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臺北市 環保局技士、股長,環保署技正、科長, 臺灣省政府 環保處北區環保中心主任等職

      • 張子敬早年畢業於 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 研究所碩士,曾任 臺北市 環保局技士、股長,環保署技正、科長, 臺灣省政府 環保處北區環保中心主任等職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張子敬早年畢業於 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 研究所碩士,曾任 臺北市 環保局技士、股長,環保署技正、科長, 臺灣省政府 環保處北區環保中心主任等職。 2000年10月,在 蘇貞昌 臺北縣長任內,擔任 臺北縣 環保局局長;2005年3月,在 林錫耀 代理台北縣長任內,擔任臺北縣副縣長。 2006年1月,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長,張子敬回到環保署擔任常務副署長。 其後,在 陳水扁 、 馬英九 、 蔡英文 三位總統任內一直擔任副署長。 2019年1月,蘇貞昌 再次組織內閣 ,張子敬正式升任環保署署長 [1] 。 2023年8月,升任行政院 政務委員 [2] ,同年8月21日因環保署正式升格為環境部,而正式卸任署長職務,成為最後一任環保署署長。 參考文獻 [ 編輯]

  3. 2023年8月21日 · 張子敬署長重要事蹟. 自2019年1月14日接任環保署署長。 大學及研究所均主修環境工程,亦經高等考試環境工程科及格。 公務生涯於1982年10月由臺北市環保局技士開始歷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技正科長臺灣省環境保護處科長及北區中心主任臺北縣環境保護局局長臺北縣副縣長再回歸本署擔任副署長而署長可說是具實務經驗也了解中央地方行政的一位署長。 張署長上任時間尚短,但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各項環保議題。 在約半年時間,他處理了之前老車淘汰的爭議。 針對大型老舊柴油車污染狀況,改以調修、汰換等補助手段,配以接續實施之檢測與合格標章及空氣品質維護區劃設等手段,化解爭議,持續推動老舊柴油車污染改善之目標。

  4. 張子敬早年畢業於 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 研究所碩士,曾任 臺北市 環保局技士、股長,環保署技正、科長, 臺灣省政府 環保處北區環保中心主任等職。 2000年10月,在 蘇貞昌 臺北縣長任內,擔任 臺北縣 環保局局長;2005年3月,在 林錫耀 代理台北縣長任內,擔任臺北縣副縣長。 2006年1月,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長,張子敬回到環保署擔任常務副署長。 其後,在 陳水扁 、 馬英九 、 蔡英文 三位總統任內一直擔任副署長。 2019年1月,蘇貞昌 再次組織內閣 ,張子敬正式升任環保署署長 [1] 。 2023年8月,升任行政院 政務委員 [2] ,同年8月21日因環保署正式升格為環境部,而正式卸任署長職務,成為最後一任環保署署長。 參考文獻.

    • 加速中但還未趕上:官僚體制溝通的困境
    • 受大眾矚目的環評,當前制度下難解的賽局
    • 解開緊繃臃腫的環評制度,落實主管機關審查機制
    • 管制典範轉變:之前形塑成環評決戰,但未來亡羊可補牢。
    • 看待新世代的氣候呼籲:環保議題的加速應該是 S 型的曲線
    • 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環境保護需要結合經濟策略
    • 環境保護要成功,環境教育很重要

    「政府的腳步有在加快,但往往跟不上民間。」 張子敬署長回憶道,「我記得大概民國 75 年左右,有次政府訂了新環保標準,我那時候是承辦人,在報紙上買了一個半版的廣告來宣達,不貴,但我長官不以為然;那個時代的公務員覺得,法規訂了,民眾自己就該知道,為什麼還要登報紙告訴你我訂了什麼東西?」跟那個年代相比,現在的政府單位更加的重視政策溝通,但往往仍受先天的侷限。 張子敬坦言,台灣政府的制度從大國框架下設計而來,是官僚系統反應速度慢最根本的原因。他說:「公務員常常被罵,為何一個案子蓋了幾十個章,誰負責?因為原來制度設計是這樣。當只有最後那個人蓋章才算數,流程就變得很冗長。」 「我常常看公務員上 call-in節目,我覺得實在不該上」,他苦笑著說,因為制度,最後決策的那個人還沒講話之前,中間蓋章的人講話...

    而求快求定論的媒體框架,遇上了環評,造成誤解的威力更大。張子敬明白公眾很在乎環評,但他強調「環境影響評估」本來就是一個評估的過程。他說:「事情還沒發生,你只能預想事情可能會怎樣,盡量用手頭上最好的工具跟資料去判斷,所以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當挑戰你的人要求你百分之百確定時,你絕對不敢講,一不敢講,就變成政府好像一直有什麼東西沒告訴人家,但那是整個系統讓我們不敢去說,長期以來造成民眾的不信任,寧可聽外面的聲音。」講到這,他再次強調,政府有在改變,但確實是跟不上。 為什麼環評的結果,似乎總是沒人滿意?環保團體擔心環評刻意放水,開發單位反認為環評刻意卡關,環評委員老覺得吃力不討好? 張署長沒有簡單的回答,但他舉了個例子,「有個環評案,有一台風機要立在河道中間,雖然從環境影響上來看,沒什麼問題,但環評...

    張子敬直言:「我這次對環評委員名單作出調整,很多人在罵我。」而這波調整也不僅於此。他將各部門主管、法規,放進專案小組,要逐步解開緊繃的環評制度。以風機案為例,若水利單位能夠講清楚,這個開發在該單位有哪些機制、會如何審查,確保風機不會倒,那就不用在環評裡面處理。 「環評只要確實告知主管機關審查、也確實有機制去審查,未來就算出了什麼事,就不是環評沒有注意到這個事,可是現在不是這樣,所以才做出一些調整。」張子敬認為,環評委員該去專業化、提高價值判斷的層級,意思是環評委員不該淪為外包審查員,而是要由各技術主管機關自己釐清,按照法規顧好。 環評委員該在意跟賦予的是生態、美植等更高的價值,要有更高的高度。「現在有點倒過來,環評委員會被要求很多,好像什麼都要懂,外來委員要看那麼多資料,負那麼大的責任,又不...

    從強化主管機關責任、降低環評委員壓力、阻止環評臃腫化與表演化、再到補充環評後的管制手段,張子敬一步步拆彈,但繞得過「否決權」的詛咒嗎? 張子敬坦言,當初修法的時候,立法委員在環評法加進了所謂的否決權,有其時空背景。當時立法委員可能認為環保署再不把關,就沒有人把關了,所以在立法院加了這一條,造成今天的樣貌,不能說是不對,但也該與時俱進。 「因為有否決權,於是大家覺得,只要你(指環評)不通過就好,其他的許可都無效,結果其他的許可事項也都被拿來環評決戰,因為覺得這裡沒過,其他都不用談。但我常常說:沒錯,環評沒過不能開發,但過了就一定會開發嗎?」張子敬以新北市核二廠核廢料露天乾式貯存廠為例,雖然環評過了,但新北市不核發水土保持許可,多年來一樣動彈不得。 民眾覺得環評不過就什麼都沒有,過了就一定會開發...

    談完環評與延伸的公共溝通問題,我接著想知道的是,台灣在環境保護政策上,難道不該加速、甚至激進一點嗎?進入「人類世」(Anthropocene) ,面對越來越沈重的生態焦慮,身為台灣最高環保機關主事者,他怎麼看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瑞典少女 Greta Thunberg 的論述? 張子敬說:「我認為,(Greta 的說法)有好,也有不好。認為好的部分是,確實大家動作該更快,做更多,例如我們準備修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先前定了目標,但看起來不夠有力,會達不到,所以確實該去做。」 「我不太贊同的,是她不該挑起世代的對立。所謂的『大人』,辛辛苦苦賺錢,不也是為了扶養下一代嗎?有誰的目的是刻意要讓下一代被滅絕呢?所以那是我比較不贊同的。」 將近四十年來投入環保政策與執行的經驗,張子敬認為推動環保的節奏往往不...

    環保議題時常被認為與經濟開發有所衝突,但張子敬認為推動環境保護更該結合正確的經濟策略。以丹麥的風電產業為例,既協助本國能源轉型,亦可以外銷。規畫時看得夠遠,就不只是保護環境,更能找到發展契機。但他也說,很多人可能會罵他「一個環保署長怎麼在談經濟」。 「之前友邦國家來到台灣學習,看到我們的焚化廠,覺得好棒。他們國家遍地垃圾,沒辦法處理。但焚化廠很貴,沒有經濟力量,就是做不了,即便來台灣看了覺得再棒,也抄不回去。所以經濟要到一定程度,環保才有辦法推。」他說。 張子敬認為環境問題不完全是產業造成的,也來自於民眾的生活方式。 因此推環保,必須要讓經濟可行,這也是他上任以來,跨域推動循環經濟的原因。「我們現在也跟很多產業在談,以往東西用完了,廢棄物都直接丟掉、給處理廠,不然可能簡單處理一下,就當成下腳...

    前面提到,張子敬認為環保腳步該加快,又認為環保與經濟不該對立,而該相輔相成,那除了調整環評制度、推動循環經濟以外,環保署還打算做什麼?張子敬表示,回看環保署成立至今的 33 年歷史,台灣環保工作最成功的部分,其實是環境教育。 「年輕的朋友,從小就知道環保,已經變成習慣,內化到生活裡。我覺得未來比較重要的是,我們在推的『綠色生活』。鼓勵人們生活消費朝綠色、在地食材、減少食物里程、無剩食等。慢慢地,生活方式越綠,環境自然越好。」然而他也承認,綠色生活看似平淡,其實是大工程,要花很長的時間。「很多人可能不覺得這重要,熱頭上的事情,像是一些案子,比較會被注意,但其實這(指綠色生活)是更重要的。我看到台灣長期以來環保能有成就,原因是教育做得好。」他說。 儘管已經開始找 Youtuber 合作,他也表示...

  5. 張子敬早年畢業於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曾任臺北市政府環保局技士股長環保署技正科長臺灣省政府環保處北區環保中心主任等職。 2000年10月,在 蘇貞昌 臺北縣長任內,擔任臺北環保局長;2005年3月,在 林錫耀 代理台北縣長任內擔任臺北縣副縣長2006年1月25日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長張子敬回到環境保護署擔任常務副署長。 其後,在 陳水扁 、 馬英九 、 蔡英文 三位總統任內一直擔任副署長。 2019年1月,蘇貞昌再次出任行政院長,張子敬擔任環保署署長。 目次. 1 學歷. 2 經歷. 3 外部連結. 4 參考資料.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1993年9月-1995年6月)

  6. 2019年1月13日 · 張子敬畢業於成大環工系交大環工所從環保體系基層公務員做起過去十三年都在環保署擔任副署長對於環保署業務的嫻熟是張子敬最大優勢但二 總統大選前環保署至少面臨空氣品質改善環評修法限塑政策等三大地雷若稍一不慎引爆地雷張子敬恐受重傷」。 今年九合一選戰空污被操作成選戰議題導致前署長李應元下台的殷鑑不遠張子敬未來除了自許環保專業之外如何因應環保議題政治化的政治操作手法考驗他的能力。 還有如何搞定環評大會及環保團體,也是張子敬的挑戰。 二 八年張子敬主持環評會議強勢通過蘇花高環評,引發環保團體及環評委員抗議;前署長李應元、前副署長詹順貴也分別因處理藻礁、深澳環評案「傷痕累累」。

  7. 2019年1月12日 · 張子敬出生於民國46年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曾任台北市政府環保局技士股長環保署技正科長與台灣省政府環保處北區環保中心主任等隨後在蘇貞昌任台北縣長時任北縣府環保局長更在2006年蘇貞昌首次任閣揆時回環保署任副署長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