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5日 · 黃胤誠說明西醫的貧血定義是男性血液中的血紅素低於13g/dL女生低於12g/dL或血液中的紅血球平均血球容積低於標準值就是貧血而貧血常見的症狀有臉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黃疸等症狀看更多: 缺鐵性貧血/血色素是關鍵檢查指標! 眼瞼泛白輔助判斷 輸血不能根治缺鐵性貧血. 而中醫的「血虛」則是除了上述的症狀外,因範圍更廣泛,還可能包含:健忘、頭痛、便祕、月經延遲、失眠等症狀。 黃胤誠進一步表示,中醫的「血虛」其實比「貧血」更廣泛。 「陽氣」、「陰血」是身體運轉所必要的兩種能量,當血不夠時,便會變成「血虛」;當虛弱到某個程度,可能影響血球或血紅素的生成,就產生所謂的「貧血」。

  2. 2021年9月5日 · –. 貧血的成因. 貧血一般可以分為三類型: 失血: 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 紅血球製造不足: 與生成紅血球有關的營養物缺乏鐵質維生素B12)、基因異常疾病地中海型貧血) 紅血球細胞分解過快: 基因異常疾病(如:蠶豆症)、感染(如:瘧疾)以及自體免疫性疾病. — 貧血的分型. 缺鐵性貧血: 鐵質就是製造血紅蛋白的主要元素。 當 身體鐵質不足 ,影響血紅蛋白製造。 患者食多點深綠色蔬菜、紅肉、黑芝麻等。 地中海貧血: 為遺傳疾病,致病原因是 血紅蛋白中的胜肽鏈(α 鏈和 β 鏈兩種)合成出現缺陷 ,導致紅血球裡血紅蛋白的含量降低(可分為兩種類型,α 鏈合成減少稱為甲型地中海貧血,β 鏈合成減少則稱為乙型地中海貧血)。 一般無需特別治療;若重度的乙型地中海貧血需要定期進行輸血。

  3. 貧血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為面色蒼白唇色淡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細弱。 貧血在中醫屬於「血虛」範疇,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人體血液不足所引起的。 引起貧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營養不良:長期飲食不均衡,缺乏鐵、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會導致貧血。 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如結核病、肝炎、腎炎等,會影響造血功能,導致貧血。 遺傳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是由於先天性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 其他原因:如出血、月經過多、妊娠、哺乳等,都會導致貧血。 貧血在中醫的治療,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 常用的中藥有: 補氣養血的中藥,如黃芪、黨參、白朮、當歸、熟地黃等。 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丹參、赤芍、桃仁、紅花等。

  4. 2023年5月23日 · 中醫的血虛」,是指體內血分虧損臟腑失去濡養所表現的證候常因為失血過多思慮過度或是臟腑虧損不能生化精微常見證候為面色無華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脈細無力等與西醫貧血的症狀表現類似在中醫辨證為血虛的病人不見得抽血一定會顯示貧血而抽血檢查出貧血即使經中醫辨證為血虛也還須細分為心脾血虛心血虛肝血虛等治療上也有健脾生血補心血養肝血的差別。 造成「血虛」的原因與治療原則. 中醫認為,造成血虛的原因包括失血過多、臟腑不足和思慮過度3大因素,再根據原因分別調治血虛證。 一、失血過多. 病因:例如女性月經量過多、淋漓不淨,腸胃道出血、泌尿道出血造成的血虛。

  5. 2018年6月22日 · 貧血其實是血虛的一種除了透過西醫方法治療平時也可以透過中醫調養甚至做到預防。 血虛是指血液虧虛,臟腑、經絡、形體失養,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嘴唇或手腳顏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脈細等現象。 產生血虛的原因可能有: 失血過多,如月經過多,外傷出血等; 血液生化不足,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導致;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造成; 瘀血阻滯,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 中醫如何改善貧血? 下一頁看吳明珠中醫師的建議. 第一頁. 1. 2. > 下一頁. 你可能會喜歡... 燕麥片4大好處 燕麥片吃法與食譜總整理 落實綠色飲食,桂格推吃「全穀」與地球共好! 狂補鐵不如增吸收率! 營養師1招提升63%鐵質吸收.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明報專訊西醫指的貧血是血液中的血紅素過低但中醫並無貧血的病名。 「中醫將現代醫學『貧血』,按病人症狀,分別列入『眩暈』、『心悸』、『虛勞』等病名內。 『貧血』多為虛症,但不獨指血虛,按患者不同表現及症狀,還可歸納入氣虛、陰虛及陽虛等範疇內。 」註冊中醫何慧潔說。 很多人都有誤解,以為貧血的人一定是血虛,或是血虛的人一定有貧血,何慧潔強調,兩者有較大關連但並無必然關係,「部分病人即使有血虛症狀,包括臉色蒼白、經常頭暈、心悸、失眠等,但驗血顯示沒有貧血;相反,檢測到有貧血的病人,又不一定有血虛的症狀,因此兩者不能畫上等號。 補益心肝 健脾和胃.

  8. 貧血中醫治療. 腎性貧血的中醫藥治療. 貧血是許多疾病的一個臨床表現由於各種慢性腎臟病所導致的貧血稱為腎性貧血。 在慢性腎臟病一到五期均可併發不同程度的貧血,貧血的程度與基礎腎臟病和腎小球濾過率密切相關。 腎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是各種慢性腎臟病,由於腎功能下降,殘存腎功能逐漸減少,腎組織不能對貧血的缺氧刺激產生足夠的應答反應,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絕對或相對缺乏,以及造血原料不足,或影響紅細胞的生成素作用的因素,如缺鐵、營養不良、出血、甲状旁腺功能亢進或感染等。 當腎功能衰退時,血漿中的血肌酐等毒素升高,這些毒性物質可抑制骨髓紅細胞生成,或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 而透析治療,尤其是血液透析可直接造成血細胞的破壞增多,也可進一步加重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