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6日 · 2024年1月18日,陳建仁於2024年立委選舉選出新一屆立法院後,以產生新民意為由向總統蔡英文請辭,最後決定接受慰留,任期至5月20日政權交接為止 [43]。 研究領域 [編輯] 陳建仁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內科、免疫學、肝細胞癌、B型肝炎和胃腸學。

  2. 2024年1月18日,陳建仁於2024年立委選舉選出新一屆立法院後,以產生新民意為由向總統蔡英文請辭,最後決定接受慰留,任期至5月20日政權交接為止 [43]。 研究領域 陳建仁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內科、免疫學、肝細胞癌、乙型肝炎和胃腸學。

  3. 2021 年總統科學獎. 陳建仁院士個人簡歷. 陳建仁教授於1973年獲得國立台灣大學理學士學位,1977年獲得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1982年獲得Johns Hopkins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學位後,返國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 自1986年起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並曾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 (1993-1994)、流行病學研究所所長 (1994- 1997)、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1999-2002)。 他的研究成果卓越,曾獲多項學術研究獎項和榮譽;並且積極從事教學著書,曾獲教育部特優教師獎 (1992)。 陳教授曾任行政院國科會生物處長 (1997-1999)、副主委 (2002-2003)、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2003-2005)、行政院國科會主任委員 (2006-2008)。

    • 成長
    • 進入台大公衛所
    • 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 師生協力的團隊合作

    陳建仁老師在1951年出生於高雄縣旗山鎮。父親陳新安先生的教誨,深深影響著陳老師的待人處事態度。「他教導我做一個平凡的人,生活要平淡,做事要平實。平凡才能良善心謙,平淡才能無欲而剛,平實才能造福人群」。 大學時期的陳老師就讀台大森林系與動物系,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都是他熱愛的科目,不過陳老師笑說自己的大學生涯其實是「社團重於課業」。他曾擔任登山社社長,也是台大慈幼會的創會幹部,時常到孤兒院為孩童進行課後輔導,暑假期間亦常到偏鄉地區進行社會服務。慈幼會的活動讓他對走入人群、關懷弱勢產生了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認識了攜手一生、同舟共濟的夫人羅鳳蘋女士。

    1973年,即將大學畢業的陳老師報考了台大生化科學研究所卻不幸落榜,於是先去服預備軍官役,退伍後再次報考研究所,於1975年進入台大公衛所。 陳老師在公衛所受到許多老師的啟發,其中對他影響最深遠的師長莫過於林東明教授。林東明教授採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以不斷提問的方式訓練學生獨立思考,並鼓勵學生發言,這樣的教學法讓陳老師愛上研究。陳老師也向林家青教授學習電腦操作、程式設計和統計分析,又向徐澄清教授學習心理學和精神醫學,並擔任公衛系助教,在寒暑假期間跟隨著陳拱北教授下鄉服務。課餘時間,陳老師投入英文翻譯工作,譯有《無邊的春天》、《如何消除緊張》等著作。在林家青與徐澄清兩位教授的共同指導下,陳老師以「國中缺席缺課學生之研究」為論文主題取得碩士學位。 1977年畢業後,陳老師擔任林東明教授的助教,協...

    1983年,陳老師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便返回台大公衛所任教。從出國前擔任助教,回國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到四十八歲擔任公衛學院院長,他將人生的最精華時段,貢獻給成長中的台大公衛學院,努力傳遞知識、栽培學生,更珍惜與年輕學生的互動。 陳老師笑著回想這段美好時光,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機會教導很好的學生,一直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悅。還在當助教時,陳老師與公衛系第一屆學生(B61)很熟,這班有李應元、黃月桂、李敦厚、謝中誠、羅崇義、陳隆紀等人,當時就覺得公衛系真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後來擔任多次公衛服務隊隨隊老師,有機會與學生緊密生活,從中見識到許多學生的機智靈敏和服務熱情。 他與鄭玉娟老師一起擔任導師,也是很愉悅的經驗。一直到現在,陳老師仍與許多老學生保持聯繫並時常相聚...

    除了擔任大學部師長,陳老師亦培育了眾多優秀的研究人才。他很珍惜師生協力的團隊合作,覺得主動積極的研究生讓自己獲益良多,也帶來很大的樂趣。記得有一次和學生一起到蘭嶼進行研究,坐在小飛機上,不時有雲朵飄了進來,大家飽受驚嚇。到了蘭嶼,一行人共同探討當地A型肝炎感染率甚高的原因,進一步了解達悟族人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師生投入烏腳病研究的過程也令他難忘。當年帶著許光宏、邱弘毅、龐一鳴等研究生前往烏腳病流行區進行田野調查,晚上住在當地衛生所的老宿舍。陳老師不僅是指導老師,還充當廚師,負責餵飽大家的肚子,他開心地回憶著,「白天他們都去做問卷調查,我的任務是上市場買菜,回來煮晚飯給他們吃,然後還要準備第二天早餐,中餐還要幫他們帶便當……」。 還有一次他開著車,帶一群學生去烏腳病流行地區蒐集居民尿液和血液。...

  4. 68-75. 揹十字架走苦路的流行病學家. 陳建仁教授.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溫和中帶著堅定的意志, 他錩:「學術研究是我的最愛,公僕歲月是一種奉獻。 當國家人民需要我的時候,即使是赴湯蹈火,是火坑,我也要跳。 張志玲. SARS風暴發生時,台灣民眾從互相指責互相疏離,到互相關懷互相疼惜,談起這件往事,陳建仁臉上泛出寬慰的微笑。 68 科學發展. 2006 年1 月,397期. 2003. 年台灣遭受. SARS. 病毒無情的肆. 虐,在那段驚慌失措、彼此隔閡、互相猜疑. 的動盪日子裡,台灣人民陷入前所未有的恐. 懼中。 身為一位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明白: 若要尋找對治方法,最好的策略就是把病理. 學家、毒理學家、微生物學家、臨床學家等. 各種人才聚集起來做深入探討,而在當中做.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民國68年09月-73年06月 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 經 歷. 民國78年-87年 臺北市議員. 民國88年-93年 立法委員. 民國93年-94年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 民國94年-95年 行政院秘書長. 民國95年-96年 總統府副秘書長. 民國96年-97年 民進黨秘書長. 民國106年04月-106年09月 民進黨副 ...

  7. 陳建仁老師學思歷程. 【追尋自然奧妙的喜悅】 陳建仁老師自幼就對大自然很嚮往,從小就常跟著哥哥去抓昆蟲、做植物標本,而父親喜歡園藝,在家中栽種蝴蝶蘭,老師看到蝴蝶蘭有規律性地花開花謝,對於生物生生不息的現象感到興趣,在學校念書的時候,也特別專注在生物學科,尤其是實驗課程,第一次看到顯微鏡下的生命,那種興奮的感覺,至今仍然記憶深刻,老師也了解到了生命個體的組成是從細胞開始。 【走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