要的是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疾病。楊聰財醫師指出憂鬱症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人際療法、解決問題療法)、身體活動、社會支持、輔助療法等。
  5. 2024年5月4日 · 研究指出,如果長輩社交孤獨,65歲以上的老人中,至少有21%的人有憂鬱症狀,盛行率為各年齡之冠,就診率卻不到1/10;如果不願意接觸醫療協助,還如何靠自己,找到下半輩子的陽光。

  6. 2024年2月2日 · 憂鬱症已經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尤其入冬後是憂鬱的好發期,精神科門診病患暴增兩成。 醫療健康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醫生通常會開給你的是藥物處方最快,問題是如果你今天的煩惱來源,這個事件不會因為你吃了藥,抗焦慮之後你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

  7. 2023年7月5日 · 研究團隊強調,在憂鬱量表評分中,有一項涉及「多基因遺傳」的分數項目,以測試自身是否為遺傳性憂鬱症的高風險群。 多基因遺傳項目分數較高者,總憂鬱量表評分分數也較高;然而研究團隊導入「社會支持」這一變因時,實習醫師的憂鬱症狀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