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顏厥全醫師. 問:母親57歲診斷為肺腺癌四期且有腦部及骨頭轉移,有出現咳嗽、疼痛、睡眠上的困擾,他還可以活多久?. 最近上網及電視新聞報導才知道有一種肺癌新藥-得舒緩-治療肺腺癌效果比較好副作用也較少(但不便宜!. )它對 ...

  3. 2019年8月30日 · 長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姚智偉指出,肺腺癌有可能轉移至骨頭、腦部和肝臟,尤其以骨頭轉移較易以疼痛症狀表現,需特別注意。 圖/長安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 男子天天喝珍奶腹痛嘔吐 送醫腸道夾出黑礦石. 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 早餐店老闆娘下背痛1年 原來是肺腺癌引起.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元氣網. 查看全部.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元氣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 元氣網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 #肺腺癌 #結節 #骨頭痛.

  4. 2023年3月24日 · 一旦肺癌合併骨頭轉移,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疼痛程度,給予適當的止痛藥,減緩疼痛以維持生活品質。 另外,針對骨頭轉移的病灶,相關的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化療和手術。 局部放射治療可以幫助緩解骨頭疼痛,減少疼痛的持續時間和強度。 而化學治療或其他的全身性治療(如:標靶藥物、免疫節點抑制劑)更是重要,可以用來控制肺癌的擴散和進展,干擾癌細胞的生長、分化和轉移,及其他部位的轉移風險。 而手術通常用於治療骨折或其他嚴重的併發症,像是骨頭轉移至脊椎骨,影響神經壓迫造成癱瘓的狀況發生。 如果可以提早發現,在症狀還沒有明顯之前,讓外科醫師及早介入進行手術,避免發生患者癱瘓的情況。 另外,如果因為骨頭轉移引起的疼痛,無法藉由藥物或放射線治療獲得控制,或是單一骨頭轉移腫瘤,都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的介入。

  5. 2022年12月8日 · 八旬翁確診肺癌四期腦轉移 標靶治療突破限制 4年半仍控制良好. 吳伯伯與醫師討論後,改以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2個月後追蹤,腦部明顯腫瘤變小,到今年已83歲的吳伯伯,病情控制良好,生活也都能自理。. 4年半前,78歲的吳伯伯因呼吸困難就醫,診斷肺癌 ...

    • 不菸不酒愛運動怎麼也罹癌?基因突變可能是關鍵
    • 準確次世代基因檢測(Ngs)選對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不見了
    • 基因檢測也用於治療追蹤!延續肺癌存活期
    • 癌症末期也不放棄夢想!與醫師攜手完成馬拉松
    • 堅持下去就有無限希望!重拾慢跑、空中瑜珈

    回憶自己生病的過程,Zoe 態度輕鬆坦然,她微微笑說:「我真的沒有想到是癌症,在我這個年紀不太可能發生肺癌,我才 27 歲!」根據統計國人肺癌平均確診年齡為 65 歲,若有 40 歲患者都偏年輕,更何況 Zoe 不菸不酒、熱愛運動,難以想像癌細胞卻找上門。 受訪時 Zoe 侃侃而談,難以想像半年前的她,發病時連躺著睡覺都覺得喘、起身站立時也站不穩,剛好遇上國內疫情緊張時刻,還一度誤以為是新冠肺炎、肺結核,一波三折下最終才被告知是肺腺癌第四期,Zoe 苦笑說:「確定罹癌時身體狀況很差,醫師直接很明白跟我說時間不多,幾乎都可以進安寧病房。」 或許是因為天生個性樂觀,Zoe 沒有並多太想,乖乖遵照醫師給予的建議治療,一開始採取化療加上免疫療法,同時也將切下來的檢體進行全基因檢測,當確定為ROS1基...

    Zoe 在次世代基因檢測(NGS)對症下藥的幫助之下,連續吃標靶藥不到兩個月,便發現腦部的癌細胞腫瘤幾乎都不見了,張晟瑜醫師提到:「因為年輕病患容易有少見的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吃標靶藥效果會比化療藥好非常多,這也是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醫學界已知肺癌與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當針對變異點進行標靶治療,往往治療效極佳,副作用也較少,達到更好個人化治療策略。張晟瑜醫師說:「台灣肺癌已經有五種標靶藥物健保有給付,患者只要做過基因檢測就可以申請。」 過去常擔心患者組織檢體不易取得或不足,無法做到全面的基因檢測,但目前已可透過液態切片的方式(血液、胸水、腹水、腦脊髓液),同樣使用次世代基因檢測(NGS)就能解決此困擾,不管使用病理組織或是體液檢測的方式,一次檢測出 50-200 個不同基因,臨床醫師可以...

    基因的重要性不只如此,包括後續治療成效的追蹤,基因檢測(組織/液態)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張晟瑜醫師解釋:「治療過程萬一產生抗藥性,就會出現新的突變,進行第二次基因檢測後可以再針對新的基因突變做治療。」 標靶治療不是第一線治療完就停止,像是台灣已經有第三代 EGFR 標靶藥物可以用,「病患可以用口服藥治療晚期的肺癌,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里程碑。」張晟瑜醫師說道。 除了積極的治療外,保持正面的心態很重要,治療期間張晟瑜醫師也曾將問 Zoe 有沒有想要做的事情?但當時 Zoe 身體狀況還不是很好,連站起都很喘,即使很多事情想做也無法,但想要跑馬拉松的心情早已經藏在心底、慢慢萌芽。

    直到住院將近一個月以後,Zoe 終於第一次走出病房去看 X 光片,在慢慢復健的過程從沒辦法踏得很穩,到開始散步、慢跑,最後鼓起勇氣報名台北馬拉松,甚至做空中瑜伽。但令人訝異的是,張晟瑜醫師自己也偷偷報名了馬拉松,打算跟 Zoe 一起跑半馬。 舉辦台北馬拉松的當天,台北清晨僅有 14 度,但也澆不息跑者的心,鳴槍聲一響起向前衝的心情,或許就跟治療是一樣不斷往前進!不管是在治療、跑步上,放棄從來都不是選項,「不管是為了家人或是為了自己,都應該要堅持下去,任何治療方式我都會去嘗試!」說出這句話的 Zoe 眼神中彷彿帶著亮光 。

    想起採訪的這一天,太陽從烏雲中探出頭來,似乎也呼應著 Zoe 歷劫重生的心情,她坐在窗邊雲淡風輕談起這些過程,即使曾經被插管、仰賴呼吸器、治療掉頭髮、常常嘔吐,還跟家人開玩笑應該先選好遺照,但接下來的每一天仍用力地過生活。 隨著肺癌年輕化的趨勢,張晟瑜醫師也提醒:「除了原本致癌的風險之外,也有可能來自於健檢概念的提升,透過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罹癌,不管確診癌症第幾期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 Zoe 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在用盡全力告訴每一位病友們,「生命一直都是有限的,但堅持下去就有無限希望。」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主播蕭彤雯不抽菸、沒病史竟罹患「肺腺癌」!為什麼台灣女性容易得肺癌? 亞洲人特別容易得肺癌? 醫師籲:面對大馬路不要常開窗! 空汙、灰塵導致肺癌指數飆高!香氛、精...

  6. 2023年7月6日 · 若是在骨轉移時才發現肺癌,此時要確認是何種肺癌再決定治療方法,肺腺癌可做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適合的標靶藥物,鱗狀細胞癌可視PD-L1的表現量,決定是否進行免疫治療。

  7. 2022年7月11日 · 整體來說,治療肺癌患者顱內轉移演進,有 4 個重要的里程碑,包括: 1. 核磁共振(MRl)有效偵測顱內轉移. 2. 標靶藥物的使用. 3 .加馬刀的精確治療. 4.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加入治療處方. 第 1 個里程碑是核磁共振(MRI)在顱內(腦)轉移診斷的價值和重要性。 第 2 個里程碑是標靶藥物。 千禧年初期,當我們把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首次用在一位顱內轉移,接受全腦放療失敗的病人,他的腦內幾個大大的腫瘤在數週之內萎縮,臨床症狀也迅速改善,振奮醫生和病人的情景,現在依然深刻如新。 【 推薦閱讀: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你可能忽略的 4 件事 】 圖片來源 / 「蔡俊明教授肺癌說明白」臉書粉絲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