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珓 jiào 、 卜珓 [1] ,「珓」後來或寫作「 筊 jiǎo 」字,而為 擲筊 、 卜筊 ,是 中國民間信仰 中人們请神明指示的儀式。. 所用工具稱作「珓杯」、「 筊杯 」,有時也稱之為「杯筊」、「杯珓」,古者以蚌殼為之,後用木、竹替代 [2] ,一般是兩個約巴掌大 ...

  2. 編. ㄐㄧㄠˋ 、 卜珓 [1] ,「珓」後來或寫作「 筊 ㄐㄧㄠˇ 」字,而為 擲筊 、 卜筊 ,是 中國民間信仰 中人們請神明指示的儀式。. 所用工具稱作「珓杯」、「 筊杯 」,有時也稱之為「杯筊」、「杯珓」,古者以蚌殼為之,後用木、竹替代 [2] ,一般是 ...

    • 起源
    • 類型
    • 排列
    • 擺放
    • 牌位與冥婚

    傳說祖先牌位起於東漢,有位名叫丁蘭的農夫,因父親早故,由母親撫養長大,常因脾氣不好而對母親惡言相向。 有日,丁蘭像往常一樣到田裡幹活,看見路邊的小羊跪著吸食母羊羊乳,覺得非常詫異;隨後牧羊老人傳授他「羔羊跪乳」的道理,丁蘭有感自己平日的所爲對不起母親,因而慚愧不已。當天,丁蘭的母親因事延誤送飯時間,心懷畏懼且匆忙地趕去田裡,丁蘭在田裡看見母親到來,心懷懺悔地向他母親跑去,他的母親卻以為丁蘭發怒而逃跑失足跌入急流。丁蘭在急流中遍尋不獲母親的蹤跡,只撿回一塊木頭;他在悲傷哀慟以後,把木頭帶回家中刻上母親的名字奉祀在正廳,逢事必先擲筊跪求母親的意見。從此之後大家都仿效他的舉止,把木牌當做「神主牌」來奉祀,傳揚孝親感恩的傳統美德。

    歷代祖先牌位

    有些祖先牌位是包括宗族的歷代祖先,在牌位上並不會單獨書寫個人的姓名,而是用「歷代祖先」、「歷代祖考妣」代表。祖先不但包括自己的直系祖先,還包括無後之旁系長輩、祖先(叔伯、叔公、伯公等未婚過世男性,台灣話稱為倒房)。但通常不包括家族中的未婚女性先人(稱為姑婆),閩南人所謂的「姑不入龕」,但在性別平權的今天顯得不近人情,但亦有部份家庭會在未婚女性親人死亡後,擲筊詢問祖先可否讓該者「合爐」,進入祖先牌位,共同接受後代子孫奉祀。。 臺灣閩南人的「公媽龕」分成「外牌」和「內牌」,「外牌」書寫「某姓歷代祖考妣之神位」,有些會寫上堂號,「內牌」書寫祖先諱名和生卒日期,木片數量不定,有七塊、八塊、九塊者,一般一片寫一代(夫妻倆);從外觀上是無法看見內裡的內牌。若是獨子祭拜的公媽龕,除了奉祀歷代直系祖先之外,還必須供奉無後之旁系長輩、祖先(叔伯、叔公、伯公等未婚過世男性,台灣話稱為倒房),若是父母雙亡,兄弟們將祖先牌位各自請出祭拜,則長子仍需供奉最早期的祖先(祖公祖媽)與其他無後旁系長輩,至於次子、三子等,則可以只寫直系三代為主。。 廣東、香港的寫法為「某門堂上歷代祖先」,台灣的寫法為「堂上某氏歷...

    個人、夫婦牌位

    有些牌位是只書寫一人或男性祖先及其妻子,華人、日本牌位上夫婦按男左女右排列,其中左、右是指牌位本身的方向而非人拜祭時面向牌位的方向。在華人地區,若男性祖先有多一名配偶,元配在男子右側最接近男子之處,之後首名繼室在元配右方,次名繼室在首名繼室右方,如此類推;若妾室之名書於神主牌,則男子在中央,正室在男子左方,妾室在男子右方。朝鮮則是男右女左。 華人的個人、夫婦牌位字數依派別有不同的格式,據以擇吉避凶而行。 「三元」地理派有所謂「兩生合一老」(亦稱爲「兩生抱一老」或「兩生夾一老」)格式,多爲漳州、客家、廣府等籍貫人士採用,是指每行的字數應以「生、老、病、死、苦」循環計數,中間一行書寫諱名,應落在「老」位,既是7、12或17個字數;左右兩行書寫生卒日期,應落在「生」位,既是6、11或16個字數。 此外,也有由「三合」地理派傳出「興、旺、衰、微」,或與之雷同的「興、旺、死、絕」,多爲泉州、潮州等籍貫人士採用。亦有其他籍貫人士採用「天、地、人、富、貴、貧」的計算方法。 客家、圍頭人、朝鮮已婚婦女在牌位上皆尊稱為孺人,相傳是因為宋朝末年,客家婦女救駕有功,獲皇帝賜以七品命婦“孺人”榮銜。而圍...

    臺灣客家阿公婆牌

    臺灣客家人把祖先牌位稱爲阿公婆牌,中央以特大字體寫上一世祖之諱名,兩側以較小字體寫上後世歷代祖先諱名,又有「大牌」和「小牌」之分,「大牌」是指以「原始祖」或「開基祖」為一世祖的牌位,「小牌」則是分支派各房一世祖及其子孫的牌位,無論是大牌和小牌同時擺放還是牌位上歷代祖先的順序,都以左尊右卑的「昭穆制」順序排列。

    多個牌位同時供奉時,會有特定的排列方式。根據宗法制度,祖先牌位的排列順序是以始祖居中位,二、四、六代祖居左位,三、五、七代祖居右位,後代子孫祭祖亦以此秩序排列,以別父子、遠近、長幼和親疏的順序,稱爲「左昭右穆」。七代祖先由近而遠,稱爲「父、祖、曾、高、太、玄、顯」;九世子孫由親而疏,稱爲「子、孫、曾、玄、來、昆、仍、雲、耳」。此種排列法見於華人、朝鮮人、越南人的家庭、祠堂以子琉球人的祠堂,但沖繩式位牌只在同時供奉多個位牌時才按照左昭右穆的規則,單一位牌則是由右至左排列。

    家庭安放祖先神位通常是在神檯或祖龕。因應不同宗教、文化,有不同的擺放方式。 華人傳統上有幾種不同的安放方式。一種是安置神位和祖先位前,應事先避開「沖煞」位置,有些是按風水學佈局,以「左青龍、右白虎」的格局設置,事先避開「沖煞」位置,以免造成家庭成員的不利。神明安置在龍邊,祖先安置在虎邊,青龍位要高,白虎位要低。 祖先牌位應設在正廳的白虎位,位置不可超過神位,宜低宜退; 客家人崇敬祖先,祖先多設在正位,神明供奉在旁,為「祖在家,神在廟」之思想,即在家祖先最大,在廟則神明最大。 漢傳佛教對信徒在家中安置祖先牌位,多數抱持「允許」的立場,但鼓勵佛壇應以供奉諸佛菩薩爲主、祖先牌位爲次;佛像應設置在佛壇中間,祖先牌位設在佛像的側邊,或另行設置祖壇均可。 有些設有獨立的祖龕,專門供奉祖先,日本把這種祖龕...

    位牌婚是冥婚的一種形式,臺灣也稱爲「娶神主」、「嫁神主」,顧名思義就是生人與神主牌結婚;或是兩方家長做主,將已故男女的牌位結成夫妻。常見的位牌婚形式有四種情況: 1. 未婚女子死亡,到適婚年齡時選擇合適的對象迎娶女方神主,對象可以是活人或神主; 2. 女子在訂婚後死亡,由男方迎娶女方神主完婚; 3. 男女雙方已訂婚,未行結婚而同時死亡,由雙方家長做主讓神主結成夫妻; 4. 訂婚後男子死亡,在葬禮前迎娶女方完婚。 根據中華傳統的習俗,未婚女子死後不得入祀家族的祖先牌位,只能單獨供奉在家中的偏僻角落,爲免日後因無人奉祀而成爲無主孤魂,所以有能力的父母會設法爲亡女尋找一戶夫家,以求她能有個歸宿得到長久的奉祀。 發誓終生不嫁的自梳女爲求死後有人供奉,採用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買清守」,讓自己嫁給神主做...

  3. :其中一或二个杯依附在神桌桌裙、桌布或拜垫等物体垂直的布面上,亦被信众视为神迹 [7] 。 隐:其中一或二个两弹入桌底或不明地方无法得知面。 在民间信仰中,掷有几个约定俗成的礼仪如下: 一般情况下,祈求连续允,以三次为限。

  4. 主条目: 擲筊. 在信奉 道教 及 民間信仰 的 廟宇 或家居供奉的 神明 和 祖先 神位 的家庭,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供上香膜拜之後,請神明指示的工具。. 這個動作稱之為擲筊 」或 問杯 。. 在 臺灣 與海外華人地區,凡是 道教 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 ...

  5. 編. 珓 jiào 、 卜珓 [1] ,「珓」後來或寫作「 筊 jiǎo 」而為 擲筊 、 卜筊 ,是 中國民間信仰 中人們請神明指示的儀式。. 所用工具稱作「珓杯」、「 筊杯 」,有時也稱之為「杯筊」、「杯珓」,古者以蚌殼為之,後用木、竹替代 [2] ,一般是兩個約 ...

  6. jiǎo 杯 ,或作 杯 珓 jiào ,是 民間信仰 與 道教 信仰中一種尋求 神明 指示的儀式工具。 筊杯在遠古時期的原型,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 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替代。 名稱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或作「杯珓」﹑「杯爻」﹑「杯教」﹑「碑珓」﹑「珓杯」﹑「珓兒」﹑「跋杯」。 關於「杯珓」兩字的字源, 宋代 學者 程大昌 推論:因蚌殼可如杯子般盛水,是為「杯」;珓的發音和「叫」相同,代表借用杯珓的仰俯來傳達神佛的意志以教示人們,於是使用「珓」一字。 [1] 外觀材質 [ 編輯] 台灣 彰化縣 鹿港天后宮 自 清朝 開始使用的筊杯. 筊杯 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