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1日 · 台灣缺水史戰後水利大躍進 曾文水庫如何成為台灣之最. 撰文:許陳品. 出版: 2021-03-21 19:04 更新:2021-03-21 19:04. 1. 據台灣水利署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平均年雨量在2,500公釐左右,儘管高於世界平均973公釐,但事實上每人每年分配的雨水量只有3,916立方公尺 ...

  2. 2016年4月30日 · 社區專題. 從天后誕遙望400年水底古村 萬宜水庫下的爛泥灣村安置史. 撰文:袁智仁. 出版: 2016-04-30 07:00 更新:2016-04-30 12:58. 糧船灣的天后誕,儀式盛大。 吸引西貢的村落參與,是地區最大型的節慶之一。 當中參與的村莊,有爛泥灣村,後改名做萬宜村,一條沉在萬宜水庫水底的400年客家古村。 村雖沒,人猶在,每年天后誕,村民重聚,重溫昔日之鄉情。 久違而旅居海外的爛泥灣村民,難得聚首一堂。 (Ivan Wong攝) 出錢出力的天后誕. 爛泥灣村跟糧船灣一山之隔,村民坐在往天后誕的遊船,遙望萬宜水庫,「這是西壩,村子沉在裏面」。 今年,過百位昔日的村民參與天后節慶,包下三艘船,浩浩蕩蕩捧着花炮從西貢出發到糧船灣。

  3. 2023年9月8日 · 雨量已超越海葵 台灣兩水庫蓄水量一舉破5億噸」:夠用一整年.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 2023-09-08 11:00 更新:2023-09-10 03:23. 接連颱風來襲,平地大雨連連;南部主要水庫集水區卻細雨綿綿。. 昨(7日)嘉南平原平地大雨持續至今,受惠低壓帶對流雲系聚集 ...

    • 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山擁有台北後花園的美譽,每年櫻花季都會開出滿山遍野的櫻花,時間從一月下旬開始一路到到四月陸續會有,山櫻花、八重櫻、吉野櫻、昭和櫻等花種盛開,其中前一個月最為盛大,再加上恰逢農曆新年,總會湧入大批人潮,是許多人必去的走春賞櫻景點,接下來介紹2個特色的陽明山櫻花景點!
    • 台北內湖樂活公園(樂活夜櫻季)台北的內湖樂活公園櫻花綿延3公里,花種包含寒櫻、吉野櫻、八重櫻、昭和櫻與四種櫻花。位於內湖的樂活公園可以說是除了中正紀念堂之外,交通最便利的櫻花景點,只要搭到捷運東湖站,步行不到10分鐘就可以抵達。
    • 新北淡水無極天元宮。位於淡水的天元宮種植了多種品種的櫻花,包括吉野櫻、三色櫻和寒櫻等,多數人會在三月拜訪,一起欣賞紅白粉相間的櫻花盛況,搭配上莊嚴的宮廟建築,更是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無論早上或晚上的景色都非常壯觀,想追櫻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 新北三峽大熊櫻花林。近年最熱門的賞櫻景點當然少不了位在新北三峽的大熊櫻花林,不僅種植6種台灣常見的櫻花品種外,總數還高達4000棵,從一月到四月,每個月去都不會膩,可以能欣賞到各式各樣不同深淺顏色的櫻花,相當驚艷。
  4. 2021年3月5日 · 中國. 台灣新聞. 台灣缺水嚴重 高雄停止支援送水台南 寶山水庫乾到見底露遺跡. 撰文:彭琤琳. 出版: 2021-03-05 12:00 更新:2021-03-05 12:35. 綜合聯合報等台媒報道高雄周四4日凌晨零時起停止送水台南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代表水情更嚴峻南化水庫必須增加出水量全民要更嚴加節省用水現有水庫蓄水量要撐到今年7月。 新竹水情也拉響警報,主要供水的寶山及寶二水庫蓄水量每天都在往下降,屢創歷史新低,其中寶山水庫的河床邊更露出早年民宅遺跡。 高屏溪川流水再下降。 (南水局供圖)

  5. 2021年3月9日 · 德基水庫主要供應大台中地區民生工業用水現以每秒11立方米的出水量日供給石岡壩水庫後續的出水量將視水情調控大甲溪電廠表示德基水庫周日7日的水位為1338.38米周一8日的水位為1338米每天出水量依據中央調配並視水情變化調整希望水量可撐到梅雨來臨若水位降至1325米將停止供水以維持生態平衡。 緊鄰德基水庫的梨山居民指出,若水庫水位目視低於吊橋的橋頭,就代表缺水,惟德基水庫上游目前只有宜蘭山區陣雨帶來的雨水,九成以上的庫底裸露,此情況實在是前所未見。 有居民試圖橫越水庫,但因庫底泥土鬆軟,難以前進。 有果農透露,以往平地缺水,梨山的森林涵養水源,山上果農靠山泉水以及在山澗野溪取水,惟現時山上10條野溪有7條都乾涸,可見旱象嚴峻,呼籲大家要有長期抗旱的準備。

  6. 2016年10月2日 · 姑娘仔張雪芹去年寫了一份計劃書以藝術作為工具讓官門漁村和萬宜漁村的老漁民說出官門道的過去計劃名為水下漁灣的故事」,呼應爾冬陛的水中的故鄉」。 藝術的方式包括:戲劇創作、作曲作詞、裝置展覽,她邀請漁民認識一班藝術家,包括梁以瑚(二胡婆婆)、黃詠楓、吳文基,以及一人一劇場的成員,他們一起教伯伯婆婆畫畫、剪貼,每次婆婆說「我乜都唔識㗎! 」他們會反過來請教婆婆:這條是什麼魚? 它的鰭是怎樣? 它的尾是怎樣? 看! 你哋幾叻! 去年姑娘仔填了幾千張表格向兩個機構申請資助:何鴻毅基金和藝發局,兩次都成功進入最後評估階段,但是最後收到的通知卻是:關注的漁民範圍太細了、藝術手法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