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摘要. 作者剛到日本工作時,日本職場的應酬文化讓他難以習慣,甚至假日也得陪客戶打高爾夫球、泡湯,付出大量時間,還時常只換得微小的進展。. 不過最令他困擾的,其實是職場上大家不說出口、期待你自己能懂的潛規則,這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

    • 日本平成時代未誕生「經營之神」
    • 美國優秀人才選擇創業
    • 用棒球團隊與梅西比賽的日本
    • 日本令和時代「經營之神」輩出的條件

    也就是説,儘管是「平成」年代的經營者排行榜,但按譜系來講,作為這一時期代表的稻盛和夫、孫正義、柳井正可以説是在昭和後期就已經成名,勢頭一直持續到平成時代,或者説在平成時代進一步名揚天下。「平成」的30年,日本沒能誕生新的世界級經營者。更進一步來講,就是日本未出現開創新産業的創業經營者。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誕生了多位像拉瑞·佩奇(谷歌共同創辦人)、貝佐斯(亞馬遜創辦人)那樣的卓越經營者,和日本有著明顯差異。 日本電子商務企業樂天的三木谷浩史等人趕上2000年代的互聯網熱潮而一度受到關注,但沒有一個脫穎而出發展成為全球性企業。最終未能成長起來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商業模式屬於「時光機型」。所謂「時光機型」,就是利用時間差,將海外尤其是美國已經確立下來的商業模式成功移植到日本的方法和思路。例如一提到IT(...

    而日本和歐洲則是「大企業資本主義」的比例高。尤其是平成時代初期網路時代剛剛到來時的日本,缺乏像美國那樣的人才流動和社會機制,尚未擺脫最優秀人才進入政府部門和大企業的傳統。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昭和時代著名經營者之所以人才輩出,就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固定的人才吸納場所。當時由於二戰導致國土荒廢,優秀人才失去工作,不得不走上去創建索尼和本田的道路。 但昭和時代走上戰後復興軌道後,形成了以大企業為中心的經濟體系,情況發生顯著變化。教育系統也隨之得到完善和構建,形成了努力取得好成績,接受有正確答案的考試,進入大機構的潮流。這是帶來昭和後30年成功的關鍵。 但持續到平成年代的這項機制作為創業者誕生的土壤,反倒成為一種阻礙,原因是與顛覆性創新過於格格不入的文化,已經在日本紮根。因此,日本在跳躍式發展時代到來後,顯...

    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是汽車、材料等日本企業擅長業務領域,今後仍極有可能接連不斷地出現顛覆性創新。如果是從棒球到壘球的變化話,只要稍加練習就可以適應,但現在即將發生「棒球變足球」級別的變化。如果從一開始就有這種意識,估計現在的領導們或許會是另外一群人。 不過,日本大企業多數只會考慮「棒球到壘球的變化」這個程度,根本沒有靈活替換選手或者徹底實施再教育的危機感。結果,比賽開始後,球場上面對的對手是世界足球明星梅西和羅納度。誰都明白這場比賽不可能贏。 站在日本大企業頂點的豐田汽車最近似乎稍微看懂這一點。豐田2015年從美國國防部研究機構挖走了人工智慧(AI)研究「大拿」,瞄準基於網路的百年一遇的汽車産業結構轉變,開始進行徹底改進。此外,豐田還積極向風險企業等投資,積極開放改革,瞄準AI、5G、材料、機器...

    對於日本在令和時代不斷誕生知名經營者的條件,仔細想想的話,筆者認為首先學生不應該到大企業「就職」,應該自己創業。東京大學畢業生中越來越多的人自主創業,而沒有出去找工作。在美國,從1980年代開始,優秀的學生幾乎不會進入企業就職,而是自主創業。最近,備受關注的以色列也是這樣。日本也有必要從根源上改變人員流動。 日本的大企業該如何改變呢?首先是企業治理能力改革十分重要。善於改進改良的人、善於搞平衡的人、老好人等已經很難當領導者了。正因如此,應該改變治理制度,委員會與企業氛圍、現有經營團隊的意向無關,而是著眼於未來選擇最佳的經營者。 最後是心態的變化。深知企業人事、組織結構的著名作家山口周在其著作《新型的時代》中做出了有趣的分析。該書中提到日本今後需要的「新型」人才應該是相比正確答案,更應該發現問...

  2. 2023年2月18日 · 日本政府17日召開有關吸納外國人才的相關閣僚會議,為吸引更多在關鍵知識或技術方面優秀的海外人才,決定新設吸納制度。 目前「高度專門職」居留資格的取得條件複雜,日本將新設「特別高度人才制度」,核准發給居留

  3. 2023年8月30日 · 1.受高齡化少子化衝擊,全球皆面臨缺工,日本尤其嚴重。 2022年4成的日本企業已開始僱用70歲以上長者,在10年間成長2倍。 2.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中高齡員工繼續工作的原因,近8成是為了維持生計,平均壽命的延長讓更多人擔心「未富先老」。

  4. 2023年12月6日 · 台灣旅客去日本,購物是必備行程! 根據2022年第四季的最新數據,台灣旅客在日本的總消費額高達1535億日圓,占訪日外國旅客總消費額的15.1%,在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 日本的免稅制度和簡單的退稅手續,也成為台灣旅客的心頭好,更刺激國際旅客在日本的消費力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政府祭出新政策,旅客必須到機場辦理退稅. 從日本離境時,你可能有類似經驗。 你帶著免稅商品離開日本時,應向海關展示護照進行檢查,但由於是非強制性的程序,許多人都會直接離境。 為解決這問題,日本政府正考慮導入新制度,在免稅店購買商品時,先支付消費稅,然後確認旅客將商品帶出國外時再辦理退稅。 目前, 這種「先課稅後退稅」模式已在歐洲多個國家實施,能確保免稅商品被帶出國外,避免逃漏稅行為。

  5. 2023年6月1日 · 《日經新聞》調查顯示,今年日本企業平均調薪幅度3.9%,是31年來新高。3支箭賦予日本全新的經濟氣象,日本在變,世界與日本的關係在變,你我的財富台灣年輕人的未來,也有新的選項。請看商周的深度分析。

  6. 2023年6月15日 · 12種工作可帶家人、無限居留. 日本政府宣布包含餐飲、旅宿在內的12個行業,開放外國勞工可帶上家人,還無居留期限。.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黃嬿. 科技新報 TechNews 2023.06.15. 摘要. 1.日本應對缺工問題,在2019年開放12個藍領行業招募外國工人,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