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23日 · 一、「養陽」養脾胃的補方. 夏天是萬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對應到人體也是一樣,屬於陽氣活躍的季節。 所以夏天進補要順應天人合一之道──「養陽」,充沛陽氣來強固身體保衛和防疫的作用。

  2. 2008年7月27日 · 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 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 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 中暑也分「陰陽」
    • 夏季養生重養心
    • 飲食起居需平衡
    • 大暑食療 傳統湯水消暑去濕

    台灣著名中醫師胡乃文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暑」節氣除了太陽光直曬的熱,還有隱伏在地裡面蒸出來的熱,他提醒民眾要小心中暑。 胡醫師說,中暑也分陰陽:在太陽底下久了會「陽中暑」,而冷氣吹久了會「陰中暑」。「陽中暑」整個人昏昏沉沉,呈現熱休克的狀況;「陰中暑」現象則是會身體很冷,像感冒症狀,骨頭關節都痠痛,唯一就是沒有咽喉痛。 胡醫師表示,「陽中暑」要大量飲水、吃西瓜或喝清絡飲來解決,清絡飲使用西瓜皮,是治夏天暑熱的處方,讓血絡涼下來,又打通血絡,暑熱就消了。 「陰中暑」重點要發汗把陰涼逼出去,可以喝點熱稀粥,稍微蓋被子出一些汗,就能改善。

    按五臟主時來看,夏季為心所主,故需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 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過激,心平氣和。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 高溫酷熱天氣容易使人心情煩躁,加上生活節奏快、競爭力強、生活空間擠迫、複雜的人際關係等因素,使現代人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懂得舒緩這些壓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中醫將精神調養列為養生諸法之首。 在沒有空調和冰箱的古代,人們靠的是通風、少動、調節情緒等方法應對暑熱。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消暑》:「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古人深知「煩夏莫如賞夏」、「心靜自然涼」的道理,調整身心,才能更好地度過炎炎夏日。這些方法在現代仍然有...

    俗話說,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大暑天氣酷熱,人們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會感覺比較累和食慾不振。 夏季飲食應少食辛辣油膩之品,如果過食油膩食物,會傷害脾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且停留在體內的風邪、濕邪、油膩之品糅合在一起,使人容易生病。夏季稍微吃點「苦」對身體會大有好處,可起到解熱除濕、抗菌消炎、幫助消化及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 香港中醫學會理事長俞明珠曾撰文介紹稱,脾臟的特點是喜燥、喜溫、惡水濕,而大暑氣候悶熱,陰雨不斷。濕本是陰寒之邪,切忌冷食,因為嗜凍貪涼會導致濕上加濕,寒上添霜。久而久之,脾虛困頓,不能將日常代謝的廢物及時排出體外。故大暑養生的關鍵在於除濕、利濕以健脾運。 他表示,雖天氣炎熱,飲食仍宜以溫為主,不宜吃冰冷食物,以免腹受寒氣。解暑還是茶水好,可食各種瓜果,如冬瓜、黃瓜、...

    香港養生飮食專欄作家大鴻珍表示,大暑正逢中伏時期至末伏之間,氣溫達至最高點,一年之中為最熱、亦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所以長輩常說「熱在中伏」。 氣候變化,常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緖的變化,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心煩意亂,焦躁等情緖,年老體弱者,更易血壓升高或心律失常。 所謂「藥食同源」,又說「藥補不如食補」所以老輩講究湯水養生。食物有分寒、熱,濕、燥⋯⋯另外,物味之鹹、酸、苦、辣、甜、甘、辛、澀等也是功能各異。 選擇食物要因應氣候,體質,時物或所需而定。今日大暑介紹兩個適合一家大小的傳統湯水,間單易做: (一)冬瓜薏米蓮葉湯(4人用量) 材料: 冬瓜1斤(性涼,清熱利水,消暑解毒去水腫) 鮮蓮葉1塊, 生薏米1兩(健脾補肺,清熱去濕) 赤小豆1兩(長形的)(利水除濕,消腫解毒) 炒扁豆半両(消暑化...

  3. 2017年7月22日 · 二十四節氣大暑. 「小暑」節氣過後15天左右「大暑」登場,2017年在陽曆7月22日交節。. 大暑是黃曆的六月中氣,也是夏季最後的一個節氣,《月令 ...

  4. 2014年7月23日 · 防「陰中暑」不要總是在非常冷的冷氣房裡頭,如果在裡面要穿長袖衣服,到了外頭要趕緊脫掉,冷熱交替當中最容易中暑。 炎炎夏日,清涼飲料熱賣,但台安醫院營養師林淑姬21日指出,含糖飲料暗藏肥胖危機,1杯半糖珍珠奶茶就有550大卡,得騎腳踏車3小時才能消耗。 (中央社) 大暑節氣的養生. 炎炎夏日各式冰品、飲品盛行,民眾喜歡大口吃冰品、喝冷飲。...

  5. 2017年7月26日 · 特點與含義.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通常伴隨著午後雷陣雨。.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夏季比喻為人一生中的尖峰。. 過了夏季後天氣開始轉涼 ...

  6. 2018年7月23日 · 1. 冷氣適溫不貪涼. 排汗是身體降溫的機制之一,但是大眾常因酷熱難耐而用強風直吹身體,或將冷氣溫度調得太低,這些做法不僅引發關節及呼吸道不適,而且讓身體難以散熱,導致頭昏、倦怠等。 建議冷氣溫度設定在26℃左右較為合適,且每隔數小時起身走動或開窗戶透氣。 2. 補充水分勿牛飲. 補充水分時放慢速度,別因為口渴而牛飲。 一口一口慢慢喝,讓水在嘴巴裡停留久一點,更能達到解渴的目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