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9日 ·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 (2024)年2月19日報導指出星國將如期自2025年起實施最低有效稅率並透過國內補足稅確保跨國企業至少繳交15%的稅款此可能將提高年營業額達7億5,000萬歐元的跨國公司在新加坡繳交的公司稅因此星國將推出包括可退還投資稅收抵減」 (Refundable Investment Credit簡稱RIC)及修改優惠稅率」 (concessionary tax rate)等計畫,以維持稅務系統具競爭優勢。 稅務專家認為,相關計畫可吸引跨國公司持續將業務留在星國,並展開更高增值及低碳綠色業務。

  2. 2024年3月4日 · 1. 協助新加坡企業把握先進製造人工智慧 (AI)及永續發展等新成長產業的商機並推出新的可退還投資稅收抵減」 (Refundable Investment Credit)措施以吸引跨國企業在星國發展高增值及具實質性的經濟活動為吸引高品質投資符合資格的企業在新加坡設立或擴展製造設施商品貿易研發及創新及去碳化將可享有可退還投資稅收抵減」。 2. 為把握人工智慧帶來的商機,新加坡貿工部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將設立「製造業人工智慧卓越中心」,藉由業界、研究機構及新創公司的力量,發展適合製造業的解決方案,包括利用人工智慧改善製程、加強品質保證、產品與零配件設計及使用「大型語言模型」輔助人力等。 前述計畫將在2024年底前推出,為期三年。

  3. 2023年5月5日 · 全球商機資訊. 中國大陸2023年首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1.4% 2023-05-05 中國大陸/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志明.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3年4月27日. 中國大陸統計局公布2023年1至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值15,167.4億元 (人民幣下同),較2022年同期下降21.4%。 2023年1至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值5,892.4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16.9%;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值11,290.3億元,下降20.6%;外商及臺港澳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值3,318.1億元,下降24.9%;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值3,894.1億元,下降23.0%。

  4. 本法案通過後在2032年前購買電動車之買主將可獲得7500美元之租稅抵減但此租稅抵減僅適用於收入在 30萬美元以下的夫婦或15 萬美元以下的單身人士。 任何售價超過 8萬美元的卡車或 SUV 或5.5萬美元以上的小客車都不符合資格。 為協助中等收入家庭使用電動車本法案也為2.5萬美元以下之二手電動車(至少使用兩年)買主提供30%車價的抵減最高4千美元。 本法案也取消每家車廠僅有20萬輛電動車得適用租稅抵減之限制。 為了刺激在美國境內生產電動車,本法案還要求合格清潔汽車的最終組裝須在北美進行。 此一要求將自拜登總統簽署《降低通膨法案》之日(即 2022 年 8 月 16 日)起生效。 用於製造電動車的材料和其他關鍵零組件(即電池零件)也須來自北美。

  5. 2021年6月17日 · 首頁. 經貿往來. 全球商機資訊. 日本計劃籌措1兆日圓協助企業輸出減碳技術與設備予開發中國家. 2021-06-17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經濟組 何坤松. 依據日刊工業新聞等報導日本政府宣布強化聯合抵減機制 (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 JCM),希望在2030年之前由官民籌措1兆日圓資金支援日本企業進軍以印度太平洋地區為主的國際市場輸出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技術及設備以期協助當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累計減少1億噸。 查JCM係由日本於2013年倡導啟動的制度,迄今協助17國共約176個項目。 點擊率: 335. 2023年「全球和平指數」新加坡名列第6,較去(2022)年上升3個名次. 美國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徵關稅清單.

  6. 2024年3月25日 · 全球商機資訊. 中國大陸2024年首2月固定資產投資成長4.2% 2024-03-25 中國大陸/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許組長志明.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4年3月18日. 中國大陸統計局公布2024年1至2月固定資產投資 (不含農戶)50,847億元 (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同期成長4.2%。 其中,製造業投資成長9.4%;基礎設施投資 (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成長6.3%。 產業方面,第一產業投資858億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5.7%;第二產業投資15,837億元,成長11.9%;第三產業投資34,152億元,成長1.2%。 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較2023年同期成長11.9%。

  7. 2022年3月11日 · 與會代表針對不同企業如何推動減碳營運模式中小企業資源與經費有限如何減碳碳訂價如何訂出國際碳盤查相關標準與規定企業自行投資綠電是否碳排放抵減效益最大等提問主講者強調企業應先鑑別碳排放熱點找出最有效潛在降低碳排機會將減碳投入成本作為衡量指標建立碳財務化管理機制。 也提醒與會者,中小企業可多運用政府提供的輔導資源等。 有關減碳行動力出口服務列車相關活動資訊,可至貿易局綠色經貿網 (www.greentrade.org.tw)查詢,歡迎業者多加參與及運用。 貿易局發言人:李副局長冠志. 聯絡電話:02-2397-7109、02-2397-7198. 電子郵件信箱:gjlee@trade.gov.tw. 業務聯絡人:貿易發展組黃科長昭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