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5日 · 根據勞動部今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女性受雇者最近1年在工作場所遭受性騷擾比率達3.3%,男性為1.3%,若分別乘以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男女受雇員工總數,意思是,台灣1年內,可能有高達26萬人都曾受過職場性騷擾。 接獲性騷投訴,這5個NG句你應該改這樣說⋯⋯. (圖表製作者:鄭郁萌)| 放大原圖. 知情者沉默、輿論傷害. 讓受害者隱忍,成性騷黑數. 但是同一份報告也指出,其中有8成以上的人,都沒有說出口。 為什麼他們不說? 台灣的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8%,專長為勞資爭議的律師蔡晴羽指出,可能騷擾人本身就是雇主、或被重用的高階主管,受害者覺得內部申訴毫無意義:「沒有申訴或聲張,雇主可以辯解不知情,直接對外求助的勞工,反而成了組織裡的麻煩製造者。

    • 拿捏安全距離
    • 慎選話題
    • 將工作與私生活分開

    指身體接觸的距離。與同仁間互動時,難免會有身體接觸。提醒自己要保持安全距離,除非必要,否則不要有太多肢體接觸。表現好不一定要拍肩,可以請飲料。而且團隊一起請,更能避免獨厚某位同仁,也能強調是團隊共同努力才有成果。不僅不會被誤會,還能提振團隊士氣。如果某位女性同仁表現真的很好,也別單獨送禮引起誤會,替她爭取加薪會是比較適合的做法。

    主管難免會跟同仁閒聊,但是話題要慎選,開黃腔或是私領域問題都應避免。主管只要有效的分配工作,並將工作排程寫進行事曆,這做法除了能掌握進度,也可以有效增加與同仁的溝通量。只要有關工作的溝通量增加,就不怕跟同仁沒有話題,更不會聊到不適合的話題。藉此瞭解同仁對公司、團隊或職務上的看法,透過交流協助他調整。真正關心每位同仁的工作近況,就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有效將工作與私生活分開,避免私下過多聯繫,也能避免被誤會、騷擾。在網路普及的現代社會,工作與生活緊密結合,很難明確劃分。常常下班後還得回覆LINE訊息,臨時公事難免,但若跟工作較無關係,難免會被誤會。若能將工作與私事的溝通管道分流、公私分明,不只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能不必要的誤會與騷擾。

  2. 2017年6月20日 · 一、怎樣算性騷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衛服部資料,只要一切不受到歡迎的、與性或性別有關,會讓您感到不舒服不自在、覺得被冒犯、被侮辱的言行舉止。 簡單來說,只要讓孩子主觀感到害怕、不舒服,且有關性的行為舉止,都可能變成性騷擾。 二、幾歲要開始教性騷擾? 坊間有許多適合各年齡層認識身體界線的教材,可見性騷擾防治教育不限年齡,但前提還是要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來說明,比如三四歲的小孩,可以明確告訴他哪裡不能摸;五六歲的小孩就可進一步認識身體部位,並告知界線所在。 如果當孩子遇到性騷擾,請教他千萬不要懷疑自己的感覺,只要不舒服就得用敢說不,媽媽們一定要從小給予他們自我保護的觀念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孩子遇到性騷擾怎麼辦?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6月5日 · 性騷擾是給予受害者一項防衛性的武器,這項武器並不是用來傷害社會中的其他人,而只是保護他們自己、提醒社會大眾對性騷擾要有正確的認知,不要再用奇怪的理由作為對他人不尊重言行的藉口。

  5. 2023年6月9日 · 專家建議採用非直接對抗的3步驟:破壞性騷擾局面→私下糾正騷擾者→主動關心被騷擾者,主要目標是中斷性騷擾事件,讓受害者知道有人跟他站在同一陣線。

  6. 2021年4月23日 · 行政院會22日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明定8種跟蹤、騷擾行為樣態,將要求約會、網路騷擾等都納入規範,違反者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且規範本法自公布6個月施行。

  7. 2023年6月7日 · 1.與他人共事時若能注意7個細節,避開對方在意的禮儀地雷,必能大大提升自己的印象分數,也避免產生共事上的誤差。 2.在職場上,稱呼對方「帥哥、美女」並不恰當。 不論你身邊同事長相如何,這樣的稱呼都不適宜,只顯得你更輕浮。 3.職場上的肢體碰觸,很容易產生性騷擾的疑慮,他人裸露的地方,只要是手掌以外,一律都不要觸碰。 你曾經得罪女性主管/客戶/同事,卻不知道自己踩到哪一個地雷嗎? 你是否曾經因男性主管/客戶/同事的某些舉動,而感到不舒服? 在現代職場中,與異性共事是必然的,對於同性,我們通常比較容易理解其眼神、動作或說話口氣的隱藏涵意;但面對不同性別的人,卻常因為認知不同,解讀時產生誤差或困難。 誠然,性別間的差別一定會因人而異,並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