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資料時間:2024/05/01

  2. 2024年5月20日 · 美國晶片大廠 AMD 準備於台灣設立首座亞洲研發中心,初期投資 50,並且將向經濟部爭取「 A+ 計畫」相關補助,AMD 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預計於 6 月的 Computex 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來,親自向政府爭取補助相關事宜。.

  3. 2022年7月29日 · 大金旗下元大銀行力拚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2021 年減碳量約 1178 噸,相當於為地球栽植 11.79 萬棵樹,今年持續多方落實金融業的綠色永續理念,28 日宣布首創「鑽金碳吉 – 碳帳戶」,客戶可以藉此瞭解日常生活中透過電子化交易所節省的碳排量,減碳

  4. 2020年8月18日 · 我不買台灣或中國的ETF,像是台灣500050)屬於單一市場、投資範圍不夠多元分散,還是美國投資市場比較健全。 步驟④ 用債券梯投資公司債

    • 元大投信的數位化戰略:「Ai 產品」只是起點,真正重要的是公司作業流程
    • 全面數位化的前、後台,元大投信要用 Ai 量產優秀經理人
    • 找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合作,劉宗聖要找的是建模的更好方式
    • 金融業人才需求不會少!只是變成需要更多 Rd、It
    • Ai 時代,金融業將變成「大者恆大」

    第一次見到劉宗聖,可以感覺出他「非典型金融人」的特質,走進會議室的他並非西裝筆挺,只穿著簡單的襯衫和一件黑色防寒背心,甚至沒打領帶,說起話來快而直接、詼諧。在他身上看不到金融菁英的傲氣,而是豪爽的大將之風,從這樣的特質就可以看出,為什麼劉宗聖可以帶著元大投信,在台灣近年b競爭激烈的 ETF 投信市場打出龍頭地位。 元大投信在 2017 年底就推出了「元大 ETF-AI 智能投資平台」,是台灣首個專注在 ETF 上的智能投資平台,領先國內其他相關的 ETF 業者。 「我們做 AI,不是為了做而做,能賺錢我們才會去做」訪問的一開始,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便語出驚人。「我認為我們現在做的,其實不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而是 Automatically inte...

    要讓 AI 可以整合近金融業工作流程上,基礎建設其實是重中之重,而元大早就先一步啟動了組織前、中、後台的數位化進程。 劉宗聖自信的說:「元大投信一直都致力打造一個很強的後台,目前光是後台就有五個班,概念就是 Fat server、Thin Client,所以元大投信的架構是很強的後台,前台很輕,當後台的強度可以承擔開發更多新東西時,前台就能發揮更多創意。」基礎建設對於銀行的 AI 導入重要性非常高,更是創新的重要基石。 元大投信目前的中後台都已完成數位化,基金會計的審批早已無紙化,便於保存。 「投信這個行業很有趣,所有紙本都必須收藏兩年,過去是誰寫的報告,權責主管是誰,都要詳實記錄,所以我們過去倉庫裡會計、投資的紀錄都是堆積如山」劉宗聖有些得意,談起元大投信的數位化進程,他非常有自信,為了增...

    除了有強大後台基礎建設的支援,劉宗聖為了找到將過去數據建模的更好手法,找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在「全球股債預測」這個題目上共同激盪,找出有趣的新模式。 談起第一次合作的經驗,劉宗聖笑說:「剛開始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對方不懂金融產業,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溝通我們要什麼。」,也是因為如此,第一次做出來的題目其實不甚理想。 而後,元大投信研究團隊和人工智慧學校進行了幾次磨合,最終終於找到達成良好溝通的方式。劉宗聖表示,「我認為其實最後也有賴於對方並非業內人,所以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會跟我們完全不同,這讓我們學到很多,他們做出的專案成果也讓我們的工程師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思維概念。」 談到最初為什麼會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合作,劉宗聖認為那是一次重要的學習經驗。「我們自己不是沒有團隊,我們的研究團隊也在同步做...

    對於 AI 的到來造就的金融業人才新局面,劉宗聖有很多想法。 「台灣的金融業過去為什麼沒辦法發展得很好?因為大家都不培養人,我們可以買系統增進效率,但是人喜歡找現成的。產業發展初期沒有問題,現在 12 年過去了,會動的都不是好的人,真正好的人不會動。而業界還沒有找到一個新的、良好的新人培訓模式。」 劉宗聖認為,未來並非金融業的需求人力降低,而是需要的人才領域不同了,未來或許分析師會少,但 IT、RD 的比例將會增高。金融業本來就是重視 RD 的公司,透過後台的智慧化,把做瑣事的時間用系統化取代,空出更多開發的時間優化系統,是未來最有可能的發展方式。 金融業在擁抱 AI 的進程中,最常遭遇到的問題,不是過往的金融人才不懂 AI,就是工程師團隊不懂金融,想從國外挖角專家,他們又不懂台灣,因此為了...

    剖析 AI 時代的金融業新局,劉宗聖認為同業間的規模差距會被拉得更大,過去一家小投信,只要挖幾個厲害的經理人、分析師過去,一下子就能縮短和大投信間的距離,但有沒有足夠成本投入開發 AI 的後台和培養思維,將會成為大小投信的關鍵差距。 劉宗聖總結,導入 AI 就像過去的網際網路,手機、2G、3G,那就是一個服務的載具,用以創造一個新的業務模式。目前所有人都在重新找到傳統業務結合最新趨勢的方式。 就如目前元大投信正在著手的大方向便是基金現金化,也就是台版餘額寶,當用戶把錢存進帳戶,其實不是單純的活存,而是直接轉為基金,每次提款,其實並不是領出戶頭的錢,而是「贖回基金」。 而這時,若需要導入更多的客製化設計,前面的組織 AI 導入和研究,便能發揮效用,劉宗聖認為,若是金融企業都能完成 AI 在組織...

  5. 2023年12月22日 · 首批交易破 80 萬美,已有哪些企業搶頭香?. 台灣碳權交易所在今(22 日)正式啟動碳權交易,董事長林修銘指出,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可以幫助企業滿足產品碳中和、ESG、國際供應鏈需求,首批交易量 8.8 萬噸,成交總金額達 80 幾萬美元(約新台幣近 ...

  6. 2021年11月1日 ·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主導了一場年度發表會的「騙局」,展現圖形處理器及人工智慧的驚人成果,並傳達 NVIDIA 的宇宙概念;臉書也將營運重心轉移至宇宙,執行長祖克柏正式宣布,Facebook 更名為 Meta,12 月 1 日起,美股交易代碼會從 FB 變為 MVRS ...

  7. 2020年6月1日 · 分享本文. 聯電是台灣第一家晶圓製造廠。. 圖片來源: 聯電.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在台灣半導體業中,規模最大的是台積電,但開創者則是「聯電」。. 聯電成立於 1980 年,是台灣第一家晶圓製造廠,比台積電早了 6 年多;聯電也是台灣第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