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3日 · 如果想要擔任國民法官,必須注意以下的資格要求(國民法官 12): 年滿 23 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連續居住滿 4 個月以上(如:在桃園市連續居住滿 4 個月,就有可能成為桃園地方法院的國民法官候選人)。

  2. 2023年4月11日 · 國民法官法庭中,會有六名國民法官與三名法官,一同審理特定的刑事案件,並共同商議定罪、量刑等事宜,將國民多元的視野與經驗納入審判中,幫助司法判決更全面。 司法院1987年開始,便著手「國民參與審判制度」的討論,後來參考英美法系的「陪審團」,研擬出國民法官制度,並由立法院在2020年三讀通過 《國民法官法》 ,部分條文已自公布日實施,除了 第5條第1項第1款...

  3. 2023年5月24日 · 只要滿23歲並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即有成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的資格,但根據國民法官法第13、14、15條的規定,如果有下列情形,可能會產生不適合或不公平的疑慮,因此這些人沒有擔任國民法官的資格,包括:

  4. 國民多元的視野與經驗納入審判中,幫助司法判決更全面。. 國民法官制度,就是由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民眾,與法官一起坐在法檯上,共同審判的制度。. 國民法官雖然沒有法律背景,但可以把不同的生活經驗、價值思考、法律感情,帶進法庭。. 藉著國民 ...

  5. 國民法官新制於2023年1月1日正式實施。 國民只要年滿23歲,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連續居住4個月以上,都可能成為國民法官國民法官制度的內容,是從一般民眾當中隨機抽選出國民法官,與法官一起審理重大刑事案件,共同討論決定被告有沒有犯罪,及要

  6. 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於執行職務期間,或候選國民法官受通知到庭期間,其所屬機關(構)、學校、團體、公司、廠場應給予公假;並不得以其現任或曾任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或候選國民法官為由,予以任何職務上不利之處分。

  7. 2022年8月5日 · 「國民法官」制度將在2023年1月1日起正式上路 [1] ,是近年來重要司法改革之一,主要規定在「 國民法官法 」,核心精神是透過「國民與法官共同參與刑事審判」,來提升司法透明度,增進國民對於司法的瞭解及信賴,而國民依法有擔任國民法官的義務 [2] 。 據媒體報導,2023年應由國民法官參與審理的案件,初估將有300件,因此在2022年底前可能約有12萬人會收到法院的備選國民法官通知 [3] 。 不過,大眾對於新制度可能還有些不清楚或疑慮的地方,像是:國民法官是怎麼選出來的、要上班或家有長輩要照顧沒時間參加、怕判案讓自己人身安全有危險等。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誰可以當國民法官? 有哪些相關保障? 一、國民法官資格(見圖1) 圖1 誰可以當國民法官? 資料來源:匿名 / 繪圖:Yen.

  8. 2024年4月24日 · 只要滿23歲並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即有成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的資格,但根據國民法官法第13、14、15條的規定,如果有下列情形,可能會產生不適合或不公平的疑慮,因此這些人沒有擔任國民法官的資格,包括:

  9. 國民法官制度,是由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民眾,與法官共同審判的制度. 多元: 將不同民眾的生活經驗、價值思考、 法律感情, 帶進法庭。. 透明: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一同參與刑事審判, 讓司法更透明。. 對話: 司法專業與外界對話、交流與反思, 促進國民與法院間的 ...

  10. 立法意旨. 國民法官、 備位國民法官之選任, 首重其公正性及跨階層代表性(fair cross section of the community), 以融合多元價值,達成反映國民正當法律感情之理念。. 又法官執行職務時, 不得因性別、 種族、 地域、宗教、 國籍、 年齡、 身體、 性傾向、 婚姻狀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