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為什麼會食物中毒?就是這些細菌讓你上吐下瀉! @ 食力foodNEXT‧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 引起食物中毒的雜菌種類繁多,主要的雜菌整理如下表,從表中清楚可知細菌的種類多於病毒。 細菌可分為3種:細菌本身為食物中毒的原因(感染型);細菌釋出的毒素為中毒原因(毒素型)。 毒素型可進一步再分出體內毒素型:細菌在食品中滋生、釋出毒素,與進入體內才釋出毒素。 另一方面,病毒包含諾羅病毒、B型肝炎病毒、E型肝炎病毒等,但近來病毒性食物中毒,有90%是由諾羅病毒引起的。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1日 · 細菌常見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 病毒:如 諾羅病毒 等。 天然毒:包括植物性毒素、麻痺性貝毒、河豚毒、組織胺、黴菌毒素等。

  3. 2011年7月6日 · 1.細菌常見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 2.病毒:如諾羅病毒等。 3.天然毒包括植物性毒素麻痺性貝毒河豚毒組織胺黴菌毒素等

  4. 1 天前 · 解析四 常見食物中毒危害菌與病毒有哪些?常見食物中毒原因一 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雖然並不是會於食物上生長的微生物,但因為會透過食物等媒介傳染,且傳染極強,因此近三年都食品中毒通報第一名,甚至在2021年時通報人數(2,321人)還比全部細菌性中毒人數高(2,237人)。

    • 拉肚子想吐=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定義解說。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防治食物中毒專區的資料,單一「食品中毒案件」指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症狀,但若為以下情況,也可視為食品中毒案件:
    • 食物中毒分5種。依據中毒原因,食物中毒可分為以下5種:
    • 食物中毒7大原因。食品烹調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食物冷藏及加熱處理不足。水源被污染。誤食含有天然毒素之食物。
    •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及症狀:拉肚子、想吐。食物中毒的症狀嚴重度,主要視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中毒原因及毒素的攝取量而定;若個人抵抗差,症狀可能就比較嚴重;症狀通常會在進食後1~36小時出現,其中以嘔吐與腹瀉最常見。
    • 食物中毒的定義是什麼?
    • 哪些病菌最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這5種病菌必知
    • 要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 營養師來解答「食物中毒」常見 QA

    食物中毒的定義為攝取到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化學物質及其他毒素的物質,通常是吃到腐敗或未妥善處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而導致身體中毒的情況。 食物中毒又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天然毒素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這三類,食物中毒會引發腹痛嘔吐等消化道及神經系統的症狀。 要怎麼判定中毒來自於「食物」呢? 台灣衛生單位定義的「食物中毒案件」為: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即為食物中毒。

    腸炎弧菌

    主要出現在海鮮內,如果烹調時加熱不完全,或是店家生食保存不當,都有機會菌從口入。

    諾羅病毒

    與患者共用餐點,或烹調者身上有諾羅病毒,就可能造成感染,需注意烹調前的手部清潔及人員健康管理。

    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大量出現在「傷口處」,因此接觸食材時最好戴著手套、帽子,有傷口或膿瘡及咽喉炎的人避免進行食物調理。

    可參考衛生福利部提供的「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 1. 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要洗手,傷口務必包好並善用手套,用餐前一定要記得洗手。 2. 要新鮮:食材本身要新鮮,清洗用水及調理用水也需注意水質乾淨。 3. 要生熟食分開: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包括刀具、粘版及容器。 4. 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須超過 70 度,才能消滅細菌。 5. 要注意保存溫度:不宜於室溫存放過久,保存溫度須低於 7 度才能降低細菌活性。 台灣最常發生食物中毒的場所是「團膳公司」,例如學校午餐、公司桶餐等,建議公司/學校負責人選擇信譽良好之團膳廠商並且定期安排稽查。 除此之外,台灣一年有將近五百件在家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家庭採購時也要多注意食材供應商是否有提供相關的檢驗證明,自家保存食物及用餐時,記得遵循「五要原則」,才能降...

    三秒定律真的有用?

    沒有用。 食物只要落地就有機會接觸到細菌,如果食物本身很乾燥,不濕潤,或許能減少一些接觸病菌的機會,但仍有風險,不可不慎,建議不要遵循「三秒定律」!

    掉下去的食物加熱就沒事了?

    還是會有事。 加熱可以減少細菌的活性,但無法避免沾染到的其他髒污,建議食物落地就不要吃了。

    喝優酪乳可以解毒嗎?

    無法。 預防食物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避開中毒的因素,益生菌沒辦法避免壞菌及其他毒素進入體內。 延伸閱讀: 1.【2024營養師整理推薦】挑選益生菌的5大觀念及17款品牌比較表 2.【2024營養師整理推薦】家長必看2023兒童益生菌品牌比較表及 4 大挑選關鍵

  5. 2024年4月11日 · 造成食品中毒的常見原因包括食品加熱處理不夠食品未妥善保存食品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以及水源被污染等原因而引起由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肉毒桿菌等病菌造成食物中毒因此要預防必須從這些問題著手。 預防食物中毒5大原則. 想要降低食物中毒風險,首先要養成洗手習慣、保持食材新鮮衛生,盡量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完全加熱食品以減少細菌和病毒,並注意食物保存的溫度。 食物的危險溫度是指7°C~60°C 之間,這是細菌快速繁殖的溫度,若是食物長期儲存在此溫度帶,就非常容易導致細菌毒素孳生,進而提高食物中毒機率。

  6. 2024年4月15日 · 細菌污染最常見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不適當的儲存或處理過程汙染食物造成。 病毒感染,常見於未經適當處理的生鮮食物。 化學物質污染,如農藥殘留、重金屬汙染…等等。 常見食物中毒類型&症狀. LaylaBird // Getty Images. 1. 腸炎弧菌 :潛伏期10~20小時,喜愛生長在有鹽的環境,因此污染海鮮食品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