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6月8日 · Jun 08 Mon 2009 18:23. 【轉載】黑蝙蝠中隊年底揭開神秘面紗. 1953年韓戰結束,東西方進入冷戰時期,美國渴望蒐集中共的電子情報,國民政府剛撤退來台灣,急需美援,為了維繫美台關係,成立34中隊(黑蝙蝠中隊)和35中隊(黑貓中隊),這是他們的傳奇及英雄事蹟,真正的英雄不會也不該因政權的輪替而被遺忘,台灣人應該感謝他們過往的貢獻,讓英雄事蹟永遠的流傳…… 黑蝙蝠中隊年底揭開神秘面紗. 2009-06-08【中廣新聞/彭清仁】

  2. 2008年10月1日 · Oct 01 Wed 2008 01:02. 【延伸悅讀】崎嶇的文學路—抗戰文壇的回顧-龍瑛宗. 【龍瑛宗隨筆】. 郁達夫來臺灣. 民國廿六年是多事之秋,前年底發生西安事件,四月日本政府查禁中文,臺灣人應該說寫日本文。. 到了七月於蘆溝橋畔,響澈了中日雙方的砲聲,繼於八月 ...

  3. 2006年8月1日 · 一九四三年,台北公會堂舉行決戰文學會議,他的〈子壽〉一文獲得會中頒贈的第二回「台灣文學賞」,小說才華一再獲得肯定。 一九四四年,第一本小說集《清秋》,收有〈清秋〉、〈鄰居〉、〈柘榴〉、〈子壽〉、〈合家平安〉、〈廟庭〉、〈月夜〉等七篇小說,在台北清水書店出版。

  4. 2007年5月23日 · 何處無酒館. 輪浪輪浪, 積載得這樣重負; 輪浪輪浪, 道路又這樣崎嶇, 輪浪輪浪, 又是無有盡頭的前途。. ── 蔡秋桐. 摘自〈牛車牛〉一詩,原載《台灣新民》二九五號,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全詩共十九行。. 蔡秋桐,筆名有愁洞、秋洞、匡人也 ...

  5. 2007年8月21日 · Aug 21 Tue 2007 15:39. 【文學散步道】以全生命擁抱文學的終身作家─李榮春. close. 李榮春(1914~1994),小說家,為專心文學終身不娶,也不就業,矢志獻身文學,直到八十一歲去世為止。. 只有極少數的作品得到發表,絕大部分的歲月,都是默默潛隱在頭城那個小鎮 ...

  6. 2007年9月19日 · 一、 民族之詩. 一九三一年元旦,曾在新舊文學論戰撰〈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一文的文化先覺者黃周(醒民),在《台灣民報》發表〈整理歌謠的一個提議〉,就民間歌謠對台灣文學發展的積極意義提出了彌足珍貴的看法: 我們所以要注意提倡整理我們台灣的歌謠之動機雖是非常單純,但是其實整理歌謠的意義卻很深重,…在如我們這樣的特殊情形之下的,是更有一層為日就廢頹的固有文化的保存上不可不作的目的在焉,…歌謠與民俗是有絕大的關係,可說歌謠是民俗學上一種重要的資料,若把他整理起來,可以供給研究民俗時候作很好的材料的。 其次在很多複雜的歌謠之中,當然是有不少的富有文藝的價值的佳品,意大利的衛太爾氏說:「根據在這些歌謠之上,根據人民的真感情之上,一種新的『民族之詩』也許能產生出來。

  7. Nov 04 Sun 2007 04:13. 【詩饗】敘事史詩「霧社」─向陽. close. ~ 一首絕對值得從頭到尾唸它幾遍的長篇敘事詩 ~霧 社〈霧社〉這首長篇敘事詩,是向陽於1979年,24歲時所寫,內容係敘述1930年泰雅族人抗日事件,史稱「霧社事件」之始末。 全詩分為六個章節,由「子.傳說」、「丑.英雄莫那魯道 」、「寅‧花岡獨白」、「卯.末日的盟歃」、「辰.運動會前後」與「巳.悲歌,慢板」組成,結構嚴謹。 〈霧社〉參加當年時文學獎敘事詩獎,獲優等獎,當時的評審鄭愁予為之扼腕,特別於五年後撰文〈為詩獎拔起高峰的一首詩──向陽的〈霧社〉一詩〉,肯定〈霧社〉「係通過敘事以達成現代詩精密技巧的要求,其詩藝形式的發展是異常突出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