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8日 · 北市信義遠百 A13 寶林茶室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案件目前已有 10 起案例其中 2 人死亡3 人病危疑似中毒個案均吃了炒粿條據媒體報導有不據名醫師推測恐與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毒素有關到底什麼是米酵菌酸中毒時可能出現那些症狀又常出現在那些食物上如何預防呢?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一名不具名急診醫師推測,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可能與「米酵菌酸」毒素所致。 而「米酵菌酸」毒性超強,只要 1 毫克就可能致命,大陸就曾爆發多起涼拌木耳、河粉等死亡事件。 該醫師也說明,米酵菌酸來自保存不當的發酵米及榖類製品,如粿條、河粉等,即使煮熟了,也不一定可避免中毒。 毒素進入人體後,毒素會癱瘓粒線體引發重症,在台灣實屬少見。

  2. 2024年3月29日 · 創新聞 記者陳聖璋台南報導】「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目前已有2人死亡衛生福利部指出在死者體內驗出的米酵菌酸」,應為致命原因截至29日中午總計有23名個案其中2人死亡5人仍在加護病房搶救台南市衛生局提醒,「米酵菌酸係食物在發酵過程受唐菖蒲柏克氏菌污染所產生的罕見毒素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如椰子和玉米攝氏22~33度中性pH值的環境下更易增值。 此外,白木耳、黑木耳,粿條、米線也可發現唐菖蒲柏克氏菌的蹤跡;米酵菌酸會導致患者出現急性全身無力、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如民眾攝食相關食品後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 預防食品中毒5要原則。 (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3. 2024年3月29日 · 寶林茶室在台北信義遠東百貨A13的門市日前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案情持續擴大目前通報已累計21例其中2名個案已死亡5例仍住加護病房行政院衛福部以及士林地檢署先後證實2名死者血液中皆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也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衛福部稍早召開記者會,由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公布,目前6名住院病患皆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因此總計已有8人被驗出「米酵菌酸」。 羅一鈞說明,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截至今(29)日下午17時30分止,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相關病例已達21例,包含2例死亡、5例住加護病房、1例住一般病房,以及13例返家休養。 羅一鈞亦表示,目前針對8名重症個案(含先前2例已死亡及6例住院病患)進行採檢,相關檢驗結果也於今(29)日出爐,米酵菌酸都呈陽性反應。

  4. 2024年3月27日 · 位於台北市的馬來西亞素食餐廳寶林茶室」,近日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截至今27日下午2點已累計10起中毒案例其中更有2人死亡2人ICU急救中因中毒者以食用河粉粿條等澱粉食物為主目前各界推測致毒的根本原因與米酵菌酸仙人掌桿菌等細菌或毒素有關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刊載資料指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為一種粒線體毒素,普遍存在於發酵米製品、玉米粉、椰子製品,或發泡過久的銀耳、木耳等食物中,臨床症狀包括不適、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腹痛、上吐下瀉、血便等,重症者則可能引起多重器官衰竭、中樞神經病變,甚至導致死亡。 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對此也於社群表示,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於2022年全年共計有57件,共1707人驗出細菌性食物中毒。

  5. 2024年3月27日 · 台北市信義區素食餐廳寶林茶室近日爆出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更傳出2名顧客送醫後不治身亡根據食藥署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633件中毒事件總計多達1,672人驗出細菌性食物中毒而對於此次事件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生李建璋推測很可能是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所導致寶林兵士中毒案不斷延燒。 (翻攝 寶林茶室 臉書 ) 李建璋醫師表示,過去發生的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大多都是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等細菌造成的中毒,不過由於此次事件幾乎每位病患都有提到食用炒粿仔條,讓李建璋醫師質疑可能是炒飯症候群所表現出的症狀。

  6. 2024年3月27日 · 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近日爆發食物中毒案至今已有10起病例其中2人不幸身亡另有3人病況危急據報導疑似中毒的消費者均曾食用該店的炒粿條或河粉有專家推測此次食物中毒事件可能與米酵菌酸有關衛生局昨26日至寶林茶室信義A13店抽驗所有食材。 (臺北市衛生局) 了解米酵菌酸的危害與預防方法. 「米酵菌酸」是一種毒性極高的毒素,由保存不當的發酵米及榖類製品產生,如粿條、河粉等。 即使經過烹煮,也不一定能完全消除毒素。 一旦毒素進入人體,會影響粒線體的功能,可能導致重症甚至死亡。 中國就曾發生過1家9口即因食用含有米酵菌酸的玉米麵死亡事件。 警惕變質食品含米酵菌酸的五大類別.

  7. 2024年4月2日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今天2日下午傳來最新進展台灣大學法醫所所長翁德怡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台北市衛生局送來的4個檢體僅有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她也推測廚師的手僅是間接媒介應該是碰觸某項食材才沾染到下毒可能性應該很低翁德怡表示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將3月24日採集的剩餘檢體交給法醫學研究所進行米酵菌酸的檢測發現4個檢體包括廚師手部檢體1把菜刀1把水果刀1個砧板僅有廚師手部檢體驗出陽性反應這也間接證實米酵菌酸曾存在於寶林茶室。 關於廚師手上的米酵菌酸來源,翁德怡推測,毒素的來源並不是在廚師的手上,問題仍是在廚房的食材,因此廚師可能是觸碰某項食材,才沾染到米酵菌酸。 至於廚師體內是否有米酵菌酸,因為沒有抽血檢驗,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