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6日 · 摘要. 1.遇到惡鄰居時先向管委會反映或向工務局環保局請求處理接著尋求民事解決若惡劣行為重大可動用區權會的惡鄰條款趕走惡鄰居2.若鄰居噪音擾人要先錄音錄影蒐證再找管委會出面若再無改善警察機關可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規定最重罰6千元罰鍰。 情節重大時,還可依《民法》第195條請求損害賠償。 近期台中大樓惡火釀6死6傷慘劇,由於屋主堆積太多雜物,除了使火勢續燃,也導致住戶逃生不易,最終死傷慘重。 而生活上最常見的惡鄰居,除了亂堆疊雜物之外,製造噪音及濫用公設也備受詬病,專家指出,遇到惡鄰居,首先自然要先向管委會反映,再不行就得找工務局、環保局處理,或是對簿公堂尋求民事解決,若惡劣行為情節重大,更可動用區權會的「惡鄰條款」趕走惡鄰居。

  2. 看惡鄰議題文章上商業周刊不斷更新提供您最新惡鄰深度報導分析時事新聞針對時下熱門議題分析對於經濟財經等各方面的影響全解讀

  3. 2014年11月20日 · 比較好的惡鄰可能只是生活習慣不同譬如說喜歡在凌晨兩點拖地搬家具更惡劣的則是把公共區域當作他家的乃至於霸占停車位亂丟垃圾等等…… 不過像惡鄰這種嫌惡設施」,要怎麼預防呢總不能在買房前一一問鄰居請問你是不是惡 ...

    • 理直氣和的直球對決
    • 詳細完整的解釋說明
    • 觸動吃瓜群眾的同理心
    • 善用個人累積的形象紅利
    • 隋棠的危機處理,有做好嗎?

    隋棠的臉書文,從頭到尾都採取「直球對決」的態度。她正面面對鄰居指控的每一點,沒有閃躲、顧左右而言他,所以從文字中,讀者可以感受到隋棠面對這件事的坦然。 通篇文字,都如同她在文章開頭寫的「今天的新聞出來,我們很平靜」,行文的態度、語氣都非常平和。不同於一般人面對這類狀況,出面說明時可能會出現急於辯解、澄清、委屈吶喊等態度。隋棠的說明文,顯得她沉穩自信,但又不咄咄逼人,「理直」而不「氣壯」。

    面對危機,光是「理直氣和」、「態度懇切」是不夠的,外界還是要從當事人的說明有沒有「料」,去檢視孰是孰非。隋棠的說明非常細膩、清楚也合乎邏輯,所有細節幾乎都有完整交代,這是最能說服人的部分。 特別是像「樓下鄰居太太要求什麼我們就盡力做,所以我們樹砍了,家中的地板加上海綿也已是將近30公分厚」、「鄰居找警察來敲門的時候,我們一家去花蓮過年了,家裡根本沒人」這樣的段落,凸顯自己「能做的都做了」的具體動作,與做了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無力感,更呈現「鄰居的指控是子虛烏有、有其荒謬性」。這些都是增添說服力的表達方法。

    隋棠在說明事件的文章中寫到,「我樓下鄰居有一點特別。⋯⋯樓下鄰居曾因為覺得樓上吵,就帶著榔頭上樓罵當時獨自在家的母子」,以及「樓下鄰居太太會在正常生活時間來按門鈴,希望小孩安靜,如果我們開門,沒有一次是好好開口,都是直接大聲歇斯底里的對家裡的大人和小孩抱怨」。 這些其實都是「很有畫面」、「有既視感」的文字,讀者在看的時候,很容易想起自己遇到的類似場景,而感同深受。 再加上「我們對於樓下鄰居太太是屬於對聲音比較敏感的人⋯⋯替他感到難過,所以對提出的不管是合理或是不合理的要求,我們都盡力去完成,⋯⋯因為我們有自知之明,知道要把3個小孩控制到沒有聲音是有困難的,但面對無止盡的要求真的也感到疲憊」、「盡力達到這些要求都是小事,最難的是,這些要求沒有終點」,這些訴諸心情的字眼,同樣很能觸動讀者,特別是...

    「其實無論認同或不認同,對於家務事佔用社會新聞資源,我們都要在此誠摯的致上十二萬分歉意。」隋棠在臉書說明文上採取謙虛的姿態,她也多次在文中強調,「這些我們有監視器錄影為證」;儘管她沒有真正把證據拿出來,但從網友反應就可以看到,大家認為她「都已經走法律途徑,敢這樣寫,應該就是有掌握證據」。 再加上隋棠過去形象不差,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個人過去累積的形象紅利,還是有些幫助。同時,隋棠在最後也表明,「很遺憾每個人對於噪音的認知不同,但目前也就只能交由法律解決,因此我們也將不再對此事做出回應。」這顯示,她無意繼續使用公眾資源來處理這件事情,應對進退都算得宜。 至此,只要對方(鄰居)拿不出更致命的佐證,去證明隋棠的說法不實,基本上,隋棠的形象危機就已經算是化解大部分了。

    對隋棠來說,被鄰居爆料指控為惡鄰的這件事,無疑是一次個人品牌的形象危機。從危機處理的專業角度檢視,隋棠選擇在社群媒體發文說明、澄清,且強調只說明一次,後續不再多說,這樣的表達都是好的,唯一可以檢討的地方,是「隔10小時才對外回應會不會太慢?」 老實說,先被罵一整天再瞬間翻轉,看起來很有戲劇性,但這其實是風險很高的做法。現代危機處理的觀念講求「快狠準」,通常我們會建議危機發生後,當事人能盡快回應就盡快,不要讓錯誤的事情一直在輿論中以訛傳訛,這是比較安全的處理方式。 不過對隋棠來說,形象危機只是暫時止血,鄰居仍然持續回擊,後續的處理與雙方關係如何維繫,還有得傷腦筋呢!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4. 2023年5月17日 · 時事分析. 不該有人設,因為會翻車? 只要不違反一個點,人設都能幫你加分. 每個人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人都會有「人設」,只要不違背自我認同及價值觀,人設都有機會幫你加分。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軟裝顧問 Carol Li 李佩芳. 獨立觀點 2023.05.17. 摘要. 1.這陣子「人設翻車」事件頻傳,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甚至開始翻找名人過往「黑歷史」。 2.其實無論是不是公眾人物、明星或KOL,每個人本來就不會只有一個面向,真正讓人詬病的是:行為有失道德,或違背善良風俗。 3.想幫自己建立人設,應在不違背自我認同及價值觀的前提下,用「自己期許成為的樣子」去思考。 這陣子「人設翻車」事件頻傳,有些事一旦跨越道德的那條線,就回不去了。 但,也不是每個翻車的人設都不能被原諒。

  5. 2018年3月6日 · 35歲時,我的第一個事業堪稱已經達成了,可以用投資所得退休養老去。 在沒有任何挑戰跟煩憂的情況下,50歲時我得了精神官能症,甚至被沮喪所困擾。 在這樣的危機下,我開始了第二個事業:財經記者跟作家,這一切要歸功於一位心理學教授,那時我向在蘇黎世任教並執業的李歐普‧斯容帝(Leopold Szondi,譯註:著名的遺傳性精神疾病分析專家)教授求教。 他給我進行了到目前還是很實用的斯容帝測驗,我必須把48張照片依喜歡或不喜歡分類出來。 教授將那些照片重新混在一起,讓我反覆測驗了好幾次,然後他開始計算並分析,結束時他突然問我一個問題:「您家裡有誰是暴虐狂? 您不用震驚,我的意思是,有誰是精力充沛而且容易動怒的。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我父親了,他暴怒的時候是很嚇人的。 我母親則是特別的溫柔。

  6. 2014年11月6日 · 我永遠記得,在夕陽餘暉之下,小屋的落地窗前灑進了一片橙紅色的陽光,兩個女生滿足的坐在木質地板上,沐浴著金光,看著寬闊的陽台和遠處的山景,很有默契的對望了一眼:「就是它了! 本來,我和同學是打算各自租屋的,但因為太喜歡這間房子,於是,決定一起分租。 兩房、一廳、雙衛,我和老公搬進了套房,我同學使用另一間,就這樣,展開了一年餘的「同居生涯」。 後來,我們雙方的經濟條件漸入佳境,而我也懷孕了,於是同學搬走,改成婆婆搬來跟我們共住、照顧小孩。 我一直很喜歡內湖「國會山莊」這個社區,更喜愛這間小房子──出社區右轉從大湖山莊街往裡走,步行就可以到親水公園戲水;10分鐘車程可以上五指山採草莓、採香菇;往左過馬路就是大湖公園,有寬闊的遊戲空間。 附近有婆婆喜歡的傳統市場,交通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