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公共廁所,簡稱公廁,文雅的稱為化粧室、洗手間或衛生間,廣東口語稱為屎坑,舊時也有茅廁、茅坑,指供公共使用的廁所。 一部分公共廁所按照 性別 分為 男廁 、 女廁 ,也有一些是不分 性別 的 中性廁所 (無性別廁所)。

  2. 歷史. 香港的公共廁所,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 開埠初期 。 根據 清廷 外交官 張德彝 在其遊記《航海述奇》中描述,在1860年代, 香港政府 已立例禁止在大街隨地便溺。 惟當時的公共廁所並不多,不少公眾場所均未設廁所,因此不少人在「人有三急」時,均選擇在後巷等較隱蔽的地方就地解決,以致這些地方經常臭氣沖天,也使這些地方有「 屙屎巷 」之稱 [2] [3] 。 港島地底公廁. 19世紀末, 英國 人為了改善環境衛生,開始在 中環 區興建公廁。 當時廁所屬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以及為了節省地皮,便把公廁設在地底。 又因為當時的「 重男輕女 」社會文化,女性較少外出工作,因此不少地底公廁均只設男廁,不設女廁 [3] 。

  3. 公共廁所 有分為男用和女用、或不分性別的 無性別廁所 ,另有提供身心障礙人士使用的 無障礙廁所 、親子共用的親子廁所等各種不同的類型。 稱呼、簡介 [ 編輯] 中國大陸地區 [ 編輯] 中國古代廁所多設於房舍外,採「溷廁合一」形式與豬舍相連的 豬廁 [1] 。 通常糞坑頗挖並覆茅草,稱「茅坑」、「茅房」或「茅廁」。 在 先秦 及 漢 魏 時期,廁所也被稱為「行清」。 宋朝僧人 雪竇 曾在 靈隱寺 打掃廁所,故而廁又稱為「雪隱」。 現代廁所. 現今主要稱「洗手間」、「衛生間」、「化妝室」等。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移動廁所是指可以搬移的公廁,馬桶較深以阻止臭味散發,一般不設洗手盆,多見於工地或或臨時性質的場地(例如集會遊行或演唱會場地),在原有公廁維修時也會使用。

  6. 世界廁所組織 (英語: 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 )是一個關心 廁所 和 公共衛生 問題的 非營利組織 ,2001年成立,總部位於 新加坡 ,每年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行 世界會 ( World Toilet Summit )。. 目前世界廁所組織有來自177個國家和地區的477個國際會員,新加坡 ...

  7. 臺灣正體. 四部流動廁所,最右側的為 無障礙廁所. 流動廁所 是一種可以隨意移動的 馬桶 以及 廁所 。. 大多數移動廁所不與 下水道 、 污水處理 管以及 化糞池 相連。. 可攜式馬桶常見於 開發中國家 的城市 貧民窟 以及營地、船隻、建築工地、電影拍攝地以及 ...

  8. 香港政府管理公廁部門主要有三個:管理街道公廁的食物環境衞生署(共管理公廁787間,其中94間設在港島區,62間設在九龍區,631間設在新界及離島區;至於旱廁,有59間設在新界及離島區),管理公園、沙灘及其他康樂場地公廁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