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8年2月3日 · 龐巴迪公司和漢翔公司合作的挑戰者 (Challenger)300商務客機後機身生產案,於2005年春正式進入量產規模,每月完工飛機數量3至4架量。 後機身的702項鋁合金零件,由國內的佳瑋、全鋒、駐龍公司承製。 挑戰者300商務客機後機身的組裝,由水平安定面 (含控制面)、垂直尾翼 (含控制面)、機尾尾錐、壓力隔框、發動機掛架、行李艙門等依序組裝而成。 飛機的結構組裝方式可用「燈籠」或「風箏」來形容,首先將隔框於型架上定位妥善,爾後再依序鋪設管線以及蒙皮 (Skin)。 在將蒙皮於機體結構隔框上進行裝配時,需以固定螺栓將之精密定位,以確保在裝配完成後的機體氣動力構型流暢。

  2. 2006年5月14日 · 這場戰役,也是對防空飛彈一場嚴厲的考驗,其中英國陸短劍式(Rapier)防空飛彈表現優異,雖在同年5月21日短劍式才開始於戰場中使用,卻一舉擊落14架飛機,鞏固了英國特遣艦隊的空防。

  3. 2006年5月14日 · 反裝甲飛彈是目前威力最強的戰防武器,由於射程較遠、精確度較高,故取代傳統的戰防火砲,成為陸軍最重要的戰防武器。 除單兵攜帶外,戰防飛彈也能配備在戰甲車或直升機上,增加操作上的機動性。 近年來,由於紅外線及雷射導引技術的運用,新一代的面對面飛彈不但已擺脫導線的羈絆,並可由空射及艦射,不再拘泥於面對面的作戰方式,並發展至巡弋飛彈的階層。 在艦射面對面飛彈方面,前蘇聯算是首先使用這種武器的國家,在技術上具有領先地位。 於1969年的中東戰爭中,埃及海軍發射SS-N-2冥河 (Styx)反艦飛彈,將位於27公里外的以色列驅逐艦擊沈,這才使得西方國家體認到反艦飛彈的重要性,並開始競相發展這類飛彈;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反艦飛彈獲得快速發展,目前已是作戰艦艇最重要的面攻擊武器。

  4. 2006年11月1日 · 五、2002年 2002年4月15日執行STS-110任務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太空站與太空梭的組員共同將兩具巨大的S0(S-Zero)桁架安裝到ISS,S0中心桁架可輸送電力及設置太空站操作臂(SSRMS)的座滑軌,為太空站的大型太陽能電池板重要支撐組件,計劃代號8A。

  5. 2006年7月4日 · 愛國者3型(PAC-3,Patriot Advanced Capability-3)是設計用來攔截對戰區美軍部隊與固定設施發動攻擊的中、短程防空飛彈,為陸低層飛彈防禦系統。PAC-3的發展其實可追溯

  6. 2006年5月24日 · 除此之外,在1966年大華航空公司(Great China Air)、台灣航空公司(Taiwan Airways)、永興航空公司(formosa Airlines)紛紛成立。大華航空初期以兩架史考斯(Sikorsky)S-62直昇機起家,承辦農噴、運補及包機業務為。

  7. 2006年5月6日 · 垂直起降 (Vertical Take-off & Landing, VTOL)技術,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跑道滾行飛機就可以起飛及降落的技術,此項極為複雜的航空科技於1950年代末起開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